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教育 > 正文

    父母不要因慣性思維而拒絕傾聽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開課前我們先來做一道題吧:

      1)請拿出一張紙,在右上角寫上自己的名字。

      2)請閱讀完以下所有的題目后再作答。

      3)請在名字下方劃一條橫線。

      4)請在這張紙的左上角畫一顆五角星。

      ……

      20)您只需要回答第一題即可。

      好了,是不是已經有人畫完橫線和五角星了呢?

      杭州12355青年服務臺、杭州青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宋健男做了一個有趣的小游戲,他設計了一份有20道題的問卷,結果,現場只有2名家長耐心地看到了最后一題,然后望著其他家長們絞盡腦汁地答題一邊偷笑。

      宋健男說,這道題跟家長會不會傾聽很有關系。

      父母要努力去學會傾聽

      不要因慣性思維而拒絕傾聽

      直到看到最后一題,許多家長再端詳自己這張又是畫圈又是劃線寫得滿滿當當的紙,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其實我看到了第二題,但還是沒忍住接著往下做了。”家長們均這樣表示。 現在,仔細回想一下你的家庭矛盾是怎么爆發的:在意見相悖的時候,你試過讓孩子闡述一句完整的句子嗎,你可曾在他支支吾吾嘗試表達自己的時候,粗魯地打斷說:“我都知道。”

      傾聽,是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環節中最容易忽視,卻也是最簡單的一個環節。 宋健男表示,在撥打熱線求助的青少年中,有90%都提到自己的父母是個不折不扣的“話嘮”,而且說來說去就那么幾句教訓人的話,聽得耳朵都要起繭子。

      為什么有那么多家長明明讀懂了第二題的意思,還是會繼續答題呢?宋健男表示,這是人們的慣性思維在作祟,“我們寧愿憑著自己生活多年的經驗去做事,哪怕這件事看起來根本就是沒有道理的。”而家長們常常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使用慣性思維,比如有的家長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并不適合去學某一門興趣班,還是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堅持讓他去學,而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意見,從心底里拒絕傾聽。

      當然,這也和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關。“對于一個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有時候他們的觀點本來就是不嚴謹的,表達的時候絮絮叨叨的,并不像大人一樣一針見血,我希望家長能夠有更多的耐心去鼓勵孩子表達自己。”宋健男說,在大部分情況下,遇到孩子“說話說不清”的時候家長們總是一臉地不耐煩,或者粗暴打斷。

      走進孩子的世界,與孩子交朋友

      幾年前,宋健男接到了一對來自紹興的父母的求助電話。當時他們讀初二的兒子小陽(化名)正沉迷于網絡游戲輟學在家,每天中午由媽媽把飯菜端進他的房間,到了晚飯的時候又把中午的空盤子拿出來,就這樣半步房門都不出,房間里的窗簾也24小時拉著,根本連白天黑夜都不分。小陽的父母也曾把家里的網線拔了,電腦砸了,沒想到小陽直接離家出走到網吧繼續游戲,無奈之下父母又開通網絡把小陽勸回家。

      宋健男問小陽的父母,孩子玩的是什么游戲,小陽父母連連搖頭說:“我們一聽到游戲就是恨,哪還跟他聊這些。”

      于是宋健男跟著小陽父母一起去了紹興家里,并裝作是一名到訪的普通客人,喊小陽出來一起吃飯。飯桌上,宋健男“無意”說起自己最近在玩一款網絡游戲,而且一直通不過某一關卡很是煩心,之前一句話都沒說過的小陽一聽游戲突然來了興致,話題源源不斷,并且快速地與宋健男交換了QQ號碼準備以“師傅”的身份教他幾招。

      “后來他給我發了一些游戲的截圖,然后我也很酷地回了他幾句,哦,恩。”宋健男說,像小陽這樣年紀的孩子由于網絡聊天工具的普及,他們更擅長用碎片化的語言交流,這種時候想要長篇大論說教的人是不能成為他們的朋友的。

      成為朋友后,宋健男還約小陽一起去云南麗江旅游。在云南的那一個星期里,宋健男發現這個游戲不離身的男孩一次也沒有提到過電腦,而且因為周圍的美麗景致,讓小陽對宋健男手里的單反相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回到家后,小陽雖然還是喜歡網絡游戲,但他同時主動向父母提出要學習攝影,并且努力報考一所職高的相關專業,這讓小陽的父母感到很吃驚。

      “要打開孩子的世界,不是說就要阻止他玩游戲,而是先以朋友的身份走進他的世界,多聽聽他的觀點,如果你與他成為了朋友,他自然也愿意來聽你的觀點。”宋健男說。

      幾年過去了,如今小陽已經順利畢業,并且運用自己的愛好經營著一家淘寶店。

      如果孩子的選擇很“糟糕”怎么辦?

      曾經有一位父親打電話求助宋健男,說自己與讀高一的兒子小志(化名)的溝通成了問題,每次寥寥幾句后就變成了冷暴力。最近一次是因為小志的高考志愿讓父親覺得荒唐,兩個人再度不歡而散。

      “他說畢業后想去香港讀書,可他成績本就一般,我就說了一句‘你這是癡人說夢’,結果他扭頭就走了。”這位父親說。

      宋健男表示,像這位父親一樣的家長并不在少數,“說得好聽了這是激將法,鼓勵原本成績不好的孩子努力朝著夢想前進,可是用詞不當,對孩子來說就變成了打擊。”于是宋健男給這位父親提了一些意見,讓他回去再和兒子聊一聊去香港讀書的問題。 前一回被父親數落了,小志再次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明顯表現得沒有頭一回那么興奮。“哼,是啊,我想去讀××大學的動畫設計。”可一聽到和游戲有關,小志父親的氣血立馬又上來了,不過他想到宋健男之前囑咐的“不論孩子提出任何專業,都要保持冷靜”,并沒有沖兒子發火。

      如果你聽到孩子想去讀一個不那么讓你高興的專業,你會怎么做? 宋健男說,如今很多父母三句話不離學習,但提得多了反而沒有效果,因為孩子有了抵觸心理,這個時候父母的用詞就需要特別注意了。

      像案例中的這位父親用了“癡人說夢”這個詞,對孩子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刺激。宋健男建議,如果父母不太贊同孩子提出的觀點時,首先可以用“你的想法挺有特點”這樣的中性詞來緩和氣氛,不要打擊孩子說話的勇氣。

      那么,接下來怎么做呢? 小志父親按照宋健男給出的意見反問小志:“你想去這個學校的話,我們全家需要做什么努力嗎?” 面對父親提出的問題,小志先是吃驚了一下,思索片刻后回答:“我覺得我還要把英語加強一下,然后你和媽媽可能要存點錢。” 小志父親這才明白,原來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助老愛幼是一個說不完的話題,

    也是人人肩上的責任。

    誰家沒有老人孩子!

    誰家沒有糾結困惑!

    天水關心下一代公眾平臺,

    邀請教育、心理、法律、傳媒。。。等

    各方面專業教師,

    傾聽您的述說。

    在信息的海洋里,

    每天為您奉上幾朵浪花,

    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歡迎關注天水關心下一代公眾平臺

    分享發送大家喜歡的故事

    微信公眾號:ts_ggw

         微信掃一掃  獲得更多內容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葉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