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陜西 > 正文

    兵馬俑并非只有男性 外國藝術家曾造出女兵陶俑

    兵馬俑并非只有男性 外國藝術家曾造出女兵陶俑

    莫迪參觀兵馬俑,好奇為什么兵馬俑沒有女性。

    兵馬俑并非只有男性 外國藝術家曾造出女兵陶俑

    挪威的女藝術家瑪瑞安和她的女兵馬俑。

    兵馬俑并非只有男性 外國藝術家曾造出女兵陶俑

    出生在巴黎的藝術家諾赫伊的女童俑。

    印度總理莫迪5月14日抵達西安,開啟為期3天的中國之行。他在西安的第一項官方活動即為參觀兵馬俑,期間莫迪好奇地提問:“為什么兵馬俑都是男的?”

    莫迪參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位于陜西省驪山北麓,秦始皇陵的外圍,這一處大型叢葬坑有戍衛陵寢的含義。而為什么兵馬俑都是男的?你想過嗎?

    問題既出,眾網友紛紛留言解惑,并列出全是男俑的N種可能性:

    可能性一:軍中有女氣難揚

    專家認為,在慣常思維中,女子應該與針線相聯系,一旦扯上戰爭,就生出些不同尋常的意味來。所謂“軍中有女氣難揚”,說明在當時的某些觀念中,存在女子妨礙軍事的意識。

    《商君書•墾令》中,曾有這樣的規定:“令軍市無有女子。”視女子為軍中禍水。在目前發現的兵馬俑坑中,以及秦陵其他的陪葬坑中,均沒有發現女性兵馬俑。

    可能性二:女俑還未被發現

    秦俑之父、兵馬俑博物館名譽館長袁仲一認為,根據秦朝規定,只有男子才能入伍當兵,所以兵馬俑中沒有女兵,但是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在被敵人圍攻守城的時候,女性也會擔負起士兵的責任。《商君書兵守》中就提到:“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此之為三軍也。”

    由于秦陵有180多座陪葬坑,目前發掘的僅僅是少數,并不意味著沒有女性陶俑,也許在妃嬪墓葬區也有可能會出現。比如在位于陜西咸陽的漢陽陵(漢景帝劉啟和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就出土了女性陶俑。

    眾網友腦洞大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網友@青山中年回答,“兵俑應該是,馬俑就不一定了”。

    網友@睡抽屜的貓說:“你找找,里面肯定有花木蘭”。

    還有網友從制作材料上給出了更為科學的回答。網友@海闊天空提出,因為女性軀體特征不一樣,造個女俑會多用料。

    不過,這種想法立即受到其他人反駁。@簞簞提出,男俑平均身高172,女俑平均也就160,省了好多料呢,因此男俑一定比女俑費更多的料。

    隨后網友@海闊天空調侃:“竊以為為了壯我大秦軍威,身高明顯低于男性的女性,都過不了入伍前的體檢。”

    外國藝術家造出“妹子兵馬俑”

    清一色的男兵馬俑不僅讓老外好奇,也讓他們著急,其中的一些藝術家們已經“默默”造出了各種各樣的女性兵馬俑...

    2007年,挪威女藝術家瑪瑞安•海爾達爾采用中國陶土,采用男性兵馬俑相同的體量,相同的服飾設計了多款女兵馬俑。她們有戴著戒指的,有做鬼臉的,有大聲呼喊的,有低聲飲泣的,有牽著小孩的,有雙手合十的,有純潔而又充滿夢想的,有懷孕的……去年,出生于巴黎的紐約藝術家蒲玉娜•諾赫伊又創建了一支由116件塑像組成的女童兵馬俑。女兵馬俑近5英尺高,約260磅(約118千克)重,發型和穿著都相當現代化。不同于男兵馬俑,她們看起來更平易近人、友好和充滿魅力。

    當然,外國人的目的不僅僅是彌補兵馬俑只有男性的缺憾。藝術家們想要以此表現戰爭給女性帶來的苦痛和她們從古到今的命運,以及呼吁關注性別失衡現象。

    新京報新媒體編輯 顏小葉 實習生張維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