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特推 > 正文

    杭州情侶展示人體彩繪 為“裸婚”正名

    杭州情侶展示人體彩繪 為“裸婚”正名

    3月22日,杭州10對熱戀情侶舉辦“裸婚”典禮,向世俗陋習Say No,呼吁全社會為“裸婚”正名,真愛不需要物質,需要真心,邀天下有情人一起圓夢“花癡”愛情。點擊查看組圖>>

    情侶們展示彩繪裝飾。

    情侶們展示彩繪裝飾。

    杭州10對情侶人體彩繪作婚服 上演“裸婚秀”截圖

    杭州10對情侶人體彩繪作婚服 上演“裸婚秀”

    時長:1'38''

    播放:178381

    來源:騰訊視頻

    杭州10對情侶人體彩繪作婚服 上演“裸婚秀”關閉自動播放相關專輯 推薦視頻: 收起視頻

    正在播放

    3月22日,杭州10對熱戀情侶舉辦“裸婚”典禮,向世俗陋習Say No,呼吁全社會為“裸婚”正名,真愛不需要物質,需要真心,邀天下有情人一起圓夢“花癡”愛情。網友紛紛點贊感慨啊,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啊!

    早前報道:

    半盲夫妻“裸婚”開家推拿店 “推”出光明人生

    “李師傅,我感覺腰不舒服”、“黃師傅,今天跟往常一樣,勁椎推拿一小時”……元宵節當天,在大渡口區九宮廟街道的一家盲人店里,半盲夫妻李西安和黃福蘭正在為客人推拿忙碌著。晚上10點半,送走店里最后一位客人,外面的鞭炮聲響了,夫妻倆拉上卷簾門,手牽手往家走去。對于李西安和黃福蘭而言,這一天是繁忙的工作日,也是兩人結婚11周年的紀念日。

    他的世界 模糊中逆光飛翔

    童年的放大鏡

    初見李西安,他身著深色西裝,黑色皮鞋。1973年,李西安出生在西安,5歲時,隨父母回到重慶大渡口生活,“父親在重鋼工作,母親在中學教書,我還有3個姐姐”。完整的家庭,健全的身體,李西安的童年快樂無憂,直到小學三年級。“短短兩個月,視力從1.5變成了0.3。”李西安說,那時他并不害怕,而是隨身攜帶放大鏡,用于看書、寫字。到了高中,0.1的視力讓李西安的成績一再下滑,“不甘心,但是沒有辦法”。沒能讀大學成了李西安的遺憾,而經檢查是患上視網膜黃斑變性后,他的人生變得不一樣,“白天還能看見車子的輪廊,晚上啥都看不見。”

    5年的漂泊生活

    高中畢業后,李西安開始打工。小區當保安、工地扛木頭、路邊擺煙攤……“看不清東西,干什么工作都不方便。”李西安說,他的每份工作都無疾而終。

    20歲那年,李西安向家里借了7000元錢,到成都進購了一批皮鞋,再輾轉西安去賣。在西安呆了兩年后,他揣著僅剩的1000元回到重慶。“從1991年到1995年,我一直沒有固定工作,也第一次因為眼睛感到自卑。”

    “我到現在都忘不了拿到殘疾證的那一刻。”李西安說,22歲時,他到大渡口殘聯辦理了殘疾證,“領證時心想,怎么才2分鐘就成了殘疾人?”

    廈門的“上門李師傅”

    1997年,李西安去了福州、廈門,在當地的盲人推拿店打工,獨在異鄉的推拿生活一過就是6年。

    在廈門,李西安結識了一盲人推拿店的陳老板,也認識了在店里工作的黃福蘭,“那段時間很快樂,也體會了靠自己掙錢的自豪”。在盲人按摩店鍛煉出手藝后,李西安開始單干。“因為有了一批熟客,我就經常上門服務。”李西安說,那時自己沒有店面,完全靠口碑做事,“客人介紹客人,經常打電話就問‘是上門李師傅嗎’?”李西安說,不管路程有多遠,只要客人打來電話,他都會上門服務。

    她的世界 殘缺間化蝶重生

    左眼里的世界

    在按摩店里,忙碌的不只是李西安,還有妻子黃福蘭。“你看,我的右眼是不是比左眼要小。”黃福蘭說,她的右眼其實是一只假眼,現在眼部的肌肉萎縮,才看得出差別。

    黃福蘭的家鄉在福建省三明市的農村,“小時候我在自家院壩里玩時,圍欄的竹片戳進了右眼”。遭遇意外時,黃福蘭才兩歲,而從那時起,她只能看到左眼的世界,而由于用眼過度,左眼視力也逐漸模糊,降到了0.3以下。年幼的黃福蘭沒有將自己當殘疾人,但別人異樣的目光卻一次次沖擊著她敏感的神經,讓她不敢出門。

    在外打工的無奈

    1997年,初中畢業的黃福蘭想盡快獨立,但因為眼疾,很多用人單位都將她拒之門外,“當時廈門有個電子廠來招工,我媽媽又是托關系,又是送禮,才勉強獲得去上班的機會。”本想就這么努力下去的黃福蘭,再一次被現實打敗,“零件太小,我又只能看到左邊的東西,流水線作業,完全跟不上節奏。”由于視覺障礙,加上一只眼睛的視差,黃福蘭在過馬路時,總看不到右面來的車輛,多次都差點發生意外。她不得不放棄城市的工作,回到農村。

    手藝上的生活

    “那時我告訴自己,這絕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黃福蘭說,18歲那年,她通過鄉里推薦,獲得了到市中醫院學推拿的機會。經過2年的學習和1年的實習,黃福蘭幾乎掌握了所有的推拿手法。當時黃福蘭的師傅讓她留在三明市上班,但她決定再次回到廈門,“想證明自己是能在廈門站穩腳跟的”。靠著手藝,黃福蘭進入當地盲人推拿店工作,每個月掙800塊錢,就抽出600塊寄回家。

    他們的世界

    幸福里創造光明 一家推拿小店

    說起婚姻,夫妻倆默契地相視一笑,“我們算是一見鐘情吧”。

    李西安說,他們2004年回到重慶后就去扯證。“在重慶也沒辦婚禮。”李西安說,兩人到現在還沒有買房子,是真正的裸婚,而一句“我看重的是他的人,有他就夠了”讓黃福蘭的臉上泛起微紅。

    2009年5月,托載著夫妻倆夢想的佳李盲人按摩診所正式營業,不足20平米的門面,只擺了兩張床和一把風扇。生意起初并不順當,只有小區周圍的一些居民來做推拿,一天也就三四個。

    經過五年多的經營,推拿店的顧客從小區周邊的居民,擴展到南坪、大坪等地方,積累了300多會員,遍布主城各區。采訪中,正在做按摩的冉曉昕說,她住在楊家坪,是店里的老會員,“每次頸椎痛,我都要到這里做按摩,不為別的,就感覺像回家一樣安心。”

    一個健康女兒

    “之前我很猶豫要不要小孩,我怕孩子和我一樣……”李西安說,他很喜歡孩子,可自己有眼疾,他害怕自己的孩子重蹈這樣的人生。2008年,女兒李若姮出生,看著女兒一天天健康成長,李西安心中的不安漸漸退卻。

    雖然李西安和黃福蘭的眼睛都看不清,可女兒卻給他們帶來了“光明”。在按摩店里,7歲的李若姮總會主動招呼客人,客人走后,又自覺地收拾床鋪,“我們并沒要求她這樣做,但她看到哪里需要幫忙就會去做。”李西安說,女兒的懂事讓他和妻子感到欣慰,也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

    李西安說,她和妻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女兒能平安、快樂地生活,就像取名“若姮”一樣,“‘姮’在古代是嫦娥的意思,我們希望她的人生能像在天際的嫦娥,自在快樂”。

    記者手記:愛是一種眼神

    在李西安和黃福蘭的意識中,他們和健全人并非不同,只是需要更努力地生活。

    李西安說,他唯一羨慕的是健全人能感受眼神,“有時我就想給女兒和老婆一個眼神,讓他們知道我是愛她們的。”說出這句話時,李西安的眼中雖流露出遺憾,卻溫暖有力。

    或許我們無法體會李西安夫婦眼中的世界,但我們卻能感知他們創造愛的能力。一個眼神,一個擁抱,他們讓殘缺的生命完整,讓模糊的雙眼明亮。(據重慶上班)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