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29日,廣東保利2013年冬季拍賣會在廣州東方賓館會展中心C廳進行。29日的油畫拍賣尤為受人關注。
作為重點拍賣對象推出的是何堅寧的抽象畫作品《陽光作品N0.7》,此作品為200cm X 200cm,最終以280萬元成交,創下廣東抽象畫拍賣的新高。
業內人士認為,何堅寧的抽象油畫已經為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收藏家、藝術機構認可,其作品被認為是廣東地區抽象油畫的較高水準。
長期關注何堅寧藝術作品的評論家、詩人黃禮孩說:“在我看來,這次何堅寧的抽象油畫被看好,是藝術投資機構把眼光從具象表現主義作品的身上移開,停留在抽象主義繪畫身上,這應該是美學上新的風向標。在一個具象表現主義畫家作品主導市場的時代,該是抽象藝術上場的時候了,該是投資者投出獨到的眼光的時候了,該是收藏者不為潮流所左右而作出自己的決策的時候了。”
何堅寧1960年生于海南,1982年畢業于廣州美院油畫系,現為廣州畫院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黃禮孩評價說,何堅寧是一個有個性的畫家,是一個色系寬廣的畫家,他的作品充滿“色而形而上學”的概念。“他追求絕對的自然,于是,在虛空之處就涌現出自然新的神性。”
無獨有偶,在11月23日晚,香港佳士得2013年秋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夜場中,趙無極及朱德群作品表現極佳。當晚,趙無極11件作品成系列上拍,從20世紀50年代的“克利時期”作品,到數年間蛻變升華的“甲骨文時期”力作,再至六七十年代全然邁入抽象的磅礴之作,其中一件1956年的作品《北風》以4300萬港元落槌。
另一位抽象大師朱德群早期創作的《無題》以近3000萬港元起拍,最終以6200萬港元落槌,加傭金以7068萬港元成交,創藝術家歷史成交紀錄。
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門負責人張丁元表示,上世紀60年代,是華人抽象繪畫最關鍵的年代,這件創作于1963年的《無題》恰巧反映了當時華人抽象繪畫的特點:在風格上反映了傳統中國繪畫的呈現,但在色彩上卻是西方藝術的感受。另一方面,對此件拍品價值的肯定則來自全球抽象畫的市場趨勢。而在佳士得專場策劃,考慮亞洲藝術市場和西方藝術市場對接時,也正是看中了中國抽象藝術中西方沒有的東方哲學,將其作為主打。
臺北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劉永仁在兩個月前帶著《非形之形——臺灣抽象藝術》展來到廣東美術館,在談及抽象藝術的收藏前景時,他認為,由寫實向抽象是藝術的發展方向,也是收藏的發展方向。雖然之前國內拍賣市場對抽象畫關注較低,但隨著人們的教育水準和審美水平的提高,在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抽象藝術,或許是一支“潛力股”。
他認為,當下的都市建設模式正日趨國際化,各種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設計傾向也日趨簡潔,抽象化的藝術品在這樣的現狀下占有重要視覺地位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這是都市化時代的整體生活環境所引發的客觀視覺需求。
另外,藝術市場的持續發展需要全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一種類型的作品銷售水漲船高而漸呈疲態之后,盡快尋求新的贏利點和增值空間將是整個市場的共同方向。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抽象作品有可能成為新熱點,但不可能太熱,因為對這一類型作品的欣賞和收藏是需要知識儲備的,也就是說一般的經營者和買家對抽象作品是缺乏足夠的判斷力的。信息時報記者 馮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