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昌城,西漢時,此城是敦煌郡所領六縣之一龍勒縣治所。北魏改立為壽昌郡,瓜州轄龍勒、東鄉兩縣,北周并入敦煌縣。唐武德年間又置壽昌縣,屬沙州郡?,F古城遺址內皆是沙丘,東、西、北三面僅存斷續城垣,南面只存墻基。城墻全為紅膠土版筑,夯土中夾有灰、紅陶片及漢代遺物。殘墻有高有低,最高為4米。城外東南70米處有窯址一處。北面和東面有大片村舍及農田痕跡,均被沙丘掩蓋。風吹沙動,沙丘間便有古磚、陶片、錢幣和箭鏃等暴露,均為漢代、宋代的遺物。壽昌城內處??梢姷胶诎變缮膱A形小石子,有光滑細膩的成品,也有半成品,還有未經加工的黑色和白色的碎石堆。經考證,這就是古代圍棋子。據敦煌遺書《地志》記載:唐代,沙州每年要向朝延進貢20具圍棋子,壽昌縣便是加工圍棋子的產地。
前言
作者:胡楊
今天,當我們用審視的目光,去辨認綠洲的輪廓,那些過去曾經喧囂、曾經輝煌的城堡,距離我們的生活,早已十分遙遠了。
世界上的古城堡大多數屬于戰爭,但其中有百分之一能進入歷史,有千分之一能成為景觀,有萬分之一能激發詩情。這是一位歐洲歷史學家的預言。
幾乎是對這種苛刻預言的背離,幾乎是執著的進入,我們沿著絲綢之路的方向,開始了對古城堡的漫長追尋。
文明之所以稱為文明,是與它周際的生態相比較而言的。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的護衛之下,古老的絲綢之路,沖破一個個相對封閉的地理單元,在世界歷史上,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和地理奇跡:廣袤的戈壁和沙漠,每隔五六十公里或者一百公里,就有一塊鮮嫩的綠洲,如同陽光下閃亮的翡翠。祁連山、天山、阿爾金山……如屏如障,每一條峽谷,融雪奔流,完成了無邊的山前沖擊帶,積聚著孕育生命的力量。絲綢之路,就是這樣穿越一片片沙漠,進入一個個綠洲,漢文化的頑強掘進,也是通過修造城池,廣被西部。
綠洲上的城池,你在哪里?
今天,我們只有面對荒原和沙漠。
公元前111年,西漢完備了河西走廊的軍政機構,敦煌,成為了望西域的眼睛。昔日雜草叢生的土地,有了良田和樹木,在花草綠樹的掩映下,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壯觀的景象,是人們從來都沒有見過的。
壽昌,敦煌西部最前沿的一座城池,與陽關遙相對應。充足的水源使這里繁華富庶,作為敦煌郡的縣治,商旅穿梭,征人西行,這里,都是難得的大本營和供給站。中西貿易的往來,不同語言、不同膚色,不同的生活方式,匯聚、交融;加之街市、營房、酒肆、店鋪,構成了多彩多姿的生活畫卷,對于壽昌的迷戀,是那些生死未卜者,是那些歷盡艱險者,難以訴說的情懷。
著名的地理學家陳正祥認為:邊城的修建和布局,政治因素首位,軍事目的其次,經濟利益幾乎可有可無。壽昌城的設立,介于陽關、玉門關之間,扼守敦煌的大門,巨大的震攝,顯示著漢王朝的威嚴。然而,恰恰是巨大的貿易利潤,促使了壽昌城的興旺,又恰恰是無法逆轉的政治需要,漢唐之后,壽昌城徹底得廢棄了。高聳的沙丘,如歲月的波濤,一座城池,被時間,無聲地湮沒了。幾截殘墻斷壁,幾處寬厚的膠土,存留著無法延續的記憶。
陽關,落日溶金,也只是高崗之上的一掊黃土,它遙望著蒼茫的戈壁,懷抱著無垠的綠洲,陷入不能自拔的孤獨。
[1] [2] [3] 下一頁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