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健康 > 正文

    清熱解毒中成藥大品種是怎樣“煉成”的?

      醫藥網3月27日訊 近年來,環境污染等因素引發的氣候問題日趨嚴重,尤其是去年以來全國各地持續發生的霧霾天氣,使哮喘、支氣管炎等上呼吸道疾病患者急劇增多,這也間接表現在醫院用藥市場上。     霧霾推高呼吸系統用藥     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標點信息公司“中國城市公立醫院中成藥與化學藥終端監測分析系統(簡稱HDM系統)”數據顯示,在北京、成都、廣州、哈爾濱、南京、沈陽、西安、鄭州、重慶9大城市(下簡稱9城市)中,呼吸系統疾病類中成藥已成為僅次于心腦血管中成藥和抗腫瘤類中成藥的第三大用藥市場。  

        霧霾中的細顆粒物會影響呼吸系統,增加氣道炎性反應,還會進一步影響心血管系統。研究發現:超細顆粒物升高與心臟供血能力降低有相關性。此外,細顆粒物中的致癌物質又會使受影響人群罹患癌癥的風險升高。因此,市場前三大類藥品的市場規模均將受到霧霾因素影響而推高。     清熱解毒類占主導     從2014年前三季度9大城市呼吸系統用中成藥各亞類所占比例來看,清熱解毒類占64%、止咳祛痰平喘類占27%、感冒用藥占8%、呼吸道疾病其它用藥占0.84%。  

        從三個主要亞類的季度增速來看,與治療呼吸道疾病癥狀(咳嗽、咳痰、氣喘)關系密切的止咳祛痰平喘用藥增速最快,平均增速超過25%。其次是用于治療呼吸道感染的清熱解毒類用藥,平均增速也在20%以上。兩者均明顯高于中成藥整體市場的平均增速。     近幾年,非典、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型流感等傳播性疾病頻發,清熱解毒類中成藥因療效較佳,進一步推高了市場對清熱解毒類中成藥的需求。     中藥注射劑霸氣居前     對比清熱解毒類中成藥2013與2014年前三季度的前十品種分布,排名前列的品種基本保持穩定。在醫院市場上,注射劑明顯占優,清熱解毒類中成藥前4位品種均為中藥注射劑,合計占據接近6成的市場份額。部分品種如清開靈注射液因渠道下沉到基層醫療機構而在城市公立醫院市場沒有排進前十。     此外,與醫院渠道相比,零售渠道才是清熱解毒口服中成藥的“主戰場”,因此,板藍根顆粒、雙黃連口服液、金蓮花膠囊等大品種均未在醫院渠道排進前十。     在歷次疫情中,清熱解毒中藥注射劑證明了自己的療效,臨床認可度不斷提升。考慮到高端清熱解毒中成藥品種上市時間集中在2003~2005年,較心腦血管中藥注射劑普遍晚4~5年,從生命周期角度來看,相關產品仍然處于高速成長期。     領先品種兩大特征  

        對比前十品種的特征屬性,是否醫保支付是一個藥品銷售放量的必要條件。進入政府采購計劃的醫保藥品,獲得來自政府的支付保障,會對銷量起到重大促進作用。相反,如果被排斥在醫保目錄之外,在與其他同類醫保藥品的競爭中必然會失去競爭力。     此外,是否獨家則是相關品種進入市場第一梯隊的重要指標。中成藥領域的“獨家品種”相當于西藥領域的“化學專利藥”。一方面,通過“獨家品種”獲得政策保護,獲得產品壟斷性,避免價格戰;另一方面,發改委在藥品招標價格的調控政策中明確表示保護中成藥獨家品種,制定的“最高限價”常常高于其他非獨家藥品。可見,獨家產品可以獲得有別于非獨家品種的競爭優勢。     雖然前十品種中只有一清膠囊進入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但喜炎平、血必凈、痰熱清、炎琥寧等產品已經通過進入地方基藥目錄的方式,將基層醫療機構渠道鋪建作為當前市場開拓的重要目標。     前十品種價格區間集中     分析清熱解毒中成藥前十品種價格可以發現,中藥注射劑品種單價集中在30~50元區間,日用藥費用集中在50~100元區間(血必凈注射液因定位于病情比較嚴重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因此日用藥費用較高)。這個價格區間的藥品治療費用較易為患者接受,留給企業的利潤空間也較高,中藥注射劑的大品種定價多集中于此。     清熱解毒口服中成藥單價則集中在1~5元區間,日治療費用集中在15~30元區間。清熱解毒類口服中成藥由于品種眾多,選擇余地大,市場競爭激烈,因此大部分品種均把價格定位在30元以下。     渠道廣覆蓋是上量保證  

        清熱解毒中成藥前十品種中標的省份或地區均超過10個,喜炎平、血必凈、痰熱清等品種覆蓋的二甲以上醫院均在3000家以上,廣泛的渠道覆蓋是大品種銷售上量的重要保證。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