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人物 > 傳奇 > 正文

    南唐后主李煜之死

    開寶九年(976年)正月,南唐亡國之君李后主被宋兵押解到了汴京。他恓恓惶惶,白衣紗帽待罪于明德樓下,聽候宋朝天子的處置。其時天下雖已粗定,但太原的北漢尚未歸命,北方的遼朝虎視眈眈,石敬瑭割讓給遼朝的燕云十六州也未收入版圖,江山尚未一統,稍有疏忽,社稷便可能毀于一旦。為了籠絡人心,趙匡胤把已經稽首稱臣的后蜀國主孟昶,南漢國主劉鋹均安置在汴京,對李后主也不例外,不僅封了他和弟侄們官職,而且在汴京的利仁坊又各賜宅第一區,作為安身立命之所。只因他屢抗王師,不肯主動皈依,趙匡胤心存芥蒂,封他為違命侯。這年李后主40歲,從此便心如止水,深居簡出,開始了與世隔絕的隱居生涯。

    雖然也是朝廷命官,雖然也有俸祿收入,但李后主的處境與亡國前相比,不啻有霄壤之別。后主生于帝王之家,長于綺羅叢中,過慣了仆從如云、鐘鳴鼎食的奢侈生活,如今靠微薄的薪俸度日,難免左支右絀,倍感拮據。那些汲汲于仕進的江南舊臣早已恩斷義絕,視他如陌路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只有此時才體味得最清楚。“往事依稀渾如夢,都隨風雨到心頭。”每當月白風清之夜,后主便輾轉不眠,懷念在江南的那些歲月,一闋闋婉轉瀏亮、音韻凄楚的詞于是從他的筆下瀉出:“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但如今國在哪里?家在何處?“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作了俘虜,俯仰由人,郁郁寡歡,自然難免兩鬢添霜,腰肢瘦損了。千里江山系魂魄,別時容易見時難,他只有在夢中重溫江南那段刻骨銘心的生活了:“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但是一覺醒來,夢中所見都成了鏡花水月,不禁潸然淚下:“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盡管如此,他還是為此而滿足:“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這年十月,剛剛50歲,一向身體健康的趙匡胤突然駕鶴西去。相傳他的弟弟趙光義為了篡奪帝位,不惜骨肉相殘,鴆殺了自己的兄長,這就是歷史上的“燭影斧聲”事件。趙光義自知弒君篡位,輿論紛紜,于是即位伊始,便小恩小惠,籠絡人心,下詔廢除了后主違命侯之號,改封為隴西郡公。這在太宗趙光義不過是舉手之勞,卻使困境中的后主看到了希望,他試著給天子上書,訴說自己生活貧窶,簞瓢屢空,趙光義爽快地“詔增給月奉,仍賜錢三百萬。”一次,趙光義去崇文院觀書,特意召后主前往,讓他隨意翻閱,并關照他:“聞卿在江南好讀書,此簡冊多卿之舊物,歸朝來頗讀書否?”(《宋史·世家一》)后主天真地以為,天子圣明,皇恩浩蕩,自己可以安然無恙度過余生了。

    可惜的是樂極生悲,好夢難圓。當李后主還沉浸在喜悅當中時,厄運又一次降臨。自詡視妻妾似脫屣的宋太宗趙光義,其實是個好色之徒,后主之妻小周后風流靡曼,綽約多姿,趙光義垂涎已久,恃勢將她奸污。《南唐拾遺記》說:“李國主小周后隨后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日,出必大泣,罵后主,后主多婉轉避之。”《野獲編》一書則引元人的詩說:“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也暗指趙光義強迫小周后薦枕一事。小周后因失身而大罵后主不能庇護妻子,后主因不敢與天子抗爭而躲避妻子,均在情理之中。痛苦、悲憤、惶恐,卻又無可奈何,無怪乎后主在給金陵舊宮人的信中說:“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默記》卷下)了。“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百無聊賴,心力交瘁,他只能在詩詞中排遣滿腔愁緒:“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這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后主那些懷念故國的詩詞固然使趙光義不快,而導致其殺身之禍的則是他在府第為自已祝壽和那一首蕩氣回腸的《虞美人》詞。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是后主42歲初度,也是天上牛郎織女相會,人間穿針乞巧的日子,“后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于外,太宗聞之大怒。”(《默記》卷上)而后主又觸景生情,悲從中來,寫出了“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詩句。詩詞傳入禁中,趙光義更是怒火中燒,他本是忮刻褊狹之人,為了傳位于子,連弟侄都要趕盡殺絕,自然也不能容忍后主懷念故國。盡管那些傷春悲秋的詞對宋朝沒有任何威脅,更何況后主手無寸鐵,但趙光義還是不肯放過他。當時后主一舉手一投足都在監視之下,就在祝壽這一天,趙光義派南唐舊臣徐鉉去探聽消息,而后主不合時宜地說出了“當時悔殺了潘佑、李平”(《南唐拾遺記》)的話,惹得趙光義殺心陡起,決意要置后主于死地。原來潘、李二人是南唐大臣,只因直言諫諍,觸怒后主,被投入獄中,李平懸梁斃命,潘佑自刎身亡。從此忠良緘口,宵小橫行,南唐局勢急轉直下,終至覆亡。正當祝壽宴會觥籌交錯,絲竹迭奏之際,趙光義派秦王廷美送來了牽機藥。“牽機藥者,服之前卻數十回,頭足相就,如牽機狀也。”(《默記》卷上)后主毫不懷疑天子送來的是美味佳釀,接過來便一飲而盡,可憐一代詞人頃刻之間便手足抽搐,赍恨長逝,他留下的那些詩篇也成了千古絕唱!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李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