<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寄性情于丹青:董文運的藝術追求

    吳山明  

    在中國傳統的繪畫理論中,繪畫的討論不僅局限于繪畫本身,一個畫家在繪畫之外所下的功夫,不必說書法印章,即便是詩文修養以及閱歷見聞等林林總總的學識,都潛在地決定了此畫家最終的藝術成就。可以說,中國繪畫本質上成為一種人性和人格的藝術。在燦爛多彩筆墨之中,映射出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體,每一位畫家通過自己的藝術創作,最總將一個活生生的自我展現給世人。中國繪畫藝術的表現關涉到的不僅僅是是對筆墨線條單純技巧性的領悟,而且包括一個畫家從行為到思想品質的全方位的修持。

    董文運輸一位注重全面修養的中國人物畫家,他不僅傾力于筆墨技法的精研細究,而且十分著意于詩文學識修養以及人格品質的自我塑造。他把自己對中國繪畫的學習和研究建立在深層的文化解悟和人生品格的觀照之上。他沒有一味地追求表現形式在視覺花樣上的翻新,而力求在真正把握中國筆墨表現藝術真諦的前提下,在傳統的中國文化基礎上,營造自己的藝術世界。

    董文運現為中國美術學院的中國畫教授。他出生在山西省北部的黃土高原,1980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本科畢業后,在山西大學和山西省畫院工作六年,1990年重新考入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攻讀人物畫專業碩士研究生,1993年以優異的成績獲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近年來,他在辛勤的教學之余,積極從事中國人物繪畫創作并取得了成就。他的工筆作品《新嫁娘》入選了首屆全國中國畫大展,巨幅水墨畫《礦工》則在首屆全國中國人物畫展覽會上奪得最高獎     銀獎(金獎空缺)。

    在董文運的繪畫作品中,兼容了北方人純樸厚重的人情格調和南派繪畫甜快淋漓的筆韻墨趣,毫無疑問,這是他先天和后天的內在氣質的真實展現。因為他深知自我人格對繪畫表現的影響,所以,他一再注意保持著自己那出自黃土地的寬厚性格,并著意減弱對于人情世故以及名利得失的敏感;因為他確信繪畫藝術最終始見于藝術表現語言上,所以,他對中國繪畫技法的學習和揣研過程中,投入了相當的精力。他企求那種融筆墨和自我感受、自我性情于一體的境界。在他的作品中,濃厚而酣暢淋漓的筆墨,映照著他對生活的熱情和對人格品味的追求。

    董文運的中國人物畫作品包括現實題材和古裝人物兩種。他的現實題材取自北方的煤礦和鄉村,這類作品無疑是他戀鄉情結的體現。在那一張張憨厚的北方漢子的面部形象塑造上,他傾注的是對養育自己的黃土地高原的感激之情。他的古裝歷史人物畫則著重表現那些稱頌于后世的古代賢人高士。在這類作品中,他為筆墨的揮發與人格品德的修持找到一個吻合點。董文運至本科和研究生就讀期間,刻苦鉆研,勤奮好學,為日后的繪畫創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在他的作品中,人物造型生動,筆墨技法純熟,線條剛勁有力,構圖新穎別致,而且,其畫風也趨于成熟。

    每當看到董文運,總發現他的臉上持著憨憨的笑容。然而,在他癡癡的笑臉背后,似乎也蘊藏著一顆愛思索肯上進的心。我想,經過不懈的努力之后,他進入了一個收獲日豐的時期。我祝愿他取得更大的成功。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