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廣東 > 正文

    廣東推薦姚貝娜等候選全國道德模范

    徐克成

    徐克成,男,漢族,1940年8月生,中共黨員,廣東省廣州復大腫瘤醫院院長。

    徐克成是國內知名消化科專家和腫瘤治療專家,身患肝癌多年。2001年,他創辦了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秉持“科技興院、誠信立院、博愛辦院”的宗旨,堅持采取優選法的治療原則,選用最佳治療方案,不過度檢查、用藥,不過度治療。他挑戰腫瘤極限,破解“怪病之謎”,為患者切除“超級巨瘤”。10多年來,徐克成帶領全院始終堅守“不收紅包、不拿回扣、不接受吃請”的承諾,建立起互信互愛的醫患關系。他扶危濟困,累計為400余名貧困患者提供醫療救助。2013年以來,他組建了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癥康復協會,服務廣大癌癥患者;建立“徐克成關愛健康工作室”,開展關愛健康宣傳普及教育;建立“廣東重癥兒童聯合救助網絡”,為重癥兒童提供救助保障。

    徐克成榮獲全國第四屆道德模范提名獎、第四屆廣東省道德模范、“時代楷模”、“南粵楷模”、“感動廣東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

    譚飛龍

    譚飛龍,男,漢族,1961年4月生,群眾,生前為廣州市荔灣區花地街居民。

    譚飛龍是當地家喻戶曉的鎖匠,有一手嫻熟的開鎖技能。民警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收集相關物證材料遇到困難時,都會首先想到譚飛龍。從2012年以來的不足3年時間里,廣州市荔灣公安分局110接警臺共接到群眾有關開鎖的求助警情270多宗,絕大部分是他協助解決的。2014年9月16日晚上,荔灣區公安分局禁毒大隊民警在抓捕涉毒犯罪嫌疑人的行動中,請來譚飛龍幫忙,譚飛龍毫不猶豫參與偵察和抓捕行動,協助民警順利進入居民樓。但在毒販房門外協助查看門鎖時,譚飛龍被從房內突然沖出的毒販開槍擊中,倒在血泊中,為維護社會治安獻出了寶貴生命。

    譚飛龍榮獲“中國好人”、“感動廣東十大人物”、“廣東好人”等榮譽稱號。

    黃勤立

    黃勤立,男,漢族,1972年2月生,群眾,深圳市寶安區松崗叢林西餐廳經理。

    黃勤立16歲就出外打工。1993年的一天早上,在深圳某酒店工作的黃勤立在客房發現客人遺留了有28萬元港幣的包和一臺筆記本電腦,他及時把財物上交酒店辦公室。兩年后,失主為感謝黃勤立,通過登報尋找到他,并出資幫助他經營起一家西餐廳。2010年的一天,黃勤立在自己經營的西餐廳發現了一個裝有23萬元的袋子,他及時聯系派出所找到失主并歸還錢財。勤勞致富后的黃勤立設立叢林愛心基金和同鄉會基金,幫助在深打工的困難員工及為來深打工的梅州同鄉提供幫助,并籌集資金幫助家鄉修路、建橋。他還十余年如一日收養資助3名孤兒,為他們上學、生活創造良好條件。

    黃勤立榮獲第四屆廣東省道德模范提名獎。

    張衛達

    張衛達,男,漢族,1958年10月生,中共黨員,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心胸外科主任。

    2007年主導發起“大愛救心”活動,探索開展“政府報銷一點、愛心資助一點、醫院減免一點、家庭自籌一點”的救助模式,為貧困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提供救治。他堅持每月帶隊下鄉義診,八到貴州、七上青藏、新疆、十下云南。足跡踏遍了廣東、云南、貴州、西藏、新疆等11個省區,累計行程30多萬公里,義務篩查先心病患兒16萬余人,為漢、藏、回、彝、維等民族的8400多名患兒實施了慈善手術。他醫技精湛,舍家忘我、待患如親,不放棄任何一次機會,不拋棄任何一個病人。9年來,他帶領團隊先后開展各類復雜先天性心臟病手術20余種,涉及病種100余個,最小手術病人出生僅5天,體重不到3公斤,手術成功率達到98.6%以上,創造了2萬例手術無差錯的奇跡。

    張衛達榮獲“南粵楷模”、“全國十佳最美醫生”等榮譽稱號。

    陳如豪、吳清琴夫妻

    陳如豪,男,漢族,1957年2月生,中共黨員;吳清琴,女,漢族,1957年9月生,群眾,深圳市福田區蓮花街道景田社區居民。

    陳如豪、吳清琴夫婦是深圳市羅湖公安分局英雄巡警陳文亮的父母。1997年11月29日,21歲的陳文亮在抓捕飛車搶奪的犯罪嫌疑人時身負重傷,導致腦干嚴重受損,至今昏迷未醒。18年來,為照顧兒子,陳如豪關了公司,辭退了員工,轉讓了老家的養殖場;吳清琴提前辦理退休。他們18年如一日地照顧兒子吃喝拉撒,給兒子翻身擦背、推拿按摩。為喚醒兒子,陳如豪遠赴梅州、惠州和潮汕上山采藥,自創康復療法。如今,陳文亮除了顱腦功能尚未康復外,其他多項生命體征均屬正常,沒長過一次褥瘡。盡管陳如豪、吳清琴為給兒子治病幾乎耗盡家財,但他們從來沒有要求組織任何特殊照顧,甚至婉拒了單位分配給陳文亮的福利房。還積極為家鄉修路、助學,向汶川地震等災區人民捐款捐物,為一些困難人士提供無私幫助。

    陳如豪、吳清琴夫妻榮獲“中國好人”、“感動廣東十大人物”、“南粵楷模”、“廣東好人”等榮譽稱號。

    趙喜昌

    趙喜昌,男,滿族,1955年4月生,中共黨員,廣東省惠州市志愿者救撈隊隊長。

    趙喜昌從“雷鋒團”部隊退役后自討“苦”吃,不顧自身5級傷殘,脊梁骨成S形,2008年牽頭組織成立“惠州志愿者救撈隊”,與110接警中心聯網。多年來,他和隊友風雨無阻,不分晝夜,有警必出,分文不取,義務干起了水里救人和撈尸工作,至今救活了32人,打撈244具尸體。2013年以來,他成立了心連心公益協會,開展防溺公益宣傳教育活動150多場;倡導成立“雷鋒車隊”,義務為乘客服務;設立好人志愿服務“喜昌站”,積極投身志愿服務事業,展示了雷鋒團退役老兵的耀眼風采。他在《救撈隊記錄本》中寫道:“自愿救撈不圖利,為人解難解憂傷。人生自有自追求,何管他人諷與傷。”

    趙喜昌榮獲全國第四屆道德模范提名獎、第四屆廣東省道德模范、“南粵楷模”、“感動廣東十大人物”、“廣東好人”等榮譽稱號。

    劉有錄

    劉有錄,男,漢族,1970年6月生,群眾,生前為肇慶市懷集縣鳳崗鎮上良村村民。

    劉有錄樂于助人,處處為人著想。村里的矛盾糾紛,他幫助村委會一起化解,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積極參與。2013年底,村學校修建水泥路,他投工投勞,積極捐款1300元。2014年5月23日,鳳崗鎮突發特大洪災,劉有錄所在上良村河堤沿岸的房屋受洪水圍困、沖擊,被洪水圍困于房屋的村民有十幾人。劉有錄等少數熟悉水性的村民自發組織救人,劉有錄涉水往返救出受困人員5人,卻顧不上自己的妻子及四歲的兒子。當劉有錄等人再次返回,救援村民樓內最后2名受困人員時,第二波洪峰襲來,瞬間把樓屋沖倒,劉有錄被壓在屋內不幸英勇犧牲。

    劉有錄榮獲“中國好人”、“廣東好人”等榮譽稱號。

    張楊錦

    張楊錦,男,漢族,1928年11月生,群眾,東莞市橫瀝牛行經紀人。

    張楊錦是廣東最大的牛交易市場東莞市橫瀝牛行的一名金牌經紀人。他13歲入行,相牛70余載,能一眼看出牛只的年齡、品種、肉質和重量,目測牛只的實際重量誤差不超過0.75公斤。在多年的相牛過程中,張楊錦牢記父親對他的教誨,堅持“以信為本”,實事求是,從不為多賺傭金而弄虛作假,從不把病牛劣牛介紹給顧客。人們不僅贊嘆他相牛功夫了得,還佩服他做事言而有信,牙齒當金使,買賣雙方都對他非常信賴。有時候牛客沒帶夠資金,他能一句話擔保十幾頭牛的交易。由于誠信,一些牛客平時都不到牛行,而是放心地把業務托付給他,然后直接匯款給他完成交易。

    張楊錦榮獲“中國好人”、“廣東好人”等榮譽稱號。

    姚貝娜

    姚貝娜,女,漢族,1981年9月生,群眾,生前為華誼兄弟音樂公司簽約藝人。

    姚貝娜是一名廣受群眾喜愛的優秀青年歌唱家,她出生于音樂世家。她熱心公益,2006年起多次參加中央電視臺公益品牌欄目錄制,隨《歡樂中國行》、《中華情》、《心連心》等欄目赴全國各地演出。她擔任“粉紅絲帶乳腺健康粉皮書”宣傳大使、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抗癌宣傳健康公益大使、“愛的小桔燈·兒童關愛行動”愛心大使。她先后參加“MusicRadio我要上學”愛心路演、“大德至信·大愛無垠”關愛老人慈善聯誼會等多個慈善公益項目活動。2015年1月16日,姚貝娜不幸病逝。根據她的遺愿,她的眼角膜捐獻給了多位受捐者。為紀念她,2015年4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第41981號小行星命名為“姚貝娜”星。

    姚貝娜榮獲“廣東好人”榮譽稱號。

    李玉枝

    李玉枝,女,漢族,1948年8月生,中共黨員,汕頭市計生委退休職工。

    李玉枝是“鋼鐵戰士”麥賢得的妻子。1965年“八六”海戰中,麥賢得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由于腦漿流失過多,語言表達能力和記憶力幾乎全部喪失;同時,右邊肢體萎縮,并留下嚴重的外傷性癲癇,時常發作。在此情況下,李玉枝決定用自己全部的愛,照顧、護理好這位共和國的戰斗英雄。40年來,她用真摯無私的愛和無比頑強的毅力,含辛茹苦,創造了醫療護理史上的奇跡,使丈夫從一個有嚴重后遺癥的一級傷殘病人,逐步擺脫病魔走向健康正常人的行列,為其構筑起一個溫馨美滿的愛的港灣。近年來,李玉枝先后獲得多項榮譽和獎勵,每次她都毫不猶豫地把獎金捐給了希望工程,并先后多次向殘聯、貧困地區捐資奉獻愛心。

    李玉枝榮獲“中國好人”、“全國最美家庭”、“廣東最美家庭”、“廣東好人”等榮譽稱號。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