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特推 > 正文

    天津行政區劃調整:寧河靜海兩縣撤縣設區

    8月1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天津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獲悉,國務院已批復同意撤銷天津市寧河縣、靜海縣,設立天津市寧河區、靜海區,相關的行政區域界線、政府駐地均未做調整。

    此番調整后,天津市的行政區劃將由13區、3縣的格局,變為15區、1縣的格局,僅剩薊縣尚未劃區。

    天津市此次進行區劃調整或是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順勢而為。

    據寧和縣政府網站7月10日消息,目前,一批京津冀合作項目紛至沓來,寧河縣正重點抓好投資千億元、112個具體項目的落地實施,該縣已成為京津冀區域投資的“洼地”和發展的“熱土”。

    據天津《今晚報》之前報道,寧河縣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有著良好的區位優勢,與濱海新區核心區、空港、海港和唐山市構成“半小時經濟圈”,1小時內能夠直達北京市區。特別是占地66.5平方公里、計劃投資2400億元的未來智慧城項目,是天津市與北京市的十大戰略合作產業項目之一,全部建成后將成為服務京津冀地區的科技創新核心區。

    地處天津西南部的靜海縣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海開放縣之一,同樣在爭取京津冀協同發展所帶來的機遇。

    靜海縣縣長藺雪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稱,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要求靜海縣要建設成為京津冀都市圈中的現代化中等衛星城市,子牙循環經濟產業區和健康產業園已列入承接首都產業轉移的載體。

    事實上,靜海、寧河兩縣目前的發展規劃源自2006年提出的《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

    2006年3月22日,國務院審議通過《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將天津定位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生態城市”,并提出“一軸兩帶三區”的市域空間布局結構。

    其中,“兩帶”便涉及靜海、寧河:東部濱海發展帶沿渤海灣西岸展開的寧河—漢沽新城—濱海新區核心區—大港新城,構成以國際化港口、商貿、旅游、石油化工等為主的海洋經濟發展帶,輻射整個環渤海灣地區;而西部城鎮發展帶則沿薊縣新城—寶坻新城—中心城區—靜海新城方向的西部城鎮發展帶,以津薊、津滬等高速公路為軸,串聯天津西部新城和中心鎮,成為區縣經濟騰飛的發動機,支撐起城鎮經濟發展的空間構架。

    公開資料顯示,寧河縣位于天津市東北部,區域面積1296平方公里,轄14個鄉鎮,常住人口38萬,其中農業人口28萬。

    距天津市區40公里的靜海縣現共有18個鄉鎮,2014年全縣人口共計58.92萬,其中農業人口46.23萬。

    另外,寧河、靜海兩地去年經濟均實現了較快增長。

    公開報道顯示,2014年,寧河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00億元,同比增長22.6%。靜海縣2014年全年實現在地生產總值583億元,增長15%。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巧合的是,現任寧河縣委書記李樹起、靜海縣委書記冀國強今年7月雙雙被授予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二人在縣委書記崗位上所取得的成績獲中組部認可。

    目前,在中國4個直轄市中,除天津外,北京轄14區2縣,上海轄16區1縣,重慶轄23區11縣4自治縣。

    其中最近一次直轄市的撤縣設區發生在今年6月:18日,重慶市榮昌區正式掛牌運行;27日,重慶市潼南區正式掛牌運行,標志著國務院2015年4月28日批復同意的榮昌、潼南已正式完成撤縣設區。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