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藝術高考專業課考試已經結束,“藝考熱”話題依然是媒體報道的熱點。今年1月份,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做好2015年高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對藝考生招生政策的收緊、文化課成績要求提高等變化,通知再次引發媒體關注。2015年“藝考熱”降溫的報道繼2007年至今以來再次成為媒體聚焦的熱點。今年的“藝考熱”會不會真的出現拐點,為何藝術高考熱潮數年不退,且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其背后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帶著疑問,記者走訪了相關人士。
藝考現場
國家社會文化發展的需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文化越來越成為國民經濟和日常生活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國內文化產業的規模和地位也顯著提升。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強,加上網絡媒體的快速發達,對文化的普及和傳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文化的需要加速了人們對藝術的需求,各個行業需要藝術的元素來提升外部形象和大眾審美需求,設計、包裝、園林等專業成為社會急需人才。在選擇報考專業方向上,大部分高中生為了擇業的需要選擇了報考藝術類。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藝考熱是文化需要的一種必然的現象。文化需要,藝術就需要;藝術需要,藝考就熱。”,說明了藝考熱和文化需求的關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林書杰老師在接受中國經濟網書畫頻道記者采訪時談到“確實我們快速發展的社會需要各方面藝術類人才。現在社會新興的行業很多,比如影視、設計,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藝術人才。我們是一個視覺的時代,是一個視覺藝術泛濫的時代,它需要這樣的東西,所以才催生那么多的藝術高考大軍的出現。”
高校藝術院系盲目的“擴軍”,招生人數的劇增
十余年的大學擴招同樣沒有阻礙各個大學建立藝術院系的步伐,尤其是近年來理工類院校建立起的藝術院系,更擴大了藝術類的招生人數。就師資條件而言許多學校并不具備開辦藝術專業的條件。藝術擴招的背后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藝術專業收費高、生源足這塊“肥肉”,邯鄲學院藝術學院老師馬驍驊接受中國經濟網書畫頻道記者采訪時說:“由于藝術類專業往往學費較高,各個高校在擴招浪潮中出于創收目的,紛紛開設和擴招藝術專業,藝術類專業成為擴招的重點專業。”
另外,各大院校擴招藝術生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沒有基礎設備、師資的情況下急切建立起相關藝術專業,造成考生盲目報考。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林書杰老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很多學校可能也看到社會上的確也需要這樣的藝術類人才,但是學校的擴招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盲目就體現在我們還沒有具備相應的條件就匆匆地建立起藝術院系。這是個普遍現象,有些學校甚至一個系只有一個專職老師,作為一所大學這是對很多學生不負責的”。訪談中,林書杰還認為大學作為一個教育機構應該是理性的、清楚的去培養人才。
藝考現場
文化程度較差的學生盲目相信低分高校想走捷徑
藝術高考在考試中分為專業課和文化課兩項考試,藝術類考試對考生的文化課分數有特殊的要求,這主要考慮到藝術類考生對專業的學習需要占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在文化課上與普通考生有所區別。然而,有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就想借此報考藝術類大學,用低分的成績考上理想的大學,采訪中,馬驍驊老師認為“許多藝考生出于投機目的而不是出于真正的熱愛和興趣,缺乏天賦和文化課的短板也成為藝術類專業學生發展障礙和束縛”。不從興趣出發,只想借助藝考對文化課的低分要求來實現自己的名校夢同樣是催生藝考熱的因素之一。
家長、培訓機構、部分中學的誤導以及學生的“明星夢”
據中國經濟網書畫頻道記者了解,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盲目的在高考中替子女做出的選擇、部分高中為了追求知名度和高分升學率、培訓機構為收取大量培訓費而做的夸大宣傳等都是造成學生在專業上盲目選擇的因素。有些學生只看到明星光鮮的一面,就萌生學習藝術的想法,有些家長為了自己孩子能考上理想的大學于是就“拔苗助長”想盡一切辦法走捷徑、找路子,引導子女報考藝術。有些培訓機構趁機大肆宣傳鼓動學生報考藝術專業,趁機賺取高額培訓費以及一些學生并不了解自身的興趣愛好而去盲目的跟風等。采訪中清華大學林書杰老師提出建議“學生家長不要輕易改變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有些天性的東西還是由孩子自己去發揮。不能為了一味的上名校而改變了孩子在其他方面有可能有建樹的時機。”國家畫院揚曉陽院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同樣表示“藝考熱要有明確的方向,當明星需要天賦,不要一味地追求當明星”。
“藝考熱”反映出我國教育上的某些深層問題,如何改變則需要我們各方理性的去面對,至少我們不要繼續傳遞諸如“藝考是明星、低分考生的出路”之類的誤導性觀念。我們的家長、學校、媒體都應給以理想看待,讓學生自己去選擇,自己做決定,我們應給以理性引導,讓學生客觀面對自己,扎實地掌握好基礎知識,而不是寄希望于“走捷徑”,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我們期盼藝術高考熱能夠降溫,讓藝術教育走上一條理性健康的道路。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劉姍(實習)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