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獲的大熊貓皮(點擊查看更多組圖)
圖為犯罪嫌疑人(點擊查看更多組圖)
【云南破獲一起“獵殺大熊貓案”】據云南省森林公安局消息,警方近期破獲一起獵殺大熊貓案,案發地點在云南省昭通市鹽津縣,現已抓獲10名嫌疑人,查獲熊貓皮一張,大熊貓肉9.75公斤、腿骨2根、頭骨2塊、熊膽1只。大熊貓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稱“國寶”,不要傷害它……(央視記者劉文杰)
另據澎湃新聞報道,記者在此前接到大熊貓被獵殺的信息后,與云南省森林公安局求證,確認了信息真實性。案發時間是去年12月4日,被獵殺的大熊貓為雌性成年大熊貓。獵殺大熊貓的王某兩兄弟和收購大熊貓肉的吳某已被批捕。
事實+
獵殺大熊貓案件并非孤例
2003年4月,在成渝高速公路的桑家坡收費站,重慶市公安人員在一輛出租車的后備箱里截獲大熊貓皮一張,抓獲犯罪嫌疑人4人。經過鑒定,捕殺的這只大熊貓只有1歲半,皮長為80厘米。據公安人員調查,這只大熊貓是在四川省寶興縣被當地農民楊世成殺害的。犯罪嫌疑人交待,捕殺大熊貓,主要是為了賣錢。經過層層販賣,這張大熊貓皮預備賣到重慶的價格已經漲到了55萬元。
2003年7月,四川汶川縣警方破獲一起獵殺大熊貓并販賣大熊貓熊掌的惡性案件。犯罪嫌疑人張某和李某早就聽說大熊貓的熊掌與黑熊掌一樣可以賣錢,于是約好上山打獵。發現大熊貓后,他們一共朝大熊貓開了8槍。隨后用刀將大熊貓前肢齊肩關節卸下,后肢齊膝關節割下,然后將剩下的頭和身體埋在一棵枯樹下,連夜下山。他們將這四只熊掌以1350元的價格賣給了本鄉的李某,隨后李某又將其轉賣給姚某,姚某最后以2500元的價格將其轉賣到了成都市五塊石藥材市場一非法經營戶。
2007年6月初,四川寶興大熊貓保護區,民間獵人李啟均手端獵槍接近箭竹林。兩槍過后,一只大熊貓倒地身亡。獵殺者李啟均承認,早在獵殺大熊貓兩年前,就有人不停游說他去搞一張大熊貓皮,“50萬元一張”。所以,他稱,當發現被獵殺的是大熊貓后,就剝下了熊貓皮。調查發現,胡洪強此前幾年便開始暗中叫買熊貓皮,開價數十萬,同時許諾可以先付2萬定金。
人類是野外大熊貓最大的威脅
根據歷史的資料統計顯示,大熊貓野外面臨的死亡威脅主要為天敵危害、食物缺乏、疾病侵襲、棲息地縮小、孤島化等。大熊貓的天敵主要是豹、豺和青鼬,它們主要對大熊貓的幼體進行捕殺,受傷個體也會受到威脅。研究人員還發現,野外死亡大熊貓主要死亡原因是營養不良、體弱、免疫力下降,患各種營養缺乏癥,最終導致貧血、衰竭死亡,這無疑同當時大熊貓分布區內竹子大面積開花枯死有關。也有或因野外食物匱乏,大熊貓處于饑餓狀態,饑不擇食導致其采食腐敗動物尸體而中毒死亡。
數據顯示,約三分之一的死亡野生大熊貓,死因均為消化系統疾病。這是因為,大熊貓是更新世初期發展出來的一類肉食性動物,主要以容易消化的動物性食物為食,至今其消化器官和消化酶仍保留著肉食性動物的特點,如消化道短,無盲腸,消化纖維素的酶和細菌微生物少。因此,大熊貓難于消化竹子中的粗纖維素,大熊貓大量采食竹子而不能消化則對腸道易造成損害。竹節機械剮傷胃腸黏膜而致消化不良、腹瀉、胃腸炎等疾病。這種情況對消化器官機能尚未健全的亞成體大熊貓表現尤為突出。蛔蟲、溶血性細菌也是造成野生大熊貓死亡的重要病因。
與天敵和疾病相比,棲息地的人為破壞,其實才是令大熊貓種群面臨滅絕的最大威脅。由于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大熊貓棲息地內存在未經政府允許的礦產開發、污染、采伐和盜獵現象,嚴重干擾大熊貓的生存和成功繁殖。生存在這些“孤島”上的國寶由于棲息地的一再分割,不少地區已經完全失去了進行種群間基因交換的可能性,這種種群的孤立和分割則是長期威脅其種群的重要因素。小群體的近交衰退現象將降低繁殖力、幼體成活率以及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終“島狀”成員將消失。(騰訊新聞綜合南方周末、北京青年報、華商報等報道)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