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線部分是東湖離騷碑文上的用句
近日,家住漢口西馬路的張女士在本地論壇“家長100”上發(fā)帖稱,自己的女兒翩翩發(fā)現(xiàn)東湖磨山離騷碑上的《離騷》全文有32處“差錯”,該碑文為毛澤東青年時代手書的《離騷》全文手跡。
記者昨晚見到張女士和翩翩母女倆。今年14歲的翩翩就讀于漢口一所重點中學初三年級。據(jù)張女士介紹,翩翩從小喜歡背誦古詩詞,初一時便背熟了2000多字的《離騷》,家里還收藏有十幾本有關(guān)《離騷》的書籍。
翩翩告訴記者,有一次她和媽媽在參觀磨山離騷碑時發(fā)現(xiàn),碑文與她平時讀的《離騷》相比,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為了查清原委,她兩次到離騷碑記錄,還查對了南宋洪興祖《楚辭補注》、朱熹《楚辭集注》等書籍。后來,翩翩將研究心得寫成了報告。
記者現(xiàn)場看了翩翩所拍磨山碑文照片里的幾處文字,經(jīng)與《楚辭補注》和《楚辭集注》里相應(yīng)文字比對,發(fā)現(xiàn)“差錯”確如報告所述。
翩翩去年前往湖南韶山毛主席紀念館,想找到毛主席當年手抄《離騷》的原件,得知原件不在紀念館中。后來去了韶山市圖書館,也無功而返。
翩翩還查閱到了《昭明文選》中的《離騷》原文,經(jīng)比對發(fā)現(xiàn),磨山離騷碑文更接近《昭明文選》中的《離騷》版本。
就東湖磨山離騷碑文“差錯”問題,武漢大學文學院研究先秦文學的曹建國教授昨日說,《離騷》的多個版本中,南宋洪興祖的《楚辭補注》比較可靠,與《楚辭補注》比照,磨山離騷碑文“差錯”是事實,即使與相近的《昭明文選》比對,碑文的“差錯”仍然存在。
如果找到毛澤東當年手書的原稿,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以目前情況推測,避諱唐太宗李世民名字,或者景區(qū)把毛澤東手書刻錯,或者毛澤東年輕時使用了有錯的《離騷》版本,這幾種可能性都存在。
武漢大學文學院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尚永亮教授也認為有多種可能,如磨山離騷碑文本身不是毛澤東的手跡版本,后人弄錯了;篆刻時出現(xiàn)的錯誤;毛澤東當年沒有對照文本寫,是憑記憶書寫的;進入20世紀,寫字避諱很少了,但也不排除這個可能。
翩翩發(fā)現(xiàn)的“差錯”有三類
報告中,翩翩把“差錯”分為三類。第一類如離騷碑里“非時俗之所服”,在《楚辭補注》和《楚辭集注》里是“非世俗之所服”,離騷碑里“世”改為“時”的地方有3處;再如“哀民生之多艱”,在離騷碑里為“哀人生之多艱”,“民”改為“人”,這樣的地方有6處。翩翩分析,這類差異可能出于對君主或尊長名字的避諱。
第二類“差錯”疑似版本不同的差異。如離騷碑文里的“背繩墨以追逐兮”,在《楚辭補注》和《楚辭集注》里是“背繩墨以追曲兮”,“曲”改為了“逐”。類似“差錯”有11個。
第三類“差錯”為書寫或刻碑錯誤。如《楚辭補注》和《楚辭集注》里的“后飛廉使奔屬”,在離騷碑文里為“后飛廉廉使屬”,多出一個“廉”,少了“奔”字;再如“茍得列乎眾芳”,在離騷碑文里為“茍茍得列乎眾芳”,多一個“茍”字。這類差錯有12處。
本文來源:長江網(wǎng)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