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廣東 > 正文

    媒體稱廣州去年砸2個億滅蚊 33%市民不滿意

    民調分析

    □民意眼(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

    隨著天氣熱起來,加之雨水不斷,廣州進入了蚊子活躍期,這意味著疾病風險在增加。今年廣州首例確診的登革熱病例比去年早兩個多月出現,這難免讓市民擔心登革熱會卷土重來。最新民調亦顯示,對于會否暴發登革熱,市民預期不樂觀,認為“會”及“難說”的人合計多達七成,其中明確表示“會”暴發登革熱的人就有35%。

    為滅殺蚊子,防控20多年來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廣州去年砸了近2個億,近期亦采取了統一滅蚊、定期公布蚊媒監測數據、加強宣傳防控知識等一系列舉措,但市民對此并不買賬。民調中,對滅蚊工作的不滿者有33%,而滿意者只有29%。花了那么多錢,費了那么多功夫,滅蚊工作卻未能獲得多數市民滿意,對此值得反思。

    在市民看來,滅蚊工作仍局限于疫情后防控,未在源頭的環境衛生上下功夫。當前亂擺亂賣、亂排污水、垃圾隨處倒、寵物隨地大小便等現象,嚴重影響廣州城市環境衛生,也必然導致滋生更多蚊子。民調亦顯示,“市容衛生”評價下降明顯,市民的滿意度較2011年下降近10個百分點至32%。

    另一方面,側重于疫情后防控的滅蚊工作,是典型的“出事了才有人管”的工作模式,這往往使市民對疾病風險的認識不到位,甚至有人覺得既然出事有關部門都能搞定,那么就不要怪市民平時不注重家居衛生,更不要奇怪,疫情都那么嚴重了,還有不少市民不配合滅蚊工作了,正所謂“有樣學樣”。

    由此可見,要做好滅蚊工作,消除市民擔憂,不僅要搞好衛生環境,徹底清除“養蚊”之地,更要改變防控工作固有模式,確保防疫的常態化。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