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廣東 > 正文

    廣州亞運會所建臨時碼頭成私家樂園 有游艇停靠

    廣州亞運會所建臨時碼頭成私家樂園 有游艇停靠

    人大代表們在珠江邊現場調研。新快報記者 孫毅/攝

    亞運前廣州在珠江南岸建了一批臨時碼頭,如今快5年過去,這批早已超過批準使用年限的碼頭依舊占據著珠江一線江景。人大代表追問才發現,過半數碼頭已悄然“轉正”,有的還成了游艇停靠地。

    在追問半年無果后,昨日上午,市人大常委會經濟工委組織代表赴現場視察。代表們普遍擔心,這些占據珠江一線江景的碼頭恐淪為私家樂園,認為政府應盡快組織拆除,還珠江于廣大市民;確需保留的,也應公開審批依據,公開論證。

    ■新快報記者 占文平 實習生 蔡燕株

    “保護好珠江廣州城區段的景觀資源是全社會、全體市民的共同責任,同時更是市政府的職責所在,企業也應當負起這種社會責任。不管怎樣都不能不顧公眾利益打珠江水面的主意,不應不顧后果在珠江水面上做文章。”

    ——代表聲音

    8碼頭均超批準使用期限

    時間回到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幕式上,巡游花船載著各國運動員進入開幕式會場。為了制作花船以及運動員上船,亞組委在珠江南岸臨時建起了約20座臨時碼頭。“快5年時間過去了,我們發現除了個別碼頭仍作為客運碼頭在使用外,其余都還在水中佇立。”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陳創生說,占用珠江這么寶貴的公共資源,用途卻不明,有些浪費。

    今年初的市人代會上,陳創生作為領銜代表,與其他8名代表聯名,提出了《關于盡快研究拆除亞運后珠江岸邊殘留碼頭設施的意見》(簡稱《意見》),建議政府相關部門盡快研究處理上述臨時碼頭設施問題。《意見》稱:相比于海心沙開幕式看臺,這些僅在開幕式中起輔助作用的臨時設施似乎不具備遺產的特性,卻沒有一個去留的決定,依然故我地佇立在水中,不僅影響了珠江航道,也極大地破壞了珠江景觀,還給偶爾登上碼頭的行人帶來危險。

    5月份,負責承辦建議辦理的廣州市水務局等部門召開代表見面溝通會。會上,相關部門提供的《亞運臨時碼頭調查統計表》顯示,亞運時建設涉及珠江廣州河段管理范圍內的亞運臨時碼頭共8個,共涉及浮躉43座、引橋27座。亞運后已拆除浮躉5座、引橋2座(另有1座引橋未建),也即還剩浮躉38座、引橋24座。

    讓人意料不到的是,這8個臨時碼頭全部超過了當初申請臨建時批復的有效使用期限,其中超期最長的洲頭咀碼頭和太古倉碼頭超過了4年零8個月,超期最短的水上監管臨時碼頭(中大碼頭上游)也有2年多時間。

    過半數碼頭悄然“轉正”

    更讓代表們想不到的是,后續的跟蹤督辦中他們才了解到:原本作為臨時建筑的碼頭,卻在悄然間被相關部門批復繼續保留甚至永久性使用。“我們是關注這個問題,跟蹤督辦中才知道的,事先一點都不知情!”《意見》領銜代表陳創生告訴新快報記者。

    根據市水務局提供給代表們的答復,現狀的38座浮躉、24座引橋中,已批復同意升級改造、轉為永久碼頭或規劃保留亞運臨時碼頭共有浮躉28座、引橋15座,其中:廣州塔碼頭經市發改委以“穗發改〔2014〕50號文”批復同意對18座浮泵、9座引橋進行升級改造;太古倉巡游碼頭經廣州港務局(穗港〔2011〕288號文)批復其中浮躉1座、引橋1座為永久性碼頭;芳村碼頭根據穗府14屆46次常務會議(穗府14屆46次〔2012〕46號)原則同意全部浮躉9座、引橋5座保留。

    多位代表昨日向新快報記者表示,相關部門批文他們未見著。記者登錄廣州市發改委、市港務局以及廣州市規范性文件庫,也未搜尋到相關審批文件。

    “珠江是全體市民的財富,不能就這樣‘悄悄’、‘不明不白’地改變用途”、“既然是臨時建筑,到期了就應該拆除。現在這樣到底是要把珠江岸線引向何方?”昨日的視察現場,代表們提出了多項質疑,包括:保留的依據是什么,為什么給這家公司不給另外一家公司?

    代表對部門答復“非常不滿意”

    按照要求,承辦單位市水務局、廣州港務局、市交委應在9月1日前書面回復《意見》辦理情況。但據領銜代表陳創生介紹,由于此事涉及多個政府部門及相關群體利益,如今臨近答復期限,但相關部門仍未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結論,相關工作毫無進展。“截至日前,我們對《意見》的辦理情況非常不滿意。”

    昨日代表們在給媒體的書面材料中也集體表達了他們的態度:在珠江廣州城區段,除涉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公眾利益,確有必要規劃建設少量公共配套,如搶險應急碼頭、輪渡碼頭、珠江游船碼頭等,對于其他的,不論在什么時候、有何種需求,任何單位、任何人都不能在這一江段以任何形式規劃建設或擁有任何新的設施。“無論是相關部門未批復還是已批復的,我們認為都應遵照這一原則。”其次,若保留建造一些碼頭、浮泵的決定不變,我們也希望政府能按信息公開的有關要求,在信息是否透明、論證是否充分、實體程序上是否合法,決策是否科學等問題上,讓公眾了解更多的有關論證、決策和程序等方面情況。此外,那些獲相關部門批復的碼頭準備用來干什么,代表們不知情,這也應該向社會說明。

    視察現場

    碼頭停靠游艇 普通人進不去

    代表們呼吁決不能讓珠江岸線淪為某些個體的私家樂園

    昨日上午,代表們來到廣州塔臨時碼頭視察,該碼頭臨近海珠有軌電車廣州塔站。記者現場看到,盡管此處有著一線江景,但普通市民進不去。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陳創生吐槽,據他走訪,這種情況很普遍,包括對面的海心沙碼頭,“當初(廣州)辛辛苦苦把海心沙碼頭從部隊拿回來,現在不又是一樣,普通市民走不進去,只能隔著嘆江景”。

    北望對面的海心沙碼頭,還看到海心沙輪渡碼頭的東側的臨時碼頭停靠著幾艘游艇。“這種情況不是個案,在這個廣州塔臨時碼頭,晚上也時不時停靠了一些游艇。今天可能是白天,沒見游艇停靠。”另一位代表反映。

    視察結束后,代表們表示:珠江是全體廣州市民的共同財富,決不能讓美麗的珠江岸線,最終淪為某些個體的私家樂園,為少數人所獨享占用,公共資源不應該只為少數特定對象服務,特別是廣州塔和白鵝潭這兩段目前廣州最敏感、最精華的河段,更不應該也不允許這樣的設施存在。

    背景

    8個碼頭共建浮躉43座引橋27座

    亞運時建設涉及珠江廣州河段管理范圍內的亞運臨時碼頭共8個,具體為:海心沙碼頭、海心沙安保碼頭、廣州塔(新電視塔) 碼頭、洲頭咀巡游碼頭、哥徳堡號碼頭、太古倉巡游碼頭、芳村巡游碼頭和水上監管臨時碼頭(中大碼頭上游)。報據市相關部門的批復,8個碼頭共建設浮躉43座、引橋27座。

    亞運后,己拆除洲頭咀巡游碼頭浮躉2座、海心沙安保碼頭浮躉1座、太古倉巡游碼頭浮躉2座引橋2座,共已拆除浮躉5座、引橋2座,水上監管臨時碼頭1座引橋未建。即現狀有浮躉38座、引橋24座。這些浮躉和引橋中,已批復同意升級改造、轉為永久碼頭或規劃保留亞運臨時碼頭共有浮躉28座、引橋15座。具體如下:

    (1)廣州塔碼頭經市發改委以穗發改〔2014〕50號文批復同意對18座浮躉、9座引橋進行升級改造;

    (2) 太古倉巡游碼頭經廣州港務局(穗港〔2011〕288號)文批復其中浮躉1座、引橋1座為永久性碼頭;

    (3)芳村碼頭根據穗府14屆46次常務會議(穗府14屆46次〔2012〕46號)原則同意全部浮躉9座、引橋5座保留。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