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博覽 > 文化名人 > 正文

    王蒙解讀《奇葩奇葩處處哀》:耄耋之年五味俱全的時鮮新作

    當代作家王蒙新近出版了現實主義小說集《奇葩奇葩處處哀》,他評價這本書為耄耋之年五味俱全的時鮮新作,向廣大讀者打開經他辣手妙繪的一幅幅最新中國俗世風情圖。

    我一下子開放給了俗世

    新書收錄了同名中篇小說《奇葩奇葩處處哀》和三部短篇小說《仉仉》《我愿乘風登上藍色的月亮》《杏語》。但是顯然,王蒙更偏愛他傾心創作的這篇近五萬字的中篇小說《奇葩奇葩處處哀》。

    “如果說寫前兩個短篇時候我時而還沉浸在虛實相間、感覺印象、文字跳舞的《悶與狂》式微妙里,那么新中篇我一下子開放給了俗世。它們都有特色,互相不能取代。當然,我知道《奇葩奇葩處處哀》容易做到雅俗共賞,生活性、故事性、‘奇葩性’與滄桑感都更強一些。”王蒙通過郵件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奇葩奇葩處處哀》以一個局級干部沈卓然喪妻后擇偶再婚而遭遇的四個奇女子的“非誠勿擾”故事,反映了進入老齡化社會后的新問題,描寫了各種價值觀對人們的影響。這個題材,在王蒙心中醞釀已久,但遲遲未動筆,是因為太容易寫成家長里短肥皂劇。

    “這一類題材也許更適合寫肥皂劇,喪妻,尋偶,算計,情感,欲望,動機,真情,假意,當然是人世俗態。但是我感到興奮的是,我得寫得沒有肥皂泡沫,只有心胸悲憫。”王蒙說。

    在本書的后記里,王蒙這樣描述他的創作過程:“一旦敲鍵,就一點也不肥皂了……一些荒謬,一些世俗,一些呆癡,一些緣木求魚南轅北轍直至匪夷所思,一些俗意盎然的情節,隨著小說的材文學的手悲憫的心,立馬不再僅僅是泡沫,不再僅僅是卑微,不再僅僅是奇聞八卦家長里短,而是無限的人生命運的嘆息,無數的悲歡離合的撩撥,無數的失望與希望的變奏,無數的自有其理的常態與變態”……

    奇葩”是好的文學題材

    “生活萬歲!愛情萬歲!婦女萬歲!奇葩萬歲!奇葩奇葩我愛你!我怎么搞的硬是配不上你……”出版本書的四川文藝出版社將王蒙的這句話放在精彩書摘里,編輯認為,王蒙對“奇葩”充滿了熱情。

    接受記者采訪時,王蒙深入詮釋他小說中的“奇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自己的境遇、自己的命運,奇就奇在同樣的環境下出現了不同的花朵與莖葉。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而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會受到許多限制與障礙,互相容易視對方為奇葩。男生女生之間,更容易互相視為奇葩。能夠感受葩之奇,理解其奇,同情其奇,悲憫其奇,這是好的文學題材。”

    在他看來,俗人亦有雅念,搞笑不無哀怨;為奇葩立傳,為生民抒情懷,寫盡人生百態,就是透露了天機,勾畫了世態,靠攏了透徹與包容,學會了寬恕與理解,展示了新鮮與發現,充滿了大覺悟與大悲憫。

    耄耋之年還在“冒泡兒”

    據了解,《奇葩奇葩處處哀》《仉仉》《我愿乘風登上藍色的月亮》這三篇小說都是在2014年至2015年寫成,對于80余歲高齡還能保持充沛的創作狀態,王蒙非常自豪,他認為自己耄耋之年還在“冒泡兒”,即使年富力強時也到不了這樣的創作狀態。

    “文學會陪伴你一生,如果還有文學沖動,說明你這個時候寫小說行,娶媳婦也行。說明了你充滿了生命力,充滿了對生活的期待,也仍然能開出‘奇葩’來。”王蒙說。

    采訪中,王蒙告訴記者,文藝圈的朋友評價他的這次創作為“生命力著實驚人”,讓王蒙印象最深的讀者反饋是“他怎么還這么年輕?”而他自己認為保持這種狀態的秘訣是“熱愛依舊,情思依舊,興味依然,詠嘆依然!”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責任編輯:李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