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9月3日勝利日閱兵的臨近,一大批以抗戰為背景的主旋律影片相繼登陸國內大銀幕。其中,既有大手筆的《百團大戰》《開羅宣言》,也有以戰爭中小人物命運為背景的《戰火中的芭蕾》《三城記》,更有經典翻拍的俄羅斯影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加上仍在籌備、制作階段的《大轟炸》《終極勝利》和《哭泣的大地》等影片,主旋律影片在中國電影漸趨市場化的大環境下,終于擺脫了以往相對固定的模式,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面貌。而這樣的變化,不論投資人還是觀眾都充滿了期待。
商業包裝大勢所趨
提到主旋律影片的市場化運作,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和《智取威虎山》。前兩部影片,出品方中影依托強大的人脈資源,網羅上百位明星客串出演;而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則借助特效技術,為經典題材帶來了“大片”的質感??傮w看來,三部影片都成功調動起了觀眾的主動性。
在近段時間登陸內地大銀幕的主旋律作品中,同樣不乏采取類似做法的影片。由中影出品的《百團大戰》延續明星路線,云集唐國強、王伍福、陶澤如、劉之冰、印小天、吳越、鄧超等多位人氣演員,而在制作上也一改以往,既有宏大的戰爭場面表現,又將視角對準了將軍和戰士的細膩情感,希望借此打造一部包含明星、大場面和情感戲的真正“大片”。
無獨有偶,由八一電影制片廠出品的《開羅宣言》,也采用了相同的思路。胡軍、劉嘉玲、韓雪、唐國強、姚笛、陳沖的演員陣容堪稱豪華,而在片中加入戰爭、愛情、親情,以及密碼破譯的諜戰戲碼,也大大增強了商業影響力。
另辟蹊徑市場可期
動輒幾十位的明星陣容,以及幾億元投資的大手筆,并不是每部影片的投資方都能夠承受的壓力。而在當今中小成本影片屢創奇跡所積累的成功經驗引導下,很多電影人也開始了對中小成本主旋律作品市場化的嘗試。這其中,就包括了《戰火中的芭蕾》《三城記》和正在籌備階段的《哭泣的大地》。
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戰火中的芭蕾》,將視角對準了愛情和音樂,向觀眾展現了一段發生在抗日烽火下的跨國戀情,以及戰爭給主人公造成的創傷。而俄羅斯國寶級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加盟,更成為吸引文藝青年們的殺手锏。
同樣是以“愛情”為切入點,《三城記》的視角則更為細膩,有著張婉婷、羅啟銳導演的保駕護航,影片對于戰亂背景下顛沛流離的愛情描寫更加值得期待,而根據成龍父母的親身經歷改編,以及劉青云、湯唯、秦海璐、井柏然等人的加盟,該片也被視作近段時間最具賣點的影片之一。
中外攜手值得關注
近年來,提到主旋律影片的發展,很多業內人士都承認西方同類作品的拍攝經驗值得借鑒。由此,與海外合作也成為很多投資方的選擇之一。
其中,既有中俄合拍的《戰火中的芭蕾》,也有中美合拍的《大轟炸》《終極勝利》。
文章來源:濱海時報 責任編輯:陳曉燕(實習)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