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人物 > 熱點 > 正文

    河北老人手繪70米畫卷 記錄農村70年變遷

    畫卷局部

    畫卷局部

    驢拉磨、牛耕田、轆轤澆地……一些早期農村生產生活的場景活靈活現,打鐵、補鍋、編席、木弓彈棉花等,一些如今難以見到的傳統手工藝制作流程也躍然紙上。  這是河北省隆堯縣東良鄉陳莊村年過七旬的陳書奇,以自己居住的村莊和生活為樣本,耗時近40年,手繪約70米長的《農村生活圖》,記錄了從1945年至今70年的農村生產生活巨變,以及風俗歷史的演變。

    整條長卷以《農村生活圖》為主題,分三卷,每卷長20多米,翔實記錄了從1945年到2015年間的農村實際生活場景,反映了70年來農村生產生活的巨大變化。

    畫卷中有很多場景細致描繪了農具的演變,從老牛犁地到拖拉機旋耕,從水車澆地到機井灌溉……展現了從手工農耕到機械化的全過程。“變化最大的是結婚嫁妝,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四大件是梳妝盒、穿衣鏡、針線盒、茶壺茶碗,八十年代變成了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九十年代是電視機、洗衣機、摩托車、沙發組合柜,到了21世紀變成彩電、空調、冰箱、電腦、樓房、轎車。”陳書奇說,這反映了咱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斷進步。

    陳書奇從小就喜歡畫畫,沒有紙筆顏料,就用石板、石筆畫;沒有范本,就臨摹小人書和上學路上墻上的宣傳畫。就這樣,不知不覺中,他把畫畫當成了閑暇時的一種愛好。在后來日常生活中,他只要看到有意思的事就畫下來,積累了不少素材,他用畫筆記錄著自己的“日記”。

    陳書奇說,從解放前到新中國成立,再到現在農村生活的巨大變化,讓他有了畫畫記錄這些變化的想法。30多歲的時候,陳書奇決心把老百姓的生活變化“畫”下來。他買了100張紙,裁成30厘米寬的長條,把之前的畫作一一謄錄上去,再把每個長條粘接到一塊,組成一幅長長的畫卷,到如今已形成了一幅約70米長卷“巨作”。  “記錄的這些畫本日記不是為了賣錢,而是希望后人能夠通過這一幕幕的生活生產場景,看到過去的生活模樣,能夠憶苦思甜,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如今,陳書奇雖已年過七旬,依然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并且對畫畫癡迷不悔。老人表示,他還準備再畫一幅記錄隆堯縣工業發展的長卷

    來源:太原晚報

    作者:曹國廠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關鍵詞: 微手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