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特推 > 正文

    南京220年清代老宅被毀 網友質疑50萬處罰太輕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在經濟大踏步發展的今天,老街舊巷的殘垣斷壁上大大的拆字格外扎眼。然而,由于“拆”引發的問題頻遭社會詬病,其中,把可稱得上文物的古建筑給破壞了著實是讓人痛心。這樣的事情近日再次在古城南京出現。

    最近,南京顏料坊49號清代老宅被毀。這個老宅屹立在南京市長達220年之久,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施工單位在老宅外圍的保護范圍內進行支護樁施工,導致文物建筑的墻體倒塌。同時施工人員還擅自將倒塌后的殘墻、墻基和部分屋頂拆除。

    如此惡劣的破壞文物的行為,得到的懲罰是:施工單位被處以50萬行政處罰,建設單位被勒令對損毀民居進行全面修復,修復驗收前項目不得動工。大多數網友認為罰款50萬元太輕了,對于一個房地產開發商來說不會感到“疼”,更不會讓有著相同思路的開發商感到“怕”。而南京市文廣新局文物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文物法》中處罰的上限就是50萬元。

    依法辦事似乎也沒什么可說的,但是類似的事情如果放到國外,會是怎樣的處罰力度呢?國外是如何保護古建筑的呢?

    先來看英國。有著悠久資本主義歷史的英國如今保存著大量的古建筑。在倫敦、愛丁堡、卡迪夫這樣的大城市,街上隨處可看經歷了兩三百年以上的老房子。把一個幾百年甚至上千的建筑完整保留,并且仍然在使用不是件容易的事兒,英國是怎么做到的呢?《全球華語廣播網》英國觀察員侯穎的介紹。

    侯穎:英國保護古建筑有一條原則,就是政府不能強行拆除私人的住宅,要按市價來支付賠償金,其實近幾十年來,英國政府也加強了對古建筑的保護力度。1982年,英國就成立了一個名為英格蘭遺產的組織,專門負責對全國的古建筑進行系統的調查、登記和保護,同時也制定了相關的法律,使英國對于古建筑的保護走上了法制化的軌道。目前在英國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古建筑和歷史遺跡大約有50萬處,大到皇宮、古堡、教堂,小到草屋、拱門、電話亭甚至是電線桿,英國的許多城市之間都能看到中世紀的教堂,維多利亞時期的街道和雄偉莊嚴的古堡。

    英國保護古建筑有一條原則,就是政府不能強行拆除私人住宅,要按市價支付賠償金,如果遭到拒絕,政府可以上訴,如果引起爭議,就要舉行公開聽證會,以聽取當事各方、專家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在防火方面,英國人有著極強的防火意識和完備的防火設備,不論是新建筑還是古建筑,都有防火門和消防拴,這也使得英國數年來一直是歐洲火災率最低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東北部的紐卡斯爾有一座現代藝術博物館,它是由面粉廠改建而成的。為了保留古老的面粉廠墻體和字面共花費了7500萬英鎊,而推倒重建卻只需要3500萬英鎊,這樣的例子在英國比比皆是。從中也能夠反映出英國保護古建筑的價值觀,英國古建筑保護協會創始人威廉曾經說過,這些建筑不僅僅屬于我們自己,它曾經屬于我們的祖先,還將屬于我們的子孫。除非我們將之變為假貨或者將之摧毀,他們從任何意義上來說,都不是我們可以任意處置的對象,我們只不過是后代的托管人而已。可以說,英國對古建筑的保護,從觀念上就足夠重視。同樣在歐洲的意大利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最多的國家,在那里,具有100年以上歷史的建筑物,未經有關主管機關批準不得拆毀和改建,裝修內部也必須經過文物部門派人檢查、鑒定和批準。

    而在俄羅斯,也有古建筑被開發商破壞的苦惱。為此,俄羅斯在2013年加大對古建筑破壞的處罰力度,希望真正能讓實施破壞的有錢人感到“肉疼”。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的博士生張舜衡告訴我們,新的處罰力度比以往大了不少。

    張舜衡: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古建的歷史建筑和商業利益沖突越發明顯,在俄羅斯也是如此。據俄官方數字,每年俄羅斯失去的歷史文化遺產可達數十個。文化遺產領域控制監管及許可授權局局長解釋說,直到2013年8月才實施了針對非法處置文化遺產者的處罰制度,破壞任何對俄羅斯聯邦具有重大意義的古代建筑,將被處以最高兩千萬盧布,約合兩百萬人民幣的罰金,而破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古建筑,可被處于高達6千萬盧布,約合600萬人民幣的罰款。即使是這些措施,仍顯得力度不足,十八世紀后期的一棟大廈,1816年,被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祖父尼古拉·博爾孔斯基購買,托爾斯泰的祖父就是小說《戰爭與和平》的博爾孔斯基老公爵的原型。這幢大廈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見證了整個蘇聯時代,但在2009年卻未能再次幸免。有人指出了文化遺產對象保護的另一個問題,雖然我們都知道列夫托爾斯泰的祖父曾坐在這座大樓,而且他有很長的歷史??墒谴髲B沒有任何證明文件,因此我們也無能為力,畢竟我們不是歷史學家。

    這還不夠,為了保護古建筑,俄羅斯已經開始考慮從改革保護制度這一根兒上去徹底改善局面。

    張舜衡:專家們還在尋找保護文化遺產的有效辦法,除了實施重罰外,另一種可能就是讓歷史建筑私有化,制定嚴苛的強制保護條款。并保留政府在所有人出現違反條款的情況下,終止任何合同的權利,比如莫斯科市市政府于2012年1月起,推行了一平米一盧布計劃,以吸引私人投資者參與古建筑文化遺產修繕及保護,按照這一計劃,市政府對莫斯科市所屬的破壞古建筑和莊園實行零價租賃,承租者經拍賣獲得租賃權,從締約之日起,五年內對古建進行維修,隨后以每平方米1盧布的租價獲得最長49年的租賃期,截至2015年初,也有17處古建筑成功找到下家。在俄羅斯古建筑保護活動中,民間社團的活動也越來越引人注目,根據俄羅斯法律規定,在對古建筑進行大規模維修前,需要召開聽政會征求民意,在這個過程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古建筑監督組織、全俄保護歷史文化紀念物聯合會的社會團體發揮著積極作用。

    文明古國埃及遍地是古跡。埃及新的古跡保護法案規定,對破壞神廟、古雕像等古跡以及在古跡周圍建造房屋者,可根據情節輕重,施以不同額度的罰款,最高可達10萬美元,并且判處無期徒刑。

    此外,南美洲的墨西哥也非常注重古建筑的保護。新華社曾駐墨西哥記者劉莉莉指出,在墨西哥破壞古建筑,不僅會被罰錢,嚴重了還會被判刑。

    劉莉莉:墨西哥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擁有瑪雅、阿茲特克等古印第安文明,墨西哥也是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拉美國家之一。墨西哥城郊外的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當地最為著名的景區,為了提高游客保護古跡的意識,景區門票背面會用西班牙語、英語和法語三種語言寫上,文化遺產是我們共同的財富,尊重和保護歷史文化遺跡是大家共同的責任。墨西哥法律規定,如果有人對古跡造成破壞,必須交納罰款,情節嚴重的還可能被判刑三年。

    別說破壞不行,墨西哥很多古建筑周邊還禁止商業行為。

    劉莉莉:像太陽金字塔、奇琴伊察這樣的重要景點還嚴禁進行商業活動,禁止盈利機構打廣告,或進行商業宣傳。這是防止商業活動造成古跡破壞,也是對文明古跡的一種尊重。在景區內,工作人員會全天24小時值班,每天下午五點清場后,工作人員還會對景區進行巡查,對景區設施進行簡要的維護。此外為了保護遺跡,景區還會在客流較大的節假日進行限流措施。

    (中國廣播網)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