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特推 > 正文

    北京定行政事業單位疏解方案 非首都功能轉移提速

    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即將正式落地。

    6月13日上午,北京市委召開全市領導干部會議,傳達學習《綱要》。此前的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綱要》。受訪專家認為,此次北京召開專門學習,意味著《綱要》已經下發至省市。

    在6月8日召開的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河北省省長張慶偉指出,近期《綱要》將正式頒布實施,這標志著協同發展由“頂層設計”階段轉向“全面實施”階段。“一批專項規劃將要出臺,一批重要政策將要公布,一批重點合作項目將要實施。”張慶偉表示。

    “現在三地正在系統學習《綱要》,在學習的基礎上還得調整與之不一致的地方,因此可能三地自身規劃還會有小調整。”有知情人士透露,根據《綱要》,地方也正在修改完善京津冀協同發展2015年工作要點。

    北京將制定產業市場教育等方面詳細疏解方案

    有匿名的消息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綱要》內容主要包括以下12個方面:原則和目標、功能定位、空間格局定位、疏解對象、疏解原則方法、人口、重點突破之交通、重點突破之生態、重點突破之產業、創新驅動、統籌發展、體制改革及示范先行。

    日前,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安順在參加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現場會上透露,北京將統籌好疏解總目標與分領域目標,制定產業、市場、教育、醫療、行政事業單位等疏解方案和目標;“統籌好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選擇一批條件基本成熟、具有廣泛共識的重點工程先行啟動;統籌考慮疏解后土地利用,更多用于綠地建設,用于公共服務設施和功能的完善?!?/p>

    在非首都功能外移中,產業轉移一直被認為是京津冀規劃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多位受訪專家看來,此次重構京津冀區域產業定位的計劃,將進一步倒逼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外移。

    具體到產業轉移方面,中國社科院城環所原所長、北京市“十三五”規劃咨詢專家牛鳳瑞表示,“環保是公共物品,交通是準公共物品,政府的規劃指引特別重要,而產業是營利的非公共產品,屬于市場配置資源,政府不可能強制,最終還是市場起決定作用,因此產業轉移難度最大?!?/p>

    記者獲悉,由工信部等部門制定的京津冀產業轉移指導目錄目前已經定型,或于近期發布。指導目錄大致有八類重點產業,需要河北、天津來承接,分別是信息技術、裝備制造、商貿物流、教育培訓、健康養老、金融后臺、文化創意、體育休閑。

    談到《綱要》中的產業轉移部分,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博士李峰認為,產業轉移對接規劃調整的可能性最大。“產業轉移與經濟體制有很大關聯,涉及績效,也關乎地方經濟增長,同時也與財政問題息息相關,它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博弈最大的領域。”

    據李峰透露,目前京津冀明確了以“一核、兩城、三軸、四區、多節點城市發展”的空間布局:一核指首都核心功能,這是需要進一步優化的;兩城指北京、天津;三軸指通過京津、(北)京唐(山)秦(皇島)、(北)京保(定)石(家莊)三個發展軸來帶動周邊發展;四區即東部濱海發展區,南部功能拓展區,西北部生態涵養區和中部核心功能區。中部核心功能區包括北京、天津、廊坊和保定。此外,將有些并非區域性中心的城市納入形成多節點發展的空間格局。

    李峰認為,在產業轉移規劃的調整中,相對于集中疏解的產業,諸如物流、批發等層次不高、采取分散疏解的產業,調整可能性更大。

    據了解,在承接北京專業市場方面具備一定基礎的保定白溝新城,即將迎來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一行人的考察,他們還將前往河北保定、高碑店考察。

    中投顧問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表示,在《綱要》錯位發展的戰略指導下,北京將通過產業和城內非核心功能的轉移來疏通城市功能,天津和河北將是承接者,京津制造業和非核心功能由河北來承接。

    有分析人士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勢必引來大量基建投資,帶動京津冀區域建材、鋼鐵需求,改善區域內重點企業的供需狀況,具體的投資領域包括緩解首都航空運輸壓力的樞紐性機場項目、區域互聯互通的公路等基礎項目以及承接產業轉移的地產項目等。隨著基建投資量加大,區域內龍頭企業的供需關系將顯著改善,過剩產能有望加速化解。在承接產業的過程中,人口的流入以及產業設施升級將助漲當地土地價值、激發住房需求,對地方房地產企業等帶來直接利好。

    “一小時交通圈”啟動

    京津冀地區交通一體化進程正在明顯加快。

    日前,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市協同辦副主任劉伯正透露,“京津冀未來要打造以城際鐵路為主骨架的交通格局,實現‘一小時交通圈’的目標?!苯煌ㄗ鳛榫┙蚣絽f同發展的先行領域,要率先取得突破。京津冀三地及中國鐵路總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京津冀城際鐵路公司,正在編制整個京津冀地區的城市鐵路網的規劃。

    劉伯正介紹,京唐城際鐵路將在年內開工,京張城際鐵路施工難度最大的八達嶺越嶺段可能近期進場施工。而北京天津間的第二條城際鐵路——京濱城際也力爭年內開工。即將在今年9月開工的北京新機場航站樓,除了相配套的新機場線外,還計劃有另外一條軌道交通線路。目前計劃將新機場與老機場——首都國際機場以軌道交通的方式相連,不過方案還處在規劃當中。

    5月27日公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當前更好發揮交通運輸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作用的意見》明確提出,近期要推進北京新機場建設,推進北京至霸州鐵路、北京新機場軌道交通快線等配套工程;建設北京至唐山城際鐵路,規劃研究天津至石家莊、天津至承德鐵路,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

    據專家介紹,周圍中小城市進入京津冀城際鐵路網的標準是,從任何節點城市出發到北京、天津,通勤時間都在1小時左右。石家莊、保定、廊坊、滄州、邯鄲等城市已經接入其中。

    一張貫通京津冀三省市的城際鐵路網正在密集鋪展開。除了已經建成通車的京津城際鐵路和津秦客運專線(天津到秦皇島)外,京承客運專線(北京到承德)、京張城際鐵路(北京到張家口)、京九客運專線(北京到衡水)等線路也已進入規劃、探勘或環評階段。

    國家正在結合三省市的實際情況統一編制更長遠的交通規劃。按照規劃,2020年將形成京津冀9500公里的鐵路網和主要城市1小時城際鐵路交通圈。北京市交通委目前正在編制未來三年的交通規劃,該規劃將把京津冀一體化作為重點,結合三地新的產業格局和城市布局調整北京交通網絡。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城際交通上,目前北京和河北各城市間的高鐵、動車和公路連接仍然較不發達;京津冀地區貨運強度高于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但客運周轉量較低,鐵路和公路的客運強度也都明顯低于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有必要進行交通基礎設施的一體化規劃和補充,來使得整個區域的交通布局更加均衡、合理和便捷。

    斥資59億元治理大氣污染

    6月15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國際研討會上宣布,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治理“路線圖”,即《區域大氣污染防治中長期規劃》將于本月正式啟動編制。而今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投入的資金將達59億元。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金南介紹,京津冀有望設立生態環境紅線,構筑京津冀生態環境共同體。根據主體功能區劃,將京津冀劃分為禁止開發區、重要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優化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五類主體功能區。將區域內生態功能區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嚴格保護,主要包括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紅線區、生態脆弱紅線區三類。

    具體到大氣環境質量控制方面,將北京、天津、石家莊、邢臺、邯鄲、保定、衡水、唐山、滄州、廊坊劃為重點控制區,張家口、承德、秦皇島為一般控制區,對其中的PM2.5年均濃度等主要污染物劃定大氣環境紅線。在既有治理標準上提高、加嚴,時間進程上往前延伸。

    北京市環保局協調處處長李立新透露,關于區域協同治污,將研究制定《京津冀空氣重污染預警會商與應急聯動工作方案》,率先在京津冀,特別是北京、天津、唐山、廊坊、保定、滄州六市,建立統一的空氣重污染預警會商和應急聯動協調機制,逐步實現預警分級標準、應急措施力度的統一,共同提前采取措施,應對大范圍的空氣重污染。

    對于環保與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的關系,方正證券表示,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承載力最為脆弱,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矛盾最為突出。北京、天津、河北的行政結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人口結構決定了單一地無法獨立解決整個地區的環境保護問題。三地協同發展是緩解資源環境壓力的唯一途徑。京津冀一體化國家戰略已經啟動,環保將成為工作重心,環保產業蘊含巨大的發展機會。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