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嘉賓合影
著名漫畫家李濱聲發言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題詞
李濱聲老先生在畫展現場
7月18日上午10點半,為期三天的《戲墨人生——李濱聲九十畫展》在中國政協文史館開展,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畫家李延聲,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會長張耀寧,中國金融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王樹忠等畫界同仁參加了開幕式,展覽展出了我國知名漫畫大師李濱聲老人的一百幅繪畫作品,其中既有依托傳統京劇劇目為題材創作的精妙傳神的京劇人物,也有《慶元春》《二踢腳》《新姑爺拜年》等記述老北京民俗的作品,令人流連忘返。
今年90歲的李濱聲是鼎鼎有名的漫畫家,侯寶林和郭啟儒的相聲《夜行記》就是根據他的作品改編的。50年代初,李濱聲就參加了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畫像的工作。1952年“亞洲太平洋地區和平會議”在北京舉行,他受命在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里的廣場上創作巨型雕塑《和平鴿》,20多歲時就成了著名漫畫家。上世紀80年代,他的《迎客松》獲得首屆“中國漫畫金猴獎”,1994年他又榮獲第三屆“中國漫畫金猴獎”。但除了知名漫畫家的頭銜之外,李濱聲在國畫領域的成就頗高。早在青年時代,李濱聲就結識了齊白石先生的高足周鐵恒,自此開啟了他潛心國畫、以深厚國學造詣凝注筆端的國畫生涯,而他的國畫作品中,又以京劇人物為最。
漫步展廳,如臨戲臺賞戲,迎面撲來“起解的蘇三”“教子的三娘”“含冤竇娥”等京劇傳奇人物,傳神再現了一幕幕生離死別的動人場景、一出出愛恨情仇的恩怨糾葛,令人目不暇接。更難得的是,李濱聲把一生對京戲的癡迷熱愛、自幼做票友的苦樂甘甜,盡情地融入筆端,每一幅畫作旁都有身兼北京市政協文史館館員的他字斟句酌的介紹,使畫作本身也有著厚重的史料價值。得益于這樣的藝術魅力,展覽現場,觀眾絡繹不絕,好評如潮。
在自稱“90后”的李濱聲看來,京劇把各種藝術手段都夸張運用到了極點,其本身的唱念做打、服裝道具無不有著豐富的藝術魅力。在畫戲時,他也始終堅持遵循中國畫的格律,按照中國文化的傳統造型人物,“畫戲不是單純地畫人物,而是要畫手眼身法步。多一筆就過了,少一筆又會缺點什么。畫好不好,要看其中傳達的藝術魅力。”他也希望,能用這些畫作傳遞厚重的傳統文化,“京劇原本是大眾藝術,里面有做人道理,忠孝節義,孩童老婦都愛看。舊時演出普遍,到處都是戲園,票價有高有低,免費的也比比皆是。小孩們學會走路以后都要學禮貌、禮節、禮儀,京劇里的歷史故事、傳統道德,正是無形課堂。”
而在畫界同仁看來,李濱聲畫戲,是因為懂戲,他的戲劇畫不僅有畫的風情,更有戲的風骨。這位自號“梨園客”的老人,3歲會唱“孤王酒醉桃花宮”,22歲在北平的長安大戲院演出《白門樓》,70歲辦個人京劇專場演出,90歲時還扎著行頭指導科班后生排演全本《羅成》。
對此,著名戲曲理論家鈕驃先生評價道:“他筆下的人物,抬手動腳,一招一式,以致勁頭兒、功法兒都不出規則,合乎要領。戲諺有云‘一身之戲在于臉,一臉之戲在于眼,您看他畫中人物的眼神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都抓住了表演中‘一剎那’的關鍵瞬間,身上有戲,眼中有戲,做到了造型、傳神、寫心。”
難得的是,李濱聲還是著名的北京民俗專家,民俗里的“小玩意兒”都被他用畫筆表現得淋漓盡致。此次展出的畫作,還有二十余幅講述了不少老北京的民俗和生活,比如舊時北京“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騎毛驢逛廟”“集市上的小金魚挑子”等生活圖景,讓觀眾在賞畫的同時,也多了一份和舊時光的親近。
據悉,展覽將于7月20日在京落幕,觀眾可免票自行參觀。
中國美術家協會劉大為
中國美術家協會劉大為主席專程發來賀電,并寫了題詞。
尊敬的李濱聲先生:
欣悉您九十華誕暨戲墨人生畫展在全國政協文史大樓舉行,我因參加"世界反法西斯勝利七十周年"的評選而不能出席,在此僅代表中國美術協會向您表達真誠的祝福!
您一生耕耘于畫壇,是中國當代漫畫界的翹楚人物,為繁榮中國美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在您九秩大壽之際,再次祝您健康長壽,藝術之樹長青,并預祝畫展圓滿成功!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
二零一五年七月十八日
本文來源:網易藝術 責任編輯:NQ004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