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人員開展采樣等都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
疾控人員開展采樣等都要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通訊員供圖
新快報記者昨日從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稱“省疾控”)獲悉,我國首例輸入性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患者——來自韓國的金某,已連續10天無發熱,間中咳嗽,無明顯咳痰,胸片顯示雙肺仍然有炎癥,但滲出較前減少。病情整體趨于穩定好轉。
防控專家組表示,金某什么時候解除隔離,仍要看檢測指標,必須在血液、痰液、糞便這三個標本檢測中若同時出現兩次陰性,才能解除隔離。目前相關標本檢測結果是血液已經呈現陰性,但痰液、糞便檢測仍間中有陽性。提示仍存在院內感染的風險。
患者病毒載量不斷減少 狀況一天天好轉
5月29日,我國首例輸入性中東呼吸綜合征病例確診。截至6月11日0時,接受醫學觀察的75名境內密切接觸者經兩次采樣檢測結果陰性、體溫監測均正常,經過兩周醫學觀察,均無異常情況,達到了解除醫學觀察的標準。
而患者金某經過醫務人員的努力,目前病情穩定,較前期有好轉。“連續十天無發燒,血液檢測連續陰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宋鐵昨日對記者表示,醫務人員對其傾盡全力救治,“有段時間,金某得知韓國民眾從網上了解到對他譴責的聲音,特別是得知其父親病情加重后,情緒失控,還曾拔掉身上的所有治療設施,抗拒治療,病情一度較為嚴重。”宋鐵說,經過耐心溝通、有針對性地治療,金某的狀況一天比一天好。
惠州ICU重癥病房目前仍專門騰出來供金某接受治療,從5月29日至今,金某未踏出ICU的負壓病房一步,而醫務人員對其治療過程,也是做足防護。
何時可以解除對金某的隔離?宋鐵稱,金某必須在血液、痰液、糞便這三個標本檢測結果同時兩次陰性,才能解除隔離。目前血液標本已經多天呈現陰性,但痰液、糞便檢測仍間中有陽性,不過陽性標本上的病毒載量也在不斷減少,醫務人員的防護仍不能放松。宋鐵透露,鐘南山院士專家組昨日對金某適時調整了治療方案。
仍然存在MERS疫情輸入風險
幸運的是,75名境內密切接觸者日前解除隔離,意味著發生本輪二代病例(即由該輸入性患者將疾病傳播給其他人)的風險基本可以消除。宋鐵說,金某去醫院看望住院的父親,當時韓國首例MERS患者同住一個病房,只隔著一個屏風,而且咳嗽非常厲害,存在大量病源擴散。“密切接觸者接觸金某時,所幸他病情不算嚴重,而且沒有咳嗽,只是發燒。而6月初,金某出現咳痰時,已經被隔離治療,有了更好地監護和防護,使得疫情控制取得階段性勝利。”宋鐵說。
然而疾控專家表示,盡管密切接觸者已經解除醫學觀察,病例的情況也日漸穩定并好轉,但由于疫情輸入的風險仍存在,對于疾控人來說,這還只是一個“逗號”,而不是意味著結束的“句號”。
宋鐵表示,下一階段仍將繼續迎來MERS疫情輸入風險的挑戰,正如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施賀德日前表示,MERS類疾病的傳播將是人類常態。而且,我國與韓國、中東地區人員往來較多,特別是目前韓國疫情出現了暴發,經過專家研判,認為MERS疫情輸入中國風險顯著增加。國家質檢總局最近也發出了關于防止MERS傳入我國的公告。
宋鐵說,省疾控中心將繼續高度關注MERS疫情發展趨勢,強化MERS相關信息的收集和溝通,及時針對由于旅游、貿易來往等活動從中東和韓國等地區輸入疫情的風險,以及發生輸入性疫情后導致續發病例以及大規模傳播的風險等進行全面和科學的研判,為應對輸入性MERS疫情風險打好“有把握的仗”。
稱職的專家 “失職”的父親
為了防控疫情,鐘豪杰未能陪兒子高考,高中畢業典禮也爽約了
記者了解到,在本輪應對MERS疫情的戰役中,參與疫情防控的疾控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從疫情發生開始,他們基本已經沒有上下班的概念,一直都處于作戰的狀態。這其中發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第一份“非典”患者標本也是他采的
省疾控中心公共衛生應急部主任鐘豪杰作為省疾控中心派出的工作組成員,長期駐守在惠州現場,已經連續奮戰近20天。2003年,鐘豪杰曾參與采集第一份“非典”患者標本,這次,他又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成功采集了首例輸入性MERS患者的血液等標本。
每天開展調查、追蹤、采樣、消毒、疫情研討和報告等,是鐘豪杰的主要工作,他的兒子今年參加高考,他沒能送考、陪考,而兒子邀請他參加高中畢業典禮,鐘豪杰不得不爽約。
“我做這些工作是坦然淡定的,總得有人冒險”
“我們這一行,平時就很忙,一年有三分之一在出差。”鐘豪杰說,平時與兒子交流不多,從他幼兒園到高中畢業,只參加過6次家長會。“非典”那年,鐘豪杰的兒子剛從幼兒園升小學,那時他還會自豪地與同學炫耀:“我爸爸就是做這個的,你們不用擔心。”不過隨著孩子的長大,慢慢了解父親的工作后,不再向同學炫耀了,平時倒會冒出一兩句關心父親的話語,“這次兒子就叮囑我 不要太累、要注意安全 。讓我覺得很感動。”不過經歷過“非典”、MERS等疫情的鐘豪杰說,“這些都是我最熟悉的領域,平時有職業鍛煉,我做這些工作時,也是坦然、淡定的。應當有擔當,也總得有人冒點風險,只能盡量做好防護。”鐘豪杰樸實地說。
據了解,截至6月9日,鐘豪杰等公共衛生防控專家,共采集患者血、咽拭、鼻拭、痰、糞便、尿標本52份,采集密切接觸者的樣本近200份,采集存在職業暴露風險的醫護人員101人的血液、咽拭子和鼻拭子送省疾控中心檢測,以實現動態連續監測或排查。因為病例標本都是隨送隨收、隨時檢測,實驗室檢測人員有時也不分晝夜隨時在實驗室待命。有時候1天會收五六批樣本,要做到出檢測結果才能下班,經常都需要加班到夜晚才能回家。但正是疾控團隊連日來不懈奮戰和無私付出,才實現了現階段的初步勝利,使本輪的輸入性疫情得到基本控制。
MERS無特效藥,吃泡菜、生姜、紅薯都不能防病
關鍵是勤洗手 不去疫情風險區域
韓國MERS疫情持續擴散,韓國民眾的不安心理也持續增加,泡菜、生姜、紅薯等食品在韓國銷售火爆,而消毒劑、廣普抗菌藥等也被民眾視為預防MERS的手段。然而,昨日廣東省疾控中心專家指出,MERS目前無特效藥,上述預防措施對MERS防護不會起作用,亂吃藥或消毒劑使用不當,反而有損健康。
“最有效的防護是勤洗手,搞好個人衛生,經常開窗通風,不吃生的食物和奶制品等。”宋鐵說,同時他強調目前疫情只是在院內感染為多,并未在社區造成傳播。另外,到中東、韓國旅游、公干時,不要到風險暴露區域活動,不接觸高危場所。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