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旅游 > 正文

    甘肅天水伯陽桃花點點開(圖文)

     

     

     距今260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至今還在影響世界的哲學家、思想家李耳、也就是老子,步履蹣跚的要進入函谷關。但在數日前,這里守關將領、天水人尹喜,已經望見東面紫氣騰騰,預知圣人至而清關掃地以迎接老子。這便是“紫氣東來”的典故。尹喜后來把老子迎請家鄉天水講經傳練丹,并留下了以老子字號命名的伯陽鎮。伯陽,至今為天水市麥積區東部建制鎮,就在老子當年講道的地方桃花千頃,伯陽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的賞花、品桃圣地。

     

     


      “伯陽桃”!不知道伯陽的桃子是不是老子從天上偷來,栽植在凡間的仙桃,還是天然生長,但伯陽桃自古聞名世界。在歷史上,以圣人命名的水果鳳毛麟角,伯陽桃能有此殊榮,大概與老子有關。

     

     

      夏秋吃桃,春天賞花。陽春三月,在伯陽賞桃花成為今天人們休閑的又一去處。在這里可以問道伯林觀、賞花渭河岸,更能夠尋找老子與尹喜歡在這里講道的文化源淵。其實,大片片的紫色伯陽桃花,對天水這座圣城來說,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歷史文化來說,都是紫氣東來的象征。說到桃花,不由人想起唐代崔護寫的《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首名傳千古的桃花詩,在古代的信息的不發達時,成全了多少帥男與美女的想象。今天,網絡與手機的普及,讓地球變得如此之小。無論伯陽的桃花的鮮艷,還是對心中桃花思念,一個電話、一段微信、一篇博客,都讓桃花名傳千里、讓人與人之間幾乎沒了“距離”。把桃花比美人早在《詩經》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那艷若桃花的女子要出嫁了,她是多么的美麗,美如桃花。天水人至今把美女稱為“白娃娃”,可能是桃花盛開之后的另外一種美吧。

     

     

      詩仙李白不但愛喝酒,也喜歡桃花。“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們不知道李白回到故里天水時,看沒有看到伯陽的桃花,但李白對桃花的喜歡,已經達到借花抒情、信手拈來的程度。而唐代的張旭則用“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發問桃源洞口在哪里?魏晉時期的陶淵明更是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桃花園”里。詩圣杜甫在公元759年來天水時,不可能沒有看到天水伯陽的桃花,因而寫下了 “春岸桃花水,云帆楓樹林。偷生長避地,適遠更沾襟。”的愁思。

     

     

    (哥的傳說攝影)

      如果說唐代崔護的樓花詩演繹了一段城南舊事般的愛情故事,那么,同朝代的劉禹錫則寫了“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的落花流水般的不幸愛情。到了明代,唐伯虎又寫出“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用一首《桃花庵歌》,敘說了他在蘇州桃花塢購院買房,因為沒有現錢而用藏品和字畫抵押,當“房奴”的經歷。

     

     

      一朵桃花不但引得用圣人的名字命名,更讓古代文寄托了無限的情思,亦喜亦憂、亦愛亦恨,都已達到了后“無來者”的境界。今天,伯陽桃花依舊灼灼,人們早用《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桃花點點開》的唱詞來表達,拍攝伯陽更成為人們賞花必然。只不過要表現人面桃花,或者桃花園的美麗,還真不是輕易能夠拍出來。桃花各地一樣,有了文化和典故的伯陽桃花,才是其千年不衰的關鍵。

     

     

      天水不但是世界華人祭祖的圣地,更有與老子有關的伯陽桃花,進入伯陽桃花深處,那便是品味“人面桃花”的地方……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關鍵詞: 方言 薈萃 有種
    責任編輯:葉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