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藝術 > 天水文聯 > 正文

    雀巢語屑錄:白石之書與建國后連環畫

    藝林說

    唐吟方

    白石之書,以篆書最佳,風貌韻味俱佳,置20世紀書壇,魁然一家。行書風格不如篆書,亦自具特點,貌似粗拙,實則筆筆用心。書不是,又以題跋文字補之,令人觀書賞文有文筆交綜之感,嚼之味之,味意無窮。榮寶齋藏有其行書大對聯:“我書意造本無法,此詩有朱君勿傳。”兩廂滿題,讀其跋文上,字面若有責備索書人意,細細品味,字里行間乃有喜色。其跋亦多意味,似說還藏,欲隱又露,吞吞吐吐,輒成文章。跋曰:“愚翁既知余詩,又知余畫,余未以為怪,又索此書,先生之好怪矣。昔人小稱意,人必小怪之,今余書令人慚,先生大稱之,余大怪,先生者勿辭。”跋文似為聯文補說,又增人情世故,書意因此寥廓。

    寫實一路畫家,畫人物皆無神仙氣,蓋其人作畫,皆以現實生活為樣板,脫離樣板,則茫然不知如何下筆。如徐悲鴻寫山鬼、麻姑、天女等神仙人物皆如健碩農婦,鐘馗如田家漢子。蔣兆和寫陶淵明、杜甫、李白極似生活中飽經風霜糟老頭,絕無詩人氣質。黃胄寫古人亦如少數民族。此皆寫實繪畫傳統,無依據無可為,故畫中只有現實而無神仙,以中國文化傳統而言,只得一端。若傳統畫家無此桎梏,下筆即能往來古今,融通儒佛道,納神仙人于一體,莊諧并舉,想像空間獨大,亦人亦神,非獨表象,似及精神,若白石老人筆下俗子與仙神,皆可愛可敬可諤可觀可哂,最得眾好,因其所寄,有我有人有神有仙。

    建國后連環畫因其大眾喜愛,獨盛一時,參與其事者皆當時名手。北方有徐燕蓀、王叔暉、劉繼卣、任率英、侯長春、墨浪等畫家貢獻尤多,佳作迭出。嘉德曾有專場拍連環畫,諸名手原稿始為世人所見,白描勾勒,功力深厚,堪稱經典。當時名手亦畫壇名家,出版既多,名手名作如林,此前此后俱無此盛況,堪稱空前絕后。■

    (作者系書畫界人士)

    來源:東方早報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