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70多名來自中央、各省市網絡媒體的編輯、記者齊聚濟南,用4天時間深入濟南、濰坊、日照、青島四地,探訪“互聯網+”如何成為驅動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互聯網+在山東”全國網絡媒體采訪采風活動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山東廣播電視臺齊魯網承辦。
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李建軍在啟動儀式介紹,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國家經濟建設的頂層設計,“互聯網+”模式將成為企業競爭、產業競爭乃至國家競爭的新引擎。
2014年,山東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94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三。李建軍認為,山東是信息化大省,2014年山東省信息技術產業(含制造業、軟件業)統計內規模以上企業共4251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2萬億元;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作呈現良好發展態勢;電子商務實現井噴式發展,交易額達到1.3萬億元左右,增長速度25%左右;信息消費快速增長,全年規模超過4500億元;電子政務與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信息惠民工程、智慧山東建設等各方面信息化應用深入推進并取得重大進展。
此外,山東也是互聯網大省,李建軍透露,2014年山東省共有各類網站15.8萬余家,占全國網站總數的4.7%;全省網民規模達4634萬人,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5569.2萬戶,均居全國第二位,手機上網用戶占比達到92.6%,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成為手機網民獲取內容資訊的重要渠道。
互聯網深刻改變了很多傳統行業,很多基于“互聯網+”的新興事物也層出不窮。
青島小伙子莊同魯近期準備定做一套西服,在紅領集團的專賣店里他接受的不是簡單的量體裁衣,而是被采集了身體19個部位的22個關鍵數據,這些數據和小莊的個性化要求一起錄入下單系統,系統會立即生成訂單進入生產執行程序,幾分鐘就完成。訣竅在于一套萬億級的大數據庫系統。
今年3月7日上午,裴先生根據自己和家人需求,在海爾空調智能互聯工廠,領到了全球首臺“私人定制”的空調,他是通過網絡定制的專屬空調。
果農于子軍是威海市文登區的櫻桃種植大戶,今年在5月底櫻桃還未成熟時,他就在網上被遠在北京、上海、廣州的買家訂購。在沒有使用互聯網購物之前,他的櫻桃主要銷售在本地,往往積壓造成很大損失。2013年,他的櫻桃集中成熟時,幾天連陰雨沒有游客,三萬多斤果子爛在樹上,損失五六十萬。
不久前,我國首個海運電商平臺——“海道網”運行,這個平臺以青島港為中心,整合船公司、物流企業、場站、海關等港航資源,包括船期運價、訂艙服務、信息發布等三大板塊,將建成港口現代物流云服務平臺。根據部署,青島港將在裝卸、物流、管理三大板塊全面實施互聯網戰略,建設智能化無人碼頭,提升物流業務,從簡單裝卸港向物流交易港轉型。
登入“智慧昌邑”城市公共基礎數據庫,可以看到全市所有的井蓋、路燈、管網等各類城市部件的“身份證”。點擊任意一個井蓋,主管、權屬、養護單位、位置信息一應俱全。
昌邑康潔環衛集團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張言讀介紹說,“過去曾發生過井蓋傷人事件。一個井蓋被大車壓碎沒有被及時發現,夜晚一個婦女騎車時不慎掉入下水道,傷勢嚴重最終成為了植物人,而在追責時卻無從下手。”目前一旦井蓋發生破損或路燈損壞,指揮中心會根據登記信息及時調度處理,不會再出現井蓋傷人的問題。此外,昌邑全市25000多個垃圾桶,都被貼上了智能標簽。如果某一個垃圾桶超過24小時未能清理,指揮中心一目了然。而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在垃圾清運管理中為國內首創”。
目前,山東九成地級城市建設智慧城市,縣級以上試點示范53個。此前,濟南入選智慧城市全國百強,排名第六。青島政府聯合有關企業整合全市地理空間信息,以在線共享形式支持51個部門97個業務系統應用,日均訪問量超過60萬次,實現了全市共用一張圖,信息資源共享取得巨大進展,青島已獲2014中國智慧城市推進工作十佳城市第4名。
在威海,通過“市民網”,政府部門構建了“一樓式辦公、一窗式收費、一站式服務”的智慧模式,開辟了318個服務窗口,覆蓋了66個部門、426項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全流程審批周期大大縮短,公共服務進一步改善。智慧濰坊數據運行中心計劃整合42個市政部門和13個區縣政府的數據,實現多項業務協同,建成后交通、土地、環境、民生等實時數據日均交換500萬條,峰值達1500萬條,將有效支撐城市運行管理各項業務。
截至2014年底,山東全省所有的副省級城市、90%的地級城市和45%的縣級城市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規劃目標。相關部門累計批復縣級以上試點示范53個,建設覆蓋面涉及交通、市政、教育、應急等20多個領域。
文/李華良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