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存才
清代乾嘉金石學興盛后對學界及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梁啟超甚至云:金石學之在清代又彪然成一科學也。自顧炎武著《金石文字記》,實為斯學濫觴??v觀清代士夫學者大多富有金石學修養,以金石研究??眰魇朗妨?,以金石考證引小學的學術深入,以器物拓本傳播金石學豐富的文化藝術內涵。
清光緒三十年由丁仁、王褆、葉銘、吳隱創立了西泠印社,金石書畫泰斗吳昌碩任首任社長,“保存金石”是印社第一宗旨。民國十三年,由吳昌碩社長題耑,高野侯、丁輔之編輯西泠印社社員所藏元代趙孟頫至清趙之謙等金石書畫名家所作兩百多幅作品成《金石家書畫集》,精彩紛呈、蔚為大觀、影響深遠。
海上藝苑真賞社為秦文錦所創,與西泠印社成立同為光緒三十年。秦文錦(1870-1938年)無錫人,字絅孫、號息園老人,齋號古鑒閣。北宋著名詞人秦觀三十二世孫,清代著名書畫篆刻家秦祖永之孫。清光緒三十年(1904)秦氏選址上海三馬路277號,創辦藝苑真賞社。以“經營不改琴書樂,貿易猶存翰墨香”為座右銘,弘揚民族經典、國粹文化,發揚“師古創新,服務大眾”的精神,一時匯聚眾多社會賢達、金石書畫名家于此,如康有為、梁啟超、吳昌碩、張騫、鄭孝胥等,開創了晚清民國年間金石書畫營銷與傳播的新天地。
今上海書協、藝苑真賞社將于12月6日聯合舉辦“藝苑真賞、百年輝煌”——清代金石家書畫作品展,展出50多件傳世佳珍,作者有鄧石如、金農、蔣仁、陳介祺、伊秉綬、張廷濟、陳鴻壽、趙之謙、徐三庚、吳讓之、吳昌碩、黃士陵等。
皖派創始人鄧石如精各體書法,西泠孤山社址石壁刻鄧氏草書對聯“海為龍世界,天是鶴家鄉”,氣勢恢宏,草法奇崛,內容與書法相得益彰,真豪邁之極。展品楷書澂懷錄,明顯鄧氏淫浸于北魏書風而自然寫就的佳作,雄強而穩健,郁勃而醇馥。
金農楷書尺牘為清陳榖水舊藏,時年金農73歲居揚州。此札楷體書風亦含金農漆書筆意,但用筆已趨于樸實簡約,結體大小、疏密則一應自然,墨色雅宜,變幻細微卻又豐富多姿,再兼乾隆年間所造紙質的堅實溫潤,整體尺牘氣息極為高古而平和,彰顯出金農晚年書畫藝術極盡能事之后的復歸平正,是尺牘雖微卻是金農書法的代表之作。
學者稱陳介祺為清代金石學第一學者,陳介祺以集藏西周毛公鼎、虢叔旅等十鐘、齊魯戰國陶文四千種、兩周秦漢銅印萬枚、漢君車畫像石、北魏曹望憘造像石刻等最為著名,其考釋器物文字已成為金石學的經典,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此次展出陳介褀七十一歲朱拓《漢君車畫像石刻》,陳氏題曰:“漢畫像傳本無朱拓,壬午度歲裝此初拓賞之,神采煥發,真文字之福矣。簠齋七十老人記?!贝藶槠耜惤殪魑ㄒ活}跋的漢君車拓本,真正彌足珍貴。
海上畫派鼻祖趙之謙集金石考證與書畫印藝于一身,著《六朝別字記》、《補寰宇訪碑錄》,書法承繼秦漢北魏而出新意,繪畫以濃艷色彩及奇肆的構圖辟出海上畫派,篆刻更是融皖浙兩派之長,以印外求印的思想開啟近現代篆刻發展的新途徑。趙氏天智聰盈,獨步晚清學界藝壇。此展見趙氏北魏楷書與花卉團扇,皆為蓉軒所作。書法遒勁、繪畫精湛,見書法落款為同治九年,時年趙氏四十一歲,為其一生藝事成熟且精力旺盛時的力作。
黟山黃士陵師學吳讓之、趙之謙,受趙之謙印外求印思想啟發,以“萬物過眼皆為我有”為座右銘,形成篆刻藝術光整妍法、犀利勁挺、古樸雋永的印風,世稱黟山派。黃氏書法上涉秦漢三代,繪畫取西洋光影透視即郎世寧法作博古花卉別具神韻,受釋六舟影響,擅器物全形拓,展品中見其篆書四屏、篆書對聯、博古繪畫及傳拓全形的各類珍品。
今年恰逢吳昌碩任西泠印社社長一百周年,藝苑真賞社且以所藏三十方吳昌碩刻印精品制原拓扇面展出,其中為海派著名畫家顧沄、張熊、吳穀祥所作皆傳世之珍,見著于他們的繪畫作品中?!?/p>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