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特推 > 正文

    京津冀三地首次展示非遺 傳承人每年補助2萬

    京津冀三地首次展示非遺 傳承人每年補助2萬

    紫檀雕刻·天壇祈年殿

    京津冀三地首次展示非遺 傳承人每年補助2萬

    景泰藍制作技藝·兵馬戰車

    京津冀三地首次展示非遺 傳承人每年補助2萬

    葫蘆廬葫蘆制作技藝·蟲具

    6月13日是我國第十個文化遺產日。作為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薪火相傳、厚德載物的精神,是維系整個民族的精神紐帶。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暨傳統手工藝作品設計大賽”將在北京農業展覽館舉辦。展覽時間是6月13日-16日(10點-16點)。據了解,本次活動是京津冀三地組織的首次區域合作非遺展示活動,也是首次在國內非遺保護工作領域舉辦作品設計大賽。

      >>非遺展覽

      京津冀130件作品聯袂亮相

    本次活動由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河北省文化廳聯合舉辦,活動包括“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和“北京傳統手工藝作品設計大賽”兩部分。

    其中,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分為雕鏨塑作、扎繪織繡、琴棋書畫、傳統醫藥和表演競技五個單元,包括了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傳統戲劇、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等類別的近70個項目。

    現場將展示近130件套非遺作品。以景泰藍制作技藝、北京玉雕、雕漆技藝等為代表的“燕京八絕”,彰顯了“京作”皇家宮廷藝術的雍然天趣和富麗華貴;以楊柳青木版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制作技藝等為代表的天津非遺項目,帶來了“九河下梢天津衛”的市井熙攘;以蔚縣剪紙、磁州窯燒制技藝、豐寧布糊畫等為代表的河北非遺項目,體現著燕趙之地的樸實豪放。

      >>設計大賽

      “高大上”“小清新”齊登場

    此外,本次活動還首次在國內非遺保護工作領域舉辦作品設計大賽,并首次面向全社會征集參賽作品。據介紹,本次“北京傳統手工藝作品設計大賽”共有來自127個單位和個人的392件作品參加。

    這些參賽作品中,既有雕漆技藝《剔紅居庸疊翠寶座屏風》、北京玉雕《碧玉龍頭花薰》、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藝《托泥圈椅三件套》這樣的“高大上”,也有北京風箏制作技藝《青花瓷芭蕾》、定瓷燒制技藝《定窯萱紋玉頸瓶》這樣的“小清新”,還有毛猴制作技藝《老北京之春·夏·秋·冬》、葫蘆廬葫蘆制作技藝《范制葫蘆》等“接地氣”的作品。

      >>亮點

      140位非遺傳承人現場獻技

    不同于一般的靜態作品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最大的魅力在于代表性傳承人現場技藝展示與觀眾零距離欣賞的互動結合。本次展覽現場將匯聚140位非遺傳承人,師徒同臺獻藝、與觀眾交流互動,現場展演、展示精湛技藝。

    據介紹,展覽除傳承人現場技藝展演等形式之外,更增添觀眾與傳承人互動環節。通過參與活動拉近觀眾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距離。廣大民眾在觀看精美的“皇家御作”的同時,可親手嘗試景泰藍的掐絲、點藍工藝;親自體驗風箏的繪畫技巧;領略空竹的騰空而起、上下翻飛。

    此外,宮廷正骨、程氏針灸、清華池傳統修腳術等8個項目還將在展覽期間輪流上陣,回答觀眾咨詢,為觀眾悉心講解;北京皮影劇團將為觀眾帶來精彩皮影戲,觀眾們還能從幕后看傳承人如何舞動手指,操作皮影。

     >>發布

      代表性傳承人補助費增至每年2萬元

    新修訂完成的《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將在第十個文化遺產日正式頒布。昨天,記者從北京市文化局了解到,新修訂的《管理辦法》擴大了補貼范圍,加大了資金支持力度,規范了申報、審批流程,完善了監督、檢查制度。根據新《管理辦法》,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補助費由原來的每人每年1萬元,提高至2萬元,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將更有保障。

    專項資金由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扶持經費、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補助費和非遺認定獎勵三部分構成。其中,項目扶持經費用于北京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采取補助、獎勵、貸款貼息三種方式支持積極開展非遺保護工作并取得明顯成效的單位。非遺認定獎勵,是對被認定為北京市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北京市非遺培訓基地、北京市非遺優秀實踐名冊項目的單位予以獎勵。

     >>展品之最

      1最大作品

      4米高“祈年殿”

    此次活動中最大的作品是紫檀雕刻《天壇·祈年殿》。它直徑9米、高4米,由中國紫檀博物館組建團隊,按照古建營造技法,以紫檀等珍貴木材為原料制成。作品濃縮雕刻技藝和木結構營造技藝精華,令人嘆為觀止。

      2最小作品

      手掌中的“花燈”

    此次活動中最小的作品是花絲鑲嵌制作技藝《花燈滿城》,長6厘米、寬6厘米、高8厘米,六角形花燈造型,是四面都可以佩戴的戒指,具有獨特濃郁的中國韻味。

      3最小一臺戲

      尺寸之間一出戲

    北京鬃人作品《“大鬧天宮”京劇人物》將為觀眾呈現“最小的一臺戲”。鬃人是具有動態的民間手工藝術品,將鬃人放置于銅盤中,用木槌擊打盤邊,鬃人就會轉動起來,猶如在舞臺上表演一樣,因而又稱“盤中戲”。

      4最感人作品

      20件“面人湯”遺作

    今年3月,“面人湯”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湯夙國先生離世,享年84歲。本展特邀20件湯先生極具國學與藝術韻致的面塑珍品,涵蓋其各個時期的藝術特點及面塑技法,以此緬懷一代面塑大師。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