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化 > 傳統文化 > 正文

    兒童文學與兒童劇脫節 作家:寫兒童劇沒發表渠道

    昨天,第九屆上海國際兒童戲劇展演閉幕。25天里,展演共推出47場演出,觀眾人數達2.4萬人次。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小八臘子流浪記》與日本道化劇團《變變變》獲最佳劇目獎。閉幕式上,經典兒童劇《白馬飛飛》亮相,在引發觀眾懷念的同時,也引起從業者深思:優秀兒童劇離不開文學支撐。

    寫了兒童劇沒地方發表

    《白馬飛飛》誕生于1995年,連獲文華獎等全國大獎?!栋遵R飛飛》改編自王星泉小說《白馬》。兒藝另一部作品《斑點狗馬鳴加》改編自兒童文學作家鄭春華故事集《非常小子馬鳴加》。過往眾多優秀劇目,如《馬蘭花》《“下次開船”港》《罐頭小人》《小蝌蚪找媽媽》等都有小說基礎。近年,《男生賈里》《霹靂貝貝》《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舒克和貝塔》等先后被改編成影視劇和動畫片,卻與兒童戲劇疏遠了。兒童文學作家、制片人簡平表示:“中國兒童文學與兒童戲劇是一列脫節的火車。”

    這幾年,傳統出版業遭遇網絡沖擊,但兒童文學創作始終一枝獨秀,每年出版6億冊童書、年銷售額80多億元。兒童劇為什么守著富礦不開掘?簡平說,兒童文學作家們極少如前輩般涉獵兒童戲劇文學創作,是一大癥結。1980年起,全國性兒童文學評獎將兒童戲劇文學剝離出去,令劇本創作熱情驟降。著名翻譯家任溶溶多年沒有翻譯過兒童劇了,因為現在沒有地方可以發表兒童劇本,任溶溶感嘆:“兒童文學與兒童劇本的割裂很奇怪。文學作品怎么可以沒有莎士比亞、莫里哀、蕭伯納、王爾德的劇本呢?”原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歐陽逸冰的第一部大型兒童劇本發表在上?!毒奕恕冯s志,而如今卻已沒有這樣的發表渠道。歐陽逸冰說:“沒有中國兒童文學的營養,兒童戲劇不可能健康成長,因為戲劇藝術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文學性。”

    編導冷對當下兒童文學作品

    作家秦文君坦言曾寫過兒童劇劇本,但最后“知難而退”。她表示,《男生賈里》有望今年10月在舞臺上演出。秦文君認為,兒童文學與兒童劇的隔膜,雙方都有責任,“有個劇團把我的《表哥駕到》搬到舞臺上,演了好幾輪,也沒跟我聯系。后來別人告訴劇團,這個作家還健在。劇團對兒童文學創作不了解,我們對劇團了解也不多。”

    瀏覽當下兒童劇目不難發現,即便選擇改編文學作品,兒童劇編導往往更青睞于中外童話、民間故事,而冷對當下兒童文學優秀作品。兒童文學作家陸梅將之歸結為“原創精神的乏力所導致的偷懶行為”,“畢竟對經典名著的改編,編導可以省心不少。”

    少了有溫度、有分量的兒童文學作品為支撐,有的兒童劇讓10歲到16歲觀眾吐槽看不下去,不少觀眾表示“只適合學齡前兒童看”。在秦文君看來,兒童劇培養小觀眾神奇的想象力、柔軟的心,“戲劇是最好的美的社會教育。它有很多善惡觀念通過故事形式傳達給孩子。”

    文章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劉姍(實習)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