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福建 > 正文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今日赴金門參訪 為期兩天

    金門居民利用彈殼彈頭制造金門菜刀。王東明 攝

    金門居民利用彈殼彈頭制造金門菜刀。王東明 攝

    中新網(wǎng)5月23日電 (溫雅瓊)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定于今天(23日)展開為期兩天的赴金門參訪行程。在兩岸關(guān)系歷史與現(xiàn)實中,金門具有特殊地位。昔日,這里曾是兩岸交戰(zhàn)的最前線,如今,已成兩岸和平的前沿。

    一水之隔望廈門 曾是兩岸烽火最前線

    金門,位于福建東南近海,除大金門本島之外,還包括小金門、大擔(大膽)、二擔(二膽)等12個島嶼。

    金門與廈門僅一水之隔,資料顯示,金門本島西距廈門不到10公里;小金門距離廈門更近,僅有6公里。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金門曾經(jīng)成了兩岸對峙的最前線,歷經(jīng)大小戰(zhàn)役洗禮。

    1949年10月24日,解放軍部隊揚帆渡海,夜襲金門島,搶灘登陸,鏖戰(zhàn)三天,最終全軍覆沒,數(shù)千將士埋骨他鄉(xiāng)。

    1958年8月23日,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突然對金門等島嶼發(fā)起炮擊,持續(xù)一個多月。此后21年,大陸采取“單(日)打、雙(日)不打”的方式,直到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發(fā)表,大陸方面宣布停止炮擊金門。

    在對峙的年代里,蔣介石曾三上金門,部署騷擾大陸、“反攻大陸”。

    蔣經(jīng)國曾多次前往金門督戰(zhàn),據(jù)報道,其到金門有123次之多。

    陳水扁卸任前高調(diào)參觀大、二膽島。其于2002年在金門發(fā)表 “大擔談話”,挑釁大陸,宣稱要“決戰(zhàn)境外”。

    2008年以后,兩岸關(guān)系明顯變化。馬英九數(shù)次前往金門,頻頻表達兩岸和平之意。

    兩岸關(guān)系緩和 金門漸脫戰(zhàn)爭枷鎖

    金門的命運轉(zhuǎn)折出現(xiàn)在20世紀90年代。1990年9月12日,兩岸隔絕40年后簽署了第一個處理兩岸事務的協(xié)議,開啟兩岸事務制度化處理先河,協(xié)商與簽署地正是金門,協(xié)議名為“金門協(xié)議”,主要為解決海峽“私渡”問題。

    1991年,臺灣當局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加上兩岸關(guān)系漸趨和緩,金門于1992年結(jié)束“戰(zhàn)地政務”,擺脫了長達36年的“軍政合一”、“以軍領政”的歷史。

    1993年,金門開放觀光,觀光客主要來自臺灣本島。

    2000年12月13日,臺灣當局單方面批準《試辦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qū)通航實施辦法》,允許金、馬及大陸居民往來旅游、商務、探親等,俗稱“小三通”,并決定于2001年1月1日開始實施。

    2001年1月2日,來自金門、馬祖的民眾訪問團、進香團分別直航廈門、福州成功,完成了兩岸分隔50多年來的首次客輪直接通航。

    近年來,“小三通”范圍逐漸擴大、限制逐漸放寬。據(jù)臺灣“中央社”報道,“小三通”初期只有2萬余人次,到2014年,金門“小三通”人數(shù)已突破單年度150萬人次。

    2004年,大陸方面開放福建居民進入金門觀光,這比“大陸居民赴臺旅游”正式實施早了近4年。

    化劍為犁 炮彈變身做飯菜刀

    近年來,金門在持續(xù)解決戰(zhàn)爭遺留問題。2012年12月底,金門、馬祖地區(qū)308處雷區(qū)、約10萬枚地雷被全數(shù)排除。

    2014年6月30日,原歸軍隊管轄的大膽島、二膽島,移交金門縣府。移交后,兩島將分階段開放觀光,僅保留必要兵力。

    在擺脫戰(zhàn)爭陰影的同時,金門人善于“化劍為犁”。

    金門本無鋼,卻發(fā)展出了著名的制刀業(yè),而制刀的材料竟是遍地的炮彈殼。

    早年當?shù)氐蔫F匠都是到廈門采購鎢鋼,煉鐵作刀犁。而當年兩岸隔絕之后,苦于無法再到廈門買料的金門鐵匠們,卻從大陸飛來的炮彈中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好鋼。

    相對普通鋼材,炮彈用鋼質(zhì)地更為細密結(jié)實,不怕熱脹冷縮。以炮彈為原料的金門菜刀也變成當?shù)孛罚c高粱酒、貢糖一起并稱“金門三寶”。金門菜刀成了大陸游客必買的“特產(chǎn)”之一。

    說到戰(zhàn)爭遺留給當?shù)氐摹斑z產(chǎn)”,坑道亦不得不說。翟山坑道、九宮坑道等,這些曾是國民黨駐地守軍掘地挖出的水道,是用于戰(zhàn)時物資運輸?shù)鹊能娛轮氐兀缃癯蔀槲皆L游客的旅游特色之一。

    “張夏會”將議金門民生

    回顧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金門始終站在兩岸交往的前沿。

    2012年第四屆海峽論壇大會上,時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洪秀柱說:“過去金門、廈門炮火隆隆,充滿硝煙。而今根據(jù)我們保守的估計,金門每4個家庭,就有1戶在廈門購地置產(chǎn),每10個金門的居民,就有1個擁有人民幣賬戶。”

    2015年元旦起,金門又一次領先臺灣本島,和馬祖及澎湖一起,向大陸游客開放“落地簽”。

    1月23日,臺灣立法機構(gòu)通過“金門自大陸引水工程計劃”的8億多臺幣預算案,兩岸同飲一江水的愿景有望成真。把“水”這一民生資源交由大陸,也體現(xiàn)了兩岸的充分互信。

    根據(jù)國臺辦介紹,張志軍此次參訪金門,不僅將與臺灣方面就兩岸關(guān)系形勢及有關(guān)問題交換意見,還會談及金門民生議題。

    被戰(zhàn)爭耽誤的金門,正從和平中汲養(yǎng)。

    正文已結(jié)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guān)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