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廣東 > 正文

    廣東疑似烏木仍躺院中 官方稱未做同位素檢測

    南都訊 東江惠州段出水的40多根疑似烏木究竟是不是烏木?南都記者上周末探訪發(fā)現,目前暫未取樣做C 14同位素檢測,木頭出水半個多月,目前這批木頭仍然安置在惠城區(qū)公安局的露天院子里,由棉被包裹進行保濕處理。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專家建議,除了保濕還需盡快做防腐措施,有條件的話盡量放在10米以下的水深保存。接手保管的惠城區(qū)文廣新局表示,已著手準備對防護制作公司進行招標。

    還沒取樣做C 14同位素檢測

    對6月28日及7月2日從東江江底打撈起來的44根疑似烏木,中科院華南植物園7日曾派出4名專家到惠州鑒定,初步結論認定為水沉木。華南植物園研究員、標本館館長張奠湘13日對南都記者介紹,是否為烏木仍需C14同位素分析,憑目測無法判斷此批疑似烏木的材質及礦化程度。他介紹,即使鑒定結果為烏木,其價值也很難“連城”,相關價格多是市場炒作,而且多是有價無市。

    張奠湘表示,這項檢測應由專業(yè)公司進行,他們只是提出建議?;莩菂^(qū)文廣新局徐姓股長介紹,根據專家建議,C 14檢測需選取木心樣本,送至廣州專業(yè)公司測定。

    昨日,南都記者咨詢惠城區(qū)文廣新局局長劉少輝獲悉,目前暫未取樣進行C14送檢,但已著手準備對防護制作公司進行招標。

    木頭安保升級 計劃為這批木頭搭涼棚

    13日上午和19日,南都記者前往保管上述疑似烏木的惠城區(qū)公安分局辦案中心探訪。13日,2名保安強調記者不能入內。19日,距離辦案中心200米的惠城區(qū)巡警大隊門口,一輛流動警務車停在此處,民警介紹是“為了確保木頭不出現意外”。

    13日南都記者透過門縫看到,木頭裹上軍綠色濕棉被,但周圍并無樹陰及其他遮陰措施,當時太陽較為猛烈。19日一名民警介紹,目前收到的消息是,文廣新局已計劃為這些木頭搭涼棚保管。

    已接管這批木頭的惠城區(qū)文廣新局一名工作人員說,已安排人員在白天對木頭不間斷灑水保濕。但工人稱,剛淋完這頭,那頭又干了。

    除了保濕還要防腐“建議存于10米深水下”

    張奠湘表示,目前當地政府部門對這批疑似烏木做了保濕處理,但眼下還需要進行防腐處理,這塊要盡快請專門的木材公司來做,不然可能生蟲。參與鑒定的華南植物園另一位專家涂鐵要則明確提出,“建議低溫陰涼處保存或存于10米深水下保存”。

    對惠城區(qū)文廣新局目前的保濕處理方法,張奠湘認為,在太陽下隔著棉被暴曬也不合適,建議保持陰涼。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的涂鐵要、周聯(lián)選也提出低溫陰涼的處理意見。

    打撈出烏木的惠東人林育東稱,一直擔心官方對烏木的處置,目前來看保濕是有了,但遮陰沒做實在說不過去,如果沒條件沉入水底保管,至少應放到陰涼處,或是搭個涼棚,“這個不難做到”。

    文廣新局:不屬文物仍將按原計劃展出

    惠城區(qū)文廣新局文物股徐股長介紹,烏木并沒有國家標準,只是商人間約定俗成的說法,在學術界烏木也不等于水沉木,烏木是紅木的一個分支。此外,她還解釋,這批水沉木不符合文物法對于文物的認定,因而不能算文物,只能算埋藏物?!安还芩窳硕嗌倌?、經濟價值多大,還是有研究價值的”。徐股長表示,這批水沉木至少可以證明惠州以前的生態(tài)歷史,因此有文化研究價值,仍將按計劃放在文廣新局陳列館向市民展出,河源也有政府部門將東江打撈出來的烏木進行陳列展覽。

    調查

    烏木上交國家 近9成網友認為不合理

    惠東人林育東雇人從東江惠城蘆洲段江底撈出44根烏木,他估價應在50萬元以上,此后烏木被惠城區(qū)警方暫扣。警方稱江底烏木屬無主埋藏物,應屬國家所有,但打撈者行為不屬違法犯罪,因此不予立案處理。國內某網站對這一事件發(fā)起調查,6萬名投票網友中,近9成受訪者認為烏木上交國家不合理,如果自己撈到烏木,9成以上受訪者不會上交國家。

    專家鑒定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標本館館長張奠湘:一批水沉木,樹種不詳,年代待鑒定,建議咨詢木材公司,盡快處理。處理前建議保持陰涼,如需準確鑒定樹種需重新取樣,做木材結構分析,如需鑒定年代需做C 14(碳14)同位素分析。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涂鐵要副研究員:鑒定為沉木,40多根木頭初步鑒定來自不同年代,具體不詳。樹種可排除針葉樹種,部分種類具梓科植物氣味,可進一步取樣檢驗,取樣需盡可能未腐爛的心材。建議低溫陰涼處保存或存于10米深水下保存?;蚣庸だ?。

    回顧

    惠東人挖起44根烏木 政府擬獎5000元

    惠州惠東的林育東從東江的惠州蘆洲段打撈起來44根烏木。因為在交易時被村民發(fā)現,被舉報“盜竊國家財產”。接到舉報后,惠城警方在7月1日進行暫扣。

    惠城區(qū)文廣新局局長劉少輝多次表示,將對打撈者的打撈成本予以補償,且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一般給予個人獎勵5000元,頒發(fā)榮譽證書。劉少輝稱看到了網上的爭論,區(qū)文廣新局、區(qū)政府對此事也比較重視,每一步都按照國家法規(guī)流程辦事。工作人員透露,相關獎勵及補助金額,仍有待上級批準。

    打撈者希望鑒定結果不值錢 歸還本人

    打撈起44根疑似烏木的惠東人林育東表示,暫未接到官方關于獎勵和補償的通知。此前惠城區(qū)文廣新局局長劉少輝曾對媒體介紹,如果是烏木,就有經濟價值和考古價值,肯定屬于國家財產。如果經鑒定不是烏木,只是一般木頭,沒什么價值,是可以歸還給發(fā)現者的。

    林育東并未透露打撈成本,“潛水員一天,你總不能只算一兩百元吧”。他表示自己仍寄望政府有可能鑒定木頭不值錢,而將木頭還給他。

    他城案例

    敗訴

    2012年1月,四川省彭州通濟鎮(zhèn)村民吳高亮在當地發(fā)現一根長達34米的烏木。挖掘過程中烏木被鎮(zhèn)政府帶走并保存,后彭州市獎勵發(fā)現人吳高亮7萬元,但他對此并不買賬,多次起訴直至終審,均告敗訴。

    阻攔

    2012年6月四川岷江眉山段水務局打撈出一根20米長8噸重的烏木,遭到當地村民阻攔,要求分利,后該烏木被當地政府保管。

    暫停

    2012年11月四川樂山市沙灣區(qū)潭壩鄉(xiāng)大同村村民李某在自家屋后發(fā)現烏木并與周某簽訂烏木買賣合同,周某將這根長11.5米的烏木挖出之后卻被譚現鄉(xiāng)鄉(xiāng)政府告知需暫停運輸該烏木,等待上級政府對烏木產權歸屬的答復。

    部分上交

    2012年12月,四川達州市渠縣永東村幾位村民在當地河道挖到一根烏木,并爭搶其權屬。最終,該烏木賣了4萬元,2萬元上交集體,其余分給挖出烏木和看守烏木的幾名村民。

    一定獎勵

    2013年9月3日,江西修水縣農民梁財在東山村的河道里挖掘出一根長達24米、直徑1.5米、重80噸的疑似烏木。之后當地政府通知梁財,這根樹木應該歸國家所有,并表示會給予一定獎勵。

    官方看護

    2015年7月9日,南京六合區(qū)東溝鎮(zhèn)一位村民在滁河岸邊發(fā)現一段“黑樹”,經六合區(qū)文化旅游局文物專家初步鑒定為2000年前的陰沉木(俗稱烏木),目前已由官方看護。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祝勇 實習生 覃建行 練楚茹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