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經典寓言故事《小馬過河》:小馬要過河,牛說,河很淺,只沒小腿;松鼠說,水很深,要淹死的;馬媽媽說,那我們就親自去看看——
聯想到近期山東書畫市場,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以一些網絡媒體為代表的“松鼠”們拋出市場崩盤論,他們認為山東書畫市場有巨大泡沫,惡意炒作,價格虛高,加之畫廊聯保,銀行逼債,資金鏈斷裂,目前幾近崩盤;以地方政府和資深畫廊主為代表的“牛”們繼續看好書畫市場,他們認為書畫市場剛剛起步,投資書畫未來就有巨大的上升空間,目前低迷情況下,正好“抄底”。
借此,筆者提出幾點個人看法:
短期低迷是受經濟大環境影響
一年來,畫廊市場確實受到比較大的影響,一些書畫市場空租率升高,市場交易比較低迷。但和其他行業相比,書畫市場也許并不算“重災區”,制造業危機幾年前已經凸顯,零售業被網絡打得體無完膚,餐飲服務業更是接近冰點,房地產行業關系國家經濟支柱,目前也是騎虎難下,下降不易,上升更難。筆者調查發現,一年來歇業的畫廊大多是近一兩年來剛剛入市的新手,由于經營時間短,他們既沒有上游知名畫家的“硬通貨”畫源,也沒有建立自己的書畫收藏“圈子”。在經濟低迷情況下,暫時歇業也屬正常。而那些在書畫圈子打拼多年的“資深畫廊主”們卻沒感覺出多少寒意,他們一般有自己相對穩定的收藏群體,這時候,也許正是他們“低價買好畫”的時機。
文化產業未來支柱產業,長期看好
中國十七屆六中全會著重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為此,國家連續推出一系列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和資金扶持。這就是中國經濟大的發展方向,從21世紀初開始,房地產的支柱產業地位成就了十倍以上的漲幅。下一個朝陽產業就是文化產業,是藝術品,三大投資市場目前也是藝術品一枝獨秀。中國經濟一旦在后房地產時代走出低谷,最先崛起的一定是文化產業,而變現能力強,市場成熟的書畫產業更會如沐春風。
練就火眼金睛,甄別江湖畫家和惡意炒作
“中國書畫看山東”,山東書畫市場火,全國的畫家都來山東分一杯羹,知名大畫家來了,教授來了,學生也來了;科班出身的到了,自學成才的也進來了。僅淄博每年畫展就有200場之多,足見市場火爆。而在這喧囂之余,我們應該認識到,并不是所有的畫家作品都有收藏和投資價值,民國至今不過百年,我們能知道的畫家也就那么幾位,其他畫家作品,水平不錯,而價格低迷,少人問津,當代畫家上百萬,又有多少能經得住歷史考驗。筆者常見一些企業家動輒百萬收購一些年輕畫家、江湖畫家的作品,美其名曰收藏潛力股,未來一人成名即可收益頗豐。豈不知如此投資跟買彩票也差不多。
現在一些畫家混跡江湖,作品格調低,水平差,而其冠上一些冠冕堂皇的頭銜,以大師自居,到處走穴,不乏有企業家追捧買單,這類作品未來不僅無升值潛力,而且難找接手者。
另有一些畫廊,熱衷于包裝一些年輕畫家、新潮創作手法畫家,他們入手早,畫家也便于控制,一般采取頻繁推廣,快速拉升的手法,達到心理價位即集中宣傳拋貨,獲利后再換下一個畫家,此后該畫家作品則被高懸空中,有價無市,這種運作手段惡意炒作,挫傷投資者、畫家信心,危害書畫產業的健康發展。
淄博書畫市場理性、穩健,但也魚龍混雜
淄博是中國書畫重鎮,連續舉辦四次的中國(淄博)書畫博覽月更凸現了市場火爆程度,一月一百場展覽,令眾多省會城市也望塵莫及。相對其他城市,淄博的畫廊行業更加理性,沒有大肆的惡意炒作和過度包裝,銀行融資剛剛起步,大多是自有資本運作,從業多年的畫廊主大多靠自身多年打造的收藏圈子經營,靠眼力和誠信維持畫廊的長足發展。
目前,受經濟大環境及禮品市場遇冷等影響,淄博畫廊業也受到了一定沖擊,行業洗牌在加劇,畫廊的經營模式急需變革。投資型書畫市場尤其嚴重,淄博畫廊協會曾兩次舉辦畫廊經營模式研討會,畫廊代理制受到重點關注并在經營中逐步凸現其優越性。與之不同的是,由于淄博文脈深厚,家庭、服務場所有陳列名人字畫的習慣,淄博的消費型書畫幾乎沒有受到影響,本土藝術家自畫自售的市場仍然保持正常的增長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淄博市場仍然有眾多的江湖畫家在此走穴,全市繁忙的書畫展覽中,具備很高投資價值的藝術作品也還比較少,需要每位書畫收藏愛好者,擦亮自己的眼睛,多學,多看,每個展覽都是學習的好機會,也是甄別自己眼力的好機會。
2015年,淄博畫廊協會將發揮行業組織優勢,向社會和書畫愛好者推薦更多好畫家,好的畫廊,同時,做好畫廊從業者的經營參謀。
縱觀當今書畫市場,既不像“牛”們說的那么健康有序,高枕無憂;也不像“松鼠”們說的那么多泡沫、崩盤。只有我們多看、多學,提高鑒賞水平,才能沙里淘金,找到真正值得收藏的藝術作品。既賞心悅目,又一定在后市有很大的回報。
( 王永劍 淄博畫廊協會會長 中國畫家網CEO )
來源:中國畫家網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