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浙江 > 正文

    杭州被曝1輛工程車受6部門管 核載12噸實裝30噸

    浙江在線08月28日訊 (錢江晚報記者 李陽陽 徐建國 鮑亞飛/文) 工程車不知從何時起,已成為一種“危險”。就在近8天時間里,杭州工程車帶來的交通悲劇,再度密集上演——4次事故,4條生命逝去。

    其實,杭州各相關部門在這方面的管理上已經在努力了,比如工程運輸制度管理、科技監管、社會管理、市場監管等方面,都進行各種探索和嘗試,效果有,但悲劇依然在上演。

    昨天,錢報記者多路出擊,走訪相關部門、工程車公司、工程車司機,讓大家一起來說說,現有管理制度,到底還有哪些漏洞?為什么管理加強,意外還是在不停上演?

    一輛工程車

    至少6個部門在管

    工程車,其實包含很多內容,運送渣土的、運輸混凝土的、運送預拌砂漿的、運送散裝水泥的。一輛車,籠統地說來至少有6個相關監管部門。

    “安監部門負責構建安全防范體系,對安全體系進行綜合監管,協調、督促個部門監管工作,并參與大型整治。”杭州市安監局相關負責人說,他們的工作重點在于監督和協調。

    其它5個職能部門也都有各自的職責。交警部門負責對該類車輛的登記,并發放通行證;交通部門負責運輸企業的資質審核和日常檢查,同時負責駕駛員的崗前培訓,指導落實各企業的安全管理情況;建委更加側重混凝土企業的監管,也同時“監控”渣土發包、施工單位的渣土源頭管理,以及工地出入口的安全管理;城管,負責渣土車的準運證行政許可,同時對車輛運輸中產生的拋灑滴漏行為、隨便傾倒行為進行查處;經信委監管預拌砂漿、散裝水泥的工程車。

    多裝快跑超載超速

    目的還是追求利潤

    錢江晚報記者獲悉,杭州城區的渣土工程車大概有2000多輛,其中以江干區居多。

    實力強的企業,工程車由企業購買,司機統一培訓,甚至有自己的停車場。實力弱,不少則是由工程車司機掛靠。這方面數據一般只有企業內部知道。但業內人士說,掛靠的比例“不會少”。這些工程車一般由司機開回住處,主要停靠在城市郊區。

    超載,是工程車遭詬病最多的違法行為。交警部門雖然也在查,但似乎總無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根源在于利潤。

    工程車目前計費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按起步價、噸數和公里數計算每趟費用。一名工程車司機曾跟錢報記者倒苦水,他說,他的車子核載只有12噸,但實載一般在30多噸。“車子是我花了42萬元買的,不超載很難有錢賺。”他說,比如要把沙土運到18公里外,車載30來噸,跑一趟包工頭也就給260元左右,而成本就要200元左右,如果路上紅燈多,停得多的話,費用就更高了。

    還有一種計費方式,就是車次。按車次來,工程車司機理應更希望少裝點貨,這樣對車子也好。但情況并不是這樣的,因為承包工程的人顯然不肯。他們更希望每車多運貨,以更少的車次把貨拉完,這樣他們才能更多的獲取利潤。“所以,工地有沒有好好管起來,這也是非常關鍵的。”

    怎么管才真有效果呢?業內人士表示,比如公司內的某輛車發生比較嚴重的交通事故,相關部門能不能對運輸企業內所有工程車暫扣一段時間?如果真這么干了,企業負責人肯定肉痛,事故率自然會下降。

    一輛車重復繳納會費

    工程車協會各自為營

    2012年起,杭州市鼓勵各城區成立工程車駕駛員分會,也有城區叫工程車自律協會。起初,管理的效果也很明顯,比如,過去,一輛工程車要拿到通行證,需要駕駛員本人前往辦理,手續很復雜;協會成立后,可以由協會代為辦理,一條龍服務。

    不過,加入協會后,每輛車每年的會費在1000元至3000元不等。而讓很多工程車公司和工程車駕駛員不滿的是,協會多頭管理,工程車協會各自為營,相當一部分的工程車都被要求加入多個城區的協會,重復交會費。

    以江干區為例,江干區工程車協會登記在冊是1460輛工程車,這些車輛每年都會向協會交會費。然而,這些車輛在跑活的時候,經常經過臨平地區,就必須再加入臨平協會,再交一次會費。“我們江干的車如果不交,就不給進入臨平,否則就會被查,罰款扣車,根本吃不消的,只能繼續交錢。”

    工程車司機月入7000多

    每天出車7小時

    在杭州,駕駛工程車的多為外地籍司機。

    來自安徽的小朱,20歲剛出頭,駕齡已經5年多了,來杭州前,他在老家安徽也是開貨車。2011年,跟著老鄉,他來到了杭州,因為收入高一些,他選擇了開工程車。“一個月收入在7000多元,我不抽煙不喝酒,除去各種開支,能夠余下5000塊。”

    開支中最大的就是住宿,小朱租住在筧橋的農民房,房租每月750元——不能高于900元,否則伙食就不能保證了。這段時間,工地的活都集中在杭州江干區,每天早上9點,小周就出車了,中飯一般都是在工地上解決。“風雨無阻,每天7個小時,早晚高峰,工程車是不允許在馬路上跑的,所以我們必須掐準點。”

    每個工地出車前,工程車公司都會先去交警、城管等部門辦備案,相關部門會選擇一條車流、人流相對穩定、居民區少一點的線路。但小朱說這些線路的路況都不是很好,所以每次開車都會特別小心。

    對于以后的打算,小朱說他目前還是想繼續開工程車,理由也很簡單,收入相對穩定。“我們公司有50歲的老師傅還在開的,現在已經比以前好很多了,以前需要計件拿提成有壓力,現在只需要每天按照公司交待,把活跑完,一個月收入基本都是穩定的。”

    不過,和老鄉一樣,唯一讓小朱擔憂的就是安全問題。“這一行算是高風險行業,也只能自己多注意,盡量慢一點。”

    所有交通參與者

    都要遵守交規

    相對其他城市,杭州對工程車管理還是比較嚴格的。早在2008年就試點對工程車進行GPS管理、辦理規定運輸時間和路線的通行證、安監部門的“特許通行證”、駕駛員每個月的安全教育等等。2011年7月,交警部門更是出臺嚴厲的處罰措施:未按規定時間和路線行駛、多次違法、超載、污損車牌、違反信號燈、外地車沒有報備及運輸單位和企業沒有落實交通安全責任,只要查到有7種行為之一的工程車一律扣車30天。

    昨天,錢報記者了解到,除了加大對工程車的整治力度外,杭州交警也在醞釀一場針對電動車的風暴行動,可能會對重點違法行為進行直接扣車處理。

    數據顯示,2014年,杭州全市涉及電動車的道路交通事故造成204人死亡,占全年道路交通事故總死亡人數的32.90%。電動車事故多發,跟其本身交通違法行為多也有很大關系。在涉及工程車的事故中,很多都跟電動車相關。

    本報呼吁,為了自己和別人的安全,所有的交通參與者都應遵守交通規則。而面對工程車這樣的龐然大物時,行人、騎自行車、電動車的,還是能避則避,關鍵時刻,等上一分鐘半分鐘的讓大車先過,性命要緊吶!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