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化 > 文化中國 > 正文

    上海文藝抗戰史料展呈現特殊戰場“戰績”(圖)

    《保衛盧溝橋》劇本封面

    《風云兒女》特輯內載《義勇軍進行曲》

    七八十年前,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廣大文藝工作者投身于火熱的民族救亡運動,擔負起了文藝抗戰的使命。上海作為近代中國文化藝術的中心,當時匯聚于此的大批文化名人和愛國人士亦紛紛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上海歷史博物館和民間藏家分別整理出一批文獻史料,展現了抗戰中一個特殊戰場的“戰績”。

    “文藝抗戰”史料充足

    “文鑄刀劍藝述歷史——上海文藝抗戰史料展”9月1日起在上海朵云軒藝術中心展出。展覽分為抗戰戲劇、抗戰電影、抗戰美術、抗戰音樂、抗戰文學、新聞出版六大板塊,展出展品110組件,其中大多數展品為首次展出。上海文藝工作者在淪陷區堅持戰斗,把文藝化作刀劍,與全國人民一起抵抗侵略者,譜寫了一曲曲血與火之歌,感動了近日到場的所有參觀者。

    110組件展品包括:1937年中國劇作家協會《保衛盧溝橋》劇本、《風云兒女》主角陸露明劇照、《保衛大上海》音像視頻及歌譜、上海劇藝社貼報簿、賀綠汀《嘉陵江上》唱片、1937年《非常時期漫畫》、1937年《救亡漫畫》創刊號等,立體、全面地展示了上海在全國抗戰文藝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展覽不僅展出了《義勇軍進行曲》首版唱片,還展出了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主題歌的救亡電影《風云兒女》的罕見海報。中英文電影簡介、設計成游戲棋的電影劇照等,足見當時文藝工作者為夯實全民抗戰基礎所作出的努力。

    據上海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胡寶芳介紹,1937年7月15日,中國劇作家協會在上海成立,很快創作并演出了話劇《保衛盧溝橋》,并在當月出版,推動了上海抗戰戲劇的蓬勃發展。當時,上海話劇界組織了13個救亡演劇隊,兩個留上海,其余11個去內地,《保衛盧溝橋》作為救亡演劇隊的保留劇目到各地演出,影響波及全國。后來田漢在南京為前方抗日戰士創作了四幕話劇《盧溝橋》。展覽特意將兩本“盧溝橋”劇本放在一起展出。

    展覽還展出了《風云兒女》演員袁牧之、陸露明等人的珍貴原版照片,更難得的是,有些照片上還帶有吳印咸的簽名。吳印咸是《風云兒女》的攝影師,他與劇組成員袁牧之、徐肖冰等人后來去延安創辦了電影團,在抗日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

    漫畫是抗戰宣傳主力軍,展覽展出了1937年《非常時期漫畫》、1937年《救亡漫畫》創刊號等。《救亡漫畫》編委后來組成漫畫宣傳隊內遷,到武漢又成立全國漫畫宣傳隊,繼續出版刊物。

    在抗日歌曲創作史上,上海音樂家也作出了重要貢獻。展廳中循環播放的《保衛大上海》音像視頻由劉雪庵作曲,劉雪庵1931年考入上海國立音專,與賀綠汀等被稱為黃自“四大弟子”。很多抗戰歌曲都由上海國立音專的師生創作,他們還創辦雜志《戰歌》刊登這些歌曲,包括劉雪庵的《長城謠》,夏之秋的《歌八百壯士》《思鄉曲》等。上海歷史博物館館長張嵐說,上海抗戰文藝的發展對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和文藝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有必要予以更多的研究關注。

    該展覽由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主辦,上海朵云軒文化實業有限公司協辦。展覽將持續至9月15日。

    民間藏家辦展呼應

    回味歷史,觸摸年輪,“‘那時上海’·沈國平藏品展”近日在陜西北路600號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展示咨詢中心舉辦。

    民間收藏家沈國平先生3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老上海題材的系列收藏和研究。與上海歷史博物館的展品相呼應,沈國平收藏有參演《保衛盧溝橋》明星的簽名照,還原了70多年前上海文藝界明星投身抗戰的史實。其藏品證明,1937年8月7日,《保衛盧溝橋》在南市區蓬萊大戲院公演,直至8月13日淞滬抗戰爆發。

    沈國平還珍藏著一本藍色布面的1938年出版的《上海一日》,記錄了上海淞滬抗戰的全過程,其中收錄有上海千名各界人士紀念八·一三淞滬抗戰的文章,反映了當時上海人民同仇敵愾、抗戰到底的決心和意志。

    記者 樂夢融

    文章來源:新民晚報 責任編輯:劉姍(實習)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