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黎平
晨報記者楊育才綜合報道 64歲的趙黎平沒有平靜地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卻因為槍殺一名“關系親密的女性”,而成為十八大以來落馬的第100個省部級官員。
新華社昨晚披露,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趙黎平(已退休)3月20日在赤峰市境內涉嫌故意持槍殺人,已被公安機關羈押。從案發到案情披露,其間僅有不到36小時。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樣的“速決戰”,正是趙黎平在主管內蒙古公安廳時提出的要求。
被害女性:疑與趙黎平關系緊密
據媒體報道,被害者是一位28歲女性,家住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在赤峰從事服裝生意。被害人先被用刀砍傷,并遭槍擊,逃跑后撥打110指揮中心電話報警,稱自己遭到前公安廳長追殺,并在路邊攔車尋求救援。警方出警后發現,報警人已遇害。
趙黎平今年64歲,內蒙古通遼人,現已退休。在內蒙古公安系統浸潤33年之久,從2005年開始擔任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廳長,2012年7月卸任此職務,改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直至退休。
但對于嫌犯的作案動機,赤峰市警方表示尚不清楚。據警方初步調查,遇害人李某某家住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在赤峰從事服裝生意。警方關于二人關系的描述,目前僅限于“關系較為親密”。
而據《法制晚報》報道,早在去年年初,當地的論壇就有過趙黎平接受“組織調查”的傳言。
發生在這件槍殺案中的另一個疑點,則是趙黎平所持有的槍支從何而來?盡管在公安系統工作多年,但他是在內蒙古政協副主席的崗位上退休的。所持槍支,是其在任公安廳長期間私藏,還是后來從其他渠道獲得?
律師曝料:趙是公款行賄大案幕后人
一起槍殺案,將趙黎平再次拉回公眾的視野,一些與之有關的舊案也被重新提及。
昨天上午,律師徐昕 (微博)在其認證的微博上爆料稱,趙黎平就是當年震驚中國的公款行賄大案的“內蒙古杜文案”中的幕后人。
徐昕曾是杜文的代理律師。他昨天在微博中透露,在去年12月18日開庭的“杜文案”一審重審中,杜文曾當庭供述將130萬元交給了趙黎平,趙稱北京某領導愛古董,他看上一件130萬的古董可送過去。但是否送,不得而知。“這是杜文首次當庭供述,先前為保命而不敢說。但呼市檢察院未作任何調查而直接否定,此次公開舉報,請有關部門核查。”
同年,《北京青年報》也對此做過報道稱,杜文在庭審中首次供述,2010年3月末,時任自治區公安廳某領導(后升任副省級干部,現已退休)看好一尊銅鼎需購買后,由其負責協調聯絡公安部辦事人員,以向北京送禮為由從杜文手中拿走130萬元。
徐昕在爆料中說,報道中當時未公開姓名的“時任自治區公安廳某領導”的官員,即為趙黎平。徐昕還在庭審中多次強調,所有證據都證明,本案是一起行政機關集體決策進行的公款送禮行為。
2014年12月18、19日的庭審結束之后,“杜文案”未當庭宣判,至今也沒有判決。
警員趙黎平:主推破案“速決戰”
“如果你磨磨蹭蹭,一個案子半年、一年拿不下來,那么新的案子,新的犯罪,新的社會問題不會等你的。老的沒解決,新的又來了,累加在一起,越來越多,最后我們公安機關沒有威懾力,法律失去了起碼的威懾力,社會必然要大亂。”這是趙黎平在擔任內蒙古公安廳副廳長時常說的一段話。彼時,趙黎平在全自治區公安系統中主推“速決戰”,“這是內蒙警方的一貫指導思想,出手一定要快,案子大多數都偵破在一周之內。”
按照趙黎平的要求,內蒙古的大部分案件都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偵破,命案必破,破案率達95%,而國際上的破案率還不到60%。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100%必破,一個都不能留下。
或許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主推的“速決戰”,在抓捕自己的過程中也發揮了效果。
但是,這種效果并非全都是正面的。就在他擔任內蒙古公安廳副廳長任期內的1996年4月,發生了后來震驚全國的“呼格吉勒圖冤案”。
文人趙黎平:曾被贊“劍膽琴心”
在擔任內蒙古公安廳副廳長期間,趙黎平還在1998年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作為一名有著40年職業生涯的警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是他鮮為人知的另一張面孔。
他甚至還為自己取了個筆名“槁木先生”。“槁木”出自《莊子》,意為枯木的意思。
趙黎平還擁有不少和作家身份相關的頭銜,比如內蒙古公安文聯主席,全國公安文聯理事,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常務理事,內蒙古通俗文藝研究會副主席。
據中國作家網介紹,趙黎平著有長篇小說《大司馬傳奇》、《王陵疑案》,詩集《大漠孤煙》、《長河落日》、《舊詩新抄》、《槁木齋詩詞》,文選《中國謀略家箴言》,散文《港島行記》、《俄羅斯散記》、《亡羊補牢瑣談》、《中國偵探小說現狀與發展途徑》、《八月與詩的斷想》等。趙黎平部分作品一覽:《大漠孤煙》、《大司馬傳奇》、《大夢誰先覺》、《中國謀略家箴言》、《長河落日》,可謂著作等身。
趙黎平在公安廳中身居高位,似乎掩蓋了他在文學上的造詣。由他撰寫的電視劇劇本《王陵疑案》、雜文集《大夢誰先覺》還曾獲1995年全國“五個一”工程最佳圖書提名獎、內蒙古“五個一”工程圖書獎,《中國偵探小說現狀與發展途徑》獲1996年金盾文化工程文學三等獎等。難怪有網友在獲悉其涉嫌殺人被捕后感嘆說:假如趙黎平不是一個公安廳長,或許能在文學道路上走得更遠。
在2000年第5期的《人民公安》上,有一篇署名為趙振安的文章《大漠詩情——記警察詩人趙黎平》。這篇文章中,趙振安稱刑警出身的趙黎平是一位警察詩人,評價他是“琴心劍膽,一條漢子”、“為人豪爽正直,無媚骨,無勢利眼,無商賈氣”。
“好人”趙黎平:“規矩做人就有幸福感”
晨報記者通過查閱資料發現,2009年趙黎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大談“做好人”的意義。
當時他說,“我個人認為,如果你不能做一個好人的話,肯定不會是一個好黨員,也肯定不會是一個好官,也肯定不會是一個好警察。人性是有弱點的,人人都有,你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對社會有利而無害的人,這就是好人。如果做一個好人沒解決好,就不要奢談做一個好黨員,好干部。”
他強調,“作為一個警察你對黨負責,對國家負責,對法律負責,說到底是對老百姓負責,老百姓是國家的主人,這個關系必須擺正,這個關系擺不正什么事都做不成。”
最后,他總結說,“年輕人走上社會之后,立身之本就是規規矩矩做人,對自己也不要苛求,不要說大富大貴,只要你盡力,就可以,人生價值就實現了,你就會從中找到幸福感,幸福指數就很高。”
6年后,這個“好人”趙黎平因涉嫌殺人被羈押。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