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伏羲 > 正文

    從生殖祖神到天帝——試論伏羲神話的層次和演變

     

    200709032106273520

     

    歷史雖然是后代人對前代事實的盡量忠實記錄,但是有些事實太久遠了,后代的記錄就會含有許多猜測的成分。或者記載歷史的人出于某種原因,不能把歷史的真相記載下來,而是用改寫的辦法使歷史記載出現不真實的成分。歷史中的人物也會出現扭曲和變形。于是,還原這些歷史的真實就是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以及社會學的、人類學的專家的最有誘惑力的問題。伏羲是否真正存在于歷史之中?如果存在,到底是人是神?什么時代?有什么偉大貢獻?等等疑問的解決也就是中國上古歷史研究的一個頭疼而有誘惑力的問題。我在《伏羲生殖神話考》一文中指出伏羲的最原始形象是生殖祖神,但是,在后代文獻中的伏羲形象仍然模糊難辯。仔細研究古代文獻,就會發現,伏羲神話其實有四個文化層次。生殖祖神之外,還有文化英雄層次、人王層次和天帝層次。黃帝的文化層次只有三層,缺少了生殖祖神層次。

    本文將在拙文《伏羲生殖神話考》的基礎上,按照四個文化層次來歸納與伏羲有關的文獻資料,并且通過在地域上和時代上排比各個伏羲資料的發展演變,從而還原伏羲最大程度上的真實形象,并請教與大方之家。

    關于生殖祖神的伏羲,蘭州大學武文先生的《伏羲——原始生殖祖神》中從各個方面提供了大量材料,并進行了有力的考證。我在《伏羲生殖祖神考》一文中,對我所掌握的材料做了整理,也是得出伏羲的原始形象為生殖祖神的事實。在此需要探討的是,伏羲的形象究竟出現在什么時候?我的觀點是伏羲的形象來源于母系氏族社會。在母系氏族社會,由于在母系氏族社會,采摘野果仍然是獲取食物的主要方法,而采集野果是婦女的勞動內容,男子在生活資料的取得中不占主要地位。正常的可能性是婦女在外獲取食物,男子在家照看孩子。在這個意義上,伏羲和包羲名號中的生殖的含義才得到體現。在南極的帝企鵝就是如此。母企鵝在外取得食物,而公企鵝孵卵直到小企鵝破殼而出。在現在的云南、四川等地,仍然是婦女在外勞動,而男子在家。也許,包羲是那個時期所有成年男子的稱呼。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男子在獲得食物方面越來越重要,男子逐漸取得社會生活的主導權。于是,男子的形象逐漸高大起來,而提升為神的形象,就是伏羲。

    但是原始形象并不是最終形象,它和我們現在了解到的伏羲形象有很大的差距。其原因就在于伏羲四個形象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疊壓和融合。

    中國上古時代的圣人大多有作為文化英雄的一個方面。他們智慧超群,在物質生產和精神生活方面有許多的改進和發明,提高了生產水平,改善了當時遠古人類的生活。歷史的來看,所謂這些文化英雄眾多而杰出的發明創造,其實是一個時代生存在當地的所有人類集體智慧的結晶。伏羲也是一位在中國歷史上有卓越成就和巨大影響的文化英雄。文化英雄的伏羲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下傳》中。《周易?系辭下傳》最晚成書于春秋時期,有些思想可能還要早些。春秋戰國時期在儒家和法家心目中的伏羲就是文化英雄的形象。作為文化英雄,最主要的貢獻就是畫八卦。抄錄如下: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同樣在《周易系辭下傳》中還記載有:

    “以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予,蓋取諸《離》。”

    春秋時代的《尚書?序》中記載有:“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禮記?月令疏》:“伏羲制儷皮嫁娶之禮。”

    從古典文獻來看,伏羲作為文化英雄主要出現在先秦時代。這一時期,是中國古代史的形成時期,歷史學家對上古時期的傳說進行整理,使原來雜亂無章的上古英雄人物和他們的豐功偉績結合起來。但是,也將一個時代的文化歸結到具體的一個人的身上,這是時代限制所造成,是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

    人王的伏羲,就是指已經被后代儒家學者納入正規歷史的伏羲形象。在這里,伏羲被具體到一個有個體人格的實實在在的人間帝王。我們現在有一個歷史歌訣,開頭就是“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其實就是把伏羲已經視為和唐宋元明清一樣的歷史朝代了。

    做為人王的伏羲,最早出現在《管子》。

    其一:

    桓公問于管子曰:“輕重安施?”管子對曰“自理國伏戲以來,未有不以輕重而能成王者也。”公曰:“何謂?”管子對曰:“伏戲作,造六法,以迎陰陽,作九九之數,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

    其二:

    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禪梁文者七十二家,……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伏羲氏封泰山,禪云云……”從第一則可以看出,做為人王的伏羲和做為文化英雄的伏羲在某些方面是一體的,而封禪自來就是帝王所為。可見,至晚在春秋時期,伏羲在較少神話因素的著作中,是以人王的形象出現的。同時,出現了關于伏羲的繼承者。一種說法是女媧。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這種說法占有主導地位到和唐司馬貞《史記索隱》,都沒有改變。一種說法是神農氏炎帝。這種說法忽略了女媧在世系傳承體系中的存在,比較晚出。東漢班固編撰《白虎通義》,以燧人、伏羲、神農為三皇,反映出至少在東漢時伏羲的繼承者是神農氏炎帝。這種說法后來在正統的歷史學家的著作中得到肯定,最終形成現在為多數人所接受的上古歷史。

    東晉皇甫謐《帝王世紀》開始對散見于古代典籍的有關伏羲的資料進行整理,將伏羲正式列入古代人王系統之中。于是,伏羲從當時眾多部落中的一只成為中國上古歷史帝王系統中重要的始祖。但是,在人王系統中的伏羲,最初的含義是一個朝代,而不是具體的某一個帝王。后來,在上古歷史的不斷修正中,伏羲被落實到具體的一個帝王。在漢代的各種緯書中,伏羲具有作為帝王的獨特相貌,而且言之鑿鑿,如同親見。在后來的《精編廿六史?五帝》中,作者為伏羲設計了文武大臣,伏羲有了具體的在位年數和壽數,使伏羲時代完全脫離歷史真相而成為一段偽造的歷史。

    做為天帝的伏羲出現在文獻中的時間同樣早。在司馬遷的《史記?封禪書》中記載,秦宣公四年(公元前672年)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青帝是五帝之首。五帝有兩種排列順序,一種是按照司馬遷《史記》,把黃帝列為五帝之首,然后為帝嚳、顓頊、堯和舜。這當中自然沒有伏羲。一種是把五位人王升格為神,分別對應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五個方位又有五種不同的顏色來表示。比較標準的提法是:東方,顏色青,帝青帝太昊伏羲;南方,顏色赤,帝炎帝神農;西方,顏色白,帝白帝少昊金天;北方,顏色黑,帝黑帝顓頊;中央,顏色黃,帝軒轅黃帝。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孟春紀》中有記載:“其帝太昊,其神勾芒。”西漢初年,于原秦都雍城設立五畤,其中密畤祭祀青帝。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在甘泉宮設立太畤,祭太一,并在太一壇設五帝之位,其東方祭祀青帝太昊伏羲。漢平帝時,正式確立在長安南北郊祭祀天帝和五帝的制度。王莽以五行學說確定對神的祭祀,認為太昊是春季的帝,勾芒是春季的神,在長安東郊設“東方帝太昊青靈勾芒畤”。東漢沿用此制度。明帝時于立春之日在東郊祠廟祭祀伏羲。晉朝在京師洛陽南郊設五帝祠,祭祀伏羲和其他四位天帝。南朝和北朝也都設立五帝祠,隋朝于京師長安明堂設立五帝之位,祭祀五帝。唐代開元年間,在長安立三皇廟,祭祀的神位雖然也有伏羲,但不是作為五方天帝之一而是作為三皇之一來對待。標志著伏羲在官方的意識形態中已經脫離天帝的形象,而是更加向人間帝王的形象發展了。

    從伏羲形象入手,我們也可以發現伏羲神話的層次。漢代以來畫像石和畫像磚中人首蛇身,和女媧下肢絞合在一起的,是生殖祖神的形象。甘谷華蓋寺和淮陽太昊陵的伏羲像雖然差距很大,但甘谷華蓋寺伏羲的頭生雙角和淮陽太昊陵伏羲的帝王服飾,一樣說明伏羲是人間帝王。甘谷華蓋寺的伏羲形象還沒有脫離漢代以來各種緯書的影響,而淮陽太昊陵的伏羲像還能憑借服飾來顯示伏羲的人王地位。天水伏羲廟的伏羲形象可以說是文化英雄的伏羲。因為他沒有頭生雙角,也沒有帝王的冕毓華服,而是身披樹葉,雙手托定太極八卦盤。八卦不就是伏羲最偉大的發明嗎?但是,做為天帝的伏羲形象我還沒有找到。有可能是伏羲做為五方天帝之一的東方青帝的時間很短,而距離我們現在的時代很遠。伏羲做為天帝的觀念形成后,一直在上層意識形態領域發生影響,而沒有產生更多的相關遺跡。其次是唐代開元以后,伏羲做為人文始祖的形象出現,而不是天帝的形象出現,伏羲就被納入到正史中去,從而失去了擁有天帝形象的資格。

    疑古學派認為,中國上古歷史基本上就是神話的歷史化,周代以前沒有歷史。后來的考古發現證明,在商代和商代以前,中國文明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那么,在先秦時期出現的那么豐富的伏羲形象和事跡,是不是都是憑空捏造的呢?我承認神話的歷史化,但是,在神話的歷史化之前,應該有一個更加重要的階段:歷史的神話化。研究上古歷史的神話化,也許是揭開伏羲眾多形象和疑團的好辦法。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關鍵詞: 伏羲 文化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