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軟實力匯聚為“硬支撐”
——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公共文化建設走筆
記者 胡克非
來到河北省張家口市下花園區,走進當地新花園社區文化活動室,只見張大媽正帶領姐妹們忙著排練新舞。“音箱是社區給我們配的,場地是政府提供的。”張大媽說完又伴隨民族音樂歡快地舞動了起來,“我們每天都會來。”這是記者近日采訪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基層的推進情況時看到的一幕。
張家口市下花園區曾是華北乃至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但隨著煤炭資源的枯竭,傳統能源產業受到沖擊,在2009年,張家口下花園區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面對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城鄉矛盾和就業壓力,下花園區決定實施“文化興區”戰略。
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區長白晶介紹,下花園區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化建設,完善重點文化設施工程,全面提升鄉鎮、街道文化設施建設水平。很快,投資1.2億元,集數字影院、少年活動中心、圖書館于一體的綜合文化活動中心落成了。而濱河文化廣場、濕地公園,也逐步成為群眾文化的重要場所。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下花園區不斷努力完善社區文化建設,探索文化隊伍建設,廣泛開展文化活動,鼓勵各種形式的自辦文化,培養了一批文化中心戶、文化大院。不僅如此,下花園區也扶持了一批民間職業劇團,并支持他們扎根民間、深入基層、服務百姓,傳承民間藝術。
“繽紛花園,絢嵐之夏”就是下花園區一個典型的消夏演出。市民王愛國告訴記者,這樣的演出,基本上每周都會有,尤其是夏天,聲樂、舞蹈、小品、戲曲等演出形式應有盡有。
不僅如此,消夏演出還給文化館的公益藝術學員提供了一個展示的機會。演員王阿姨告訴記者,她每周都堅持到社區的文化站學習舞蹈,一開始動作很生硬,但是在專業老師指導下,動作也越來越嫻熟,能參加消夏晚會的演出,愛人和孩子也特意趕來看自己跳舞,這讓她特別開心。
下花園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輝告訴記者,下花園區絕大部分村都有自己的文藝隊,近年來消夏演出的舞臺上經常會有農民自編自創的節目,內容也多數是展示農村生活的現實題材。
除了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花園區還利用棚戶區改造的機會,將老工業廠區遺址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希望借鑒北京798藝術園區的經驗,將原有的廠房建筑進行改裝,吸引大量創客入駐,動漫產業園區也同期規劃。白晶表示,文化創意將成為未來下花園區經濟發展轉型后新的發展方向。
如何把文化“軟實力”轉變為發展“硬支撐”?
下花園區在挖掘文化市場潛力、匯聚發展能力的同時,不斷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需求的表達、意見收集、社會評估機制,倡導“人人代表公共文化服務形象、事事關乎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理念,制定指導性政策,鼓勵興辦非營利性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逐步構建起具有花園特色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白晶表示,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將繼承產業工人團結協作、和諧包容的優良傳統,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鼓勵群眾性文化組織建設,加強群眾性文化設施建設,最終使公共文化的“軟實力”真正成為綠色崛起的“硬支撐”。
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劉姍(實習)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