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長:0'20''
播放:
來源:央視網
上海車牌競拍開槌 平均成交價格超過8萬元關閉自動播放相關專輯 推薦視頻: 收起視頻正在播放
“內鬼車牌”高達5000張,前后長達十年。幾乎自上海開始拍賣車牌之時,國稅局里的蛀蟲就開始搞內外勾結的“內鬼車牌”。這些“內鬼車牌”也嚴重挑戰了“限牌”、拍賣車牌的公平性。
上海實施私車額度拍賣(俗稱“車牌拍賣”)11年了,近日上海市某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刑事案件,卻曝光了幾乎與上海“拍牌”相伴始終的內外勾結、違法發放車牌的黑幕。
據《上海商報》記者旁聽庭審后做出的報道:2005年1月至2014年3月間,原上海市某國稅局科員傅某某、蔣某某與黃牛陳某某等人,通過在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上偷蓋真章或涂改、拼接等多種手段,騙取私車額度,致使5000張“內鬼車牌”汽車上街,非法獲取利益高達2.2億元。
“內鬼車牌”高達5000張,前后長達十年,也就是說,幾乎自上海開始拍賣車牌之時,國稅局里的蛀蟲就開始搞內外勾結的“內鬼車牌”。這些“內鬼車牌”嚴重挑戰了“限牌”、拍賣車牌的公平性。
從技術層面分析,一是因為國稅、車管部門之間沒有信息聯網,導致國稅部門內鬼偽造、涂改單據騙取車牌的行為,車管部門十年都沒有發現問題。其次,是因為車牌管理本身的復雜性,比如只能在上海郊區行駛的“滬C”牌照,游離于“拍牌”制度之外。
但放在更宏觀的層面上,還是不成熟、不徹底的“拍牌”制度,本身醞釀了巨大的腐敗尋租空間。因為車牌拍賣價的高企,上海的車牌有“史上最貴鐵皮”之稱。在輿論壓力之下,上海市近年來逐步實施了“價格警示”制度,其實是限制了拍賣中的“價高者得”機制,實施拍賣者限入、叫價限高。目前的上海車牌拍賣,其實是一個“拍賣+搖號”的機制,你就是愿意花8萬元買“鐵皮”,卻只有不到5%的概率能拍到車牌。這堪稱市場失靈+管制失靈。在這個背景下,“嗜血”黃牛自然會和政府部門里的一些腐敗分子勾結,搞出這種“內鬼車牌”。
值得一說的是,上海相關部門在處理這起“內鬼車牌”案時,并沒有主動披露案情;直到此案審判階段,才由旁聽的媒體記者曝光。上海有關方面也沒有公開追究相關官員的監管責任,對于5000張“內鬼車牌”是否依法予以撤銷,也沒有一個明確說法。
大而言之,不受監督的權力會產生腐敗,絕對的權力會生絕對的腐敗。中國一些特大城市“限牌”的初衷,當然是好的;但“限牌”的行政管制,也容易滋生巨大的腐敗空間。
所以,保障“拍牌”“搖號”的公平透明,是實施“限牌”城市必須堅守的底線。“內鬼車牌”挑戰了“限牌”的公平底線,應該進行全面的調查問責,而問責也不能止于一兩個具體的辦事人員和黃牛。
事實+
滬車牌拍賣弊病多 短期難取消
上海私車牌照拍賣始于1986年,真正意義上的拍賣制度建立于1992年。為解決上海交通擁堵的狀況,1994年開始首度對新增的客車額度實行拍賣制度,上海開始對私車牌照實行有底價、不公開拍賣的政策。
早在2004年5月24日,時任國家商務部部長助理黃海就點名批評上海市拍賣私車牌照的做法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由于每個月額度只有幾千輛,致使原本車管所發放的價值人民幣140元的兩塊印有車輛牌號的鐵牌子變得異常緊俏,甚至一度超過了黃金價。
每年上海都有上萬輛的車通過各種渠道上了外地牌照,形成一個超過億元的灰色產業鏈。黃牛們能代辦各地牌照,雖然手續合法,但是由于這些車主大多是通過“關系”,在異地暫住證上填寫的資料多不是真實地址,加上在超速違章等行為發生后,上海警方連電子攝像頭拍下的照片都沒處寄,交通事故逃逸數量因此增加;而上海有關部門想要通過競拍車牌來限制車輛數量遞增緩解交通堵塞問題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有專家認為,上海的車牌拍賣制度要退出存在很多難點。執行期間收取的費用如何使用,必須和公眾有明確的交代,還要兼顧公平;收取擁堵費同樣需要反復論證,征求公眾意見。上海最早從2002年就啟動了擁堵費的研究,但最終沒有推進。(騰訊新聞綜合中國廣播網等報道)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