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民俗 > 民俗 > 正文

    黃飛鴻百年前獻藝神仙誕會 大秀“鐵線拳”

    農歷二月初二,是老廣州人人看重的土地誕。這一天,城內城外的開闊之地,一座座高約三米的炮臺平地而起。很快,這些炮臺之上就會放出二十四發震天響的大炮仗,給土地爺慶賀生辰。

    轉眼時辰已到,只聽“磅……啪”的巨響,一個大炮頭箭一樣飛向高空,接著又緩緩下落,這時,臺下黑壓壓一群人都開始往炮頭落下的方向狂奔,等炮頭離地還有兩三樓房高的時候,又早有高手攀上同伴搭起的人梯,將空中的炮頭搶到懷里,再凌空而下,一路沖出對手重圍,在圍觀者山呼海嘯般的助威聲中,直奔廣場外側的會館,領取賞金。

    這激烈一幕便是老廣州年年上演的“搶炮頭”大戲,領銜主演的,多是城內外數百家武館的武師,他們個個武藝高強,硬是把“搶炮頭”大戲演得比《哈利波特》里的“魁地奇”大賽還要精彩,而這一場場精彩的廣州民間“魁地奇”大賽,恰又為百年武林傳奇增添了極有看頭的一筆。

    民間

    “魁地奇”

    武師攀人梯凌空搶炮頭

    廟會搭武棚高手齊獻藝

    上一期咱們說過,100多年前的老廣州由于世道紛亂,人們紛紛習武,以求防身自保,因而街面上出現兩三百家武館。這些武館大體上還能相安無事,各自掙得一碗飯吃,但彼此的競爭還是無時不在的,比武爭斗之事也屢見不鮮。像19世紀末在西關開設武館的大俠黃飛鴻和有“東江虎”之稱的龍形拳宗師林耀桂,就曾因發生爭執,宣布要公開比武,一時間各大報章接連炒作,轟動省港,幸得后來莫拳宗師林蔭堂盡力調停,雙方才免了一場爭斗。

    神仙誕會百姓狂歡

    各路名師同臺獻藝

    到了可以公開獻藝比試的場合,各武館更是使盡渾身解數,為本門派增光添彩。為他們獻藝比武提供廣闊舞臺的,就是老廣州的各類神仙誕會。用《廣州城坊志》里的話來說,“粵俗佞神,所有橋梁江岸、片瓦拳石,無不指為靈驗而以神明事之”,所以百姓也特別熱衷于給各路神仙慶祝生日,像什么觀音誕、土地誕、關帝誕、張王爺誕、藥王誕……扳著指頭數的話,還真可以數上好一陣子。說白了,這些神仙誕會其實就是大眾狂歡的節日,一到誕會的正日子,現場香煙繚繞,人頭簇簇,鑼鼓喧天,十分熱鬧。

    既是大眾狂歡,當然少不了請武師到現場耍功夫助興,像今天仍家喻戶曉的絕代高手黃飛鴻、剛才說過的龍形拳宗師林耀桂、曾被孫中山以銀質獎章表彰的武學大師林世榮、以少林南拳名噪一時的名教頭梁世蘇,都曾在同一年的西關太保廟誕會上競相獻藝,演武棚下,他們各施絕技,鐵線拳、伏虎拳、雙軟鞭、春秋大刀、十形拳……各路拳術刀法直叫臺下觀眾看花了眼,讓他們大呼過癮。

    富人廣發英雄帖

    武師迎戰施絕技

    老廣州的民間“魁地奇”比賽就是在這樣的大眾狂歡節上誕生的。每年的二月初二是土地誕,除了燒香禮拜、舞獅舞龍之外,人們照例還要高搭炮臺,放出二十四響“土地炮”,這頭四炮尤為人們看重,相傳搶得這頭四炮的炮頭者,就能發財添丁。這么吉祥的“炮頭”,窮人想搶,有錢人更想搶,他們自己搶不過,就想辦法請人來搶。于是,城內眾多富戶,紛紛廣發“英雄帖”,對各武館的武師許以上百銀元的重金,請他們代勞“搶炮頭”。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再說這又是顯身揚名的好機會,眾武師自然趨之若鶩。

    到了土地誕正日子那天,廣州城內外,處處搭起三米多高的炮臺,來看熱鬧的老百姓一早就把這里圍得水泄不通,準備“搶炮頭”的武師們更是摩拳擦掌,各自占據有利地形。等時辰一到,主事人登上炮臺,點燃火藥,只聽“磅……啪……”兩聲巨響,碩大一個炮頭像箭一樣飛向高空,接著又緩緩落下,說時遲,那時快,眾武師一瞬間爭先恐后,往炮頭落下的地方飛跑。他們一路狂奔,一路還要施展拳腳,逼退對手。

    等炮頭落到離地不到十米之時,沖在前方的各館武師紛紛搭起人梯,館中本領最為高強者火速攀援而上,最先者搶得炮頭,然后凌空而下,在同伴的保護下往廣場外的會館火速飛奔,以領取賞金。按照規則,“炮頭”還在路上的時候,人人都得而搶之。于是,搶得“炮頭”的武師在沖往會館的路上,往往還要面臨幾場惡戰,只有真正武藝高強的人,才能保住戰果。

    武士們斗成一片,旁觀者還在一旁使勁助戰和歡呼,誕會現場激烈緊張的氣氛,與電影《哈利波特》里的“魁地奇”比賽,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再說,《哈利波特》里的“魁地奇”比賽不過是想象出來的,而百年前廣州城里眾多武林高手之間這樣的尖峰對決,卻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呢。

    (本文寫作過程中,部分內容參考了《粵海武林春秋》一書,特此致謝。)

    拳師一亮鐵砂掌

    洋力士甘拜下風

    老廣州坊間的數百武館彼此之間存在競爭,不過,一旦有洋人來設擂挑戰,大家總能同仇敵愾,替國人出氣。20世紀初,隨著西風東漸,西方拳擊術也隨之“登陸”廣州、上海等沿海城市,再加上它們都是商業城市,只要有人愿意買票觀看,就有人想辦法請洋人來表演,像電影《霍元甲》里大力士在上海灘上登臺表演的場景,在上世紀初的廣州城也發生過不只一次。

    少林拳高手飛上擂臺

    洋力士趕緊取消比賽

    我們上一期提到過的在惠福東路設館授徒的少林拳高手顧汝章,就曾碰到過一次。1931年,有個英國“力士”來西瓜園(恰是今日本報所在地)表演。這位英國“力士”久居香港,說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在舉過鋼球,彎過鐵條之后,他牽出一匹白馬,向臺下宣稱,只有自己能馴服此馬,臺下若有人能近馬身,他情愿贈送兩百銀元。很多人不服氣,上臺一試,結果都被烈馬踢傷。

    顧汝章恰好路過此地,于是飛身上臺,通報姓名。這位英國“力士”深知顧汝章鐵砂掌的厲害,趕緊一邊向觀眾致歉,一邊叫人牽走烈馬,宣布比賽取消,就此不戰而降,甘拜下風。

    洋人設擂出言不遜

    遇見高手不戰而降

    顧汝章不戰而屈人之兵,一時在老廣州的武林之中傳為美談,除他之外,當時還有一位武林英豪因為力挫洋人的威風,被人廣為傳誦。

    此人名叫夏漢雄,曾受少林禪師真傳,練出了上乘的柔功門武技。說來很巧,這事也發生在1931年。有一天,他在新大新公司的天臺游樂場碰上了前來賣藝的外國大力士馬加樂,后者在夸耀自己能耐的時候,時不時表達出對中國功夫的輕慢。夏漢雄決意出手,教訓他一番。

    恰巧,馬加樂身邊擺了一張酸枝木椅子,夏漢雄不聲不響坐到椅子上,暗暗施展內功,椅子頓時四分五裂,馬加樂大驚失色,自知技不如人。于是,他放棄競技,甘愿認輸。夏漢雄因而聲名大噪,不久他就成立了粵勝體育會,后來又改名為珠江國術社,成了老廣州的知名武館之一。

    抗戰前夕,夏漢雄成功救治了身負重傷的十九路軍將士;抗戰期間,他又帶領眾多徒弟組織救護隊共赴國難,為抵御外辱極盡綿薄之力,其間表現出來的家國情懷,恰與他當年面對外國大力士時的沉著和英勇一脈相承呢。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劉姍(實習)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關鍵詞: 如年 餃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