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山東 > 正文

    同窗談山東濟寧市長辭職:并非心血來潮

    同窗談山東濟寧市長辭職:并非心血來潮

    梅永紅

    長江新聞記者張晶發自武漢

    廳級干部辭職,外界嘩然。有人猜測梅永紅因為工資低離職,專業背景和資源較廣,和華大是“老熟人,下海好開展工作。

    梅永紅選擇了沉默。

    長江新聞(微信號:cjrnews)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無法聯系他本人,但是他莫逆于心的摯友,為我們細致講述了他們眼中的老梅。

    “辭職不是心血來潮”

    “昨天在同學群里知道的,我們都很震驚。”豐凱談起大學同窗的梅永紅辭職時,無法掩飾自己的驚訝,“大家也很遺憾,這么高的職位,本以為還會繼續往上走。”

    豐凱說,大家都不理解梅永紅為什么突然辭職,紛紛打去電話,梅永紅語態很平靜,只是承認了自己辭職,簡單說了句“自己還在外面,不便詳說”,就掛斷了電話。

    今年50歲的梅永紅到濟寧任職已近5年。2010年10月,他作為中組部從54個中央部委選派到地方任職的66名中青年干部之一,到濟寧先后任濟寧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后成為市長。

    梅永紅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農學專業,之后在農業、科技兩部委工作長達23年。轉任地方后,梅永紅全面主持濟寧市政府工作。幾乎沒有人懷疑,已經是正廳級干部的梅永紅沒有理由不在體制內繼續待下去。

    “我覺得他應該是考慮了很久,才慎重做出這個決定,不是心血來潮。”豐凱說,梅永紅性格偏內向,平時在同學群里常聊起家事,很少談工作,辭職一事一句也沒提過。

    此次辭職,“大概還是想回歸農業吧。”豐凱說,他做事認真,追求完美,是個有思想的人。

    有媒體報道稱,梅永紅辭職后將南赴深圳出任華大基因CEO。該公司號稱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研發機構。梅本人未回應此事。

    梅永紅的朋友圈轉載過一篇文章《永遠保持隨時可以離開的能力》。文章中提到了公務員的生存狀態,大意是公務員抱怨的多,辭職的少,因為在體制內“舒服”了太久,旱澇保收,失去了隨時離開的能力,“其實如果你始終保持這種能隨時離開,并且離開之后能過得比現在更好的能力,也就給了你一種無欲則剛的底氣”。

    “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應該是在做事業,是有理想的,能夠表現獨到的視野,比常人更多一份執著,有著強烈的責任感。”

    這是梅永紅在濟寧任職期間說過的一句話。也許從那時起,他已經為自己埋下離開的伏筆。

    讀大學時每月24.5元生活費

    梅永紅在接受南都采訪時,曾說自己每天工作都在10個小時以上,早上8點出家門,很少在晚上8點前能進家門。每天工作10個小時是常態,而且幾乎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一個月7000元工資,下面縣長、縣委書記等工資只有3000多,還不如打工掙得多。

    梅永紅辭職后,這段訪談再次被公開,他被輿論理解為因工資低而離職。

    “他不是那樣的人。”梅永紅大學時同寢的舍友王洋說。

    “他對自己生活的要求很低,有時候回華農,都不直接找學校,叫上好朋友隨便找個小餐館吃飯。如果我提前知道,肯定會按規格接待,但他就是不想麻煩學校。”梅永紅母校華中農業大學一名干部說。

    王洋說,梅永紅曾親口告訴過自己,在濟寧的這五年,他從來不允許任何官員到家里拜訪,禮品一概不收,這是他給自己定的鐵律。

    在王洋的印象中,老同學梅永紅是他“見過的最不像領導的領導”,從不講究穿著,“去年國慶節回黃梅老家時,他拎著幾個包裹,一個人坐火車到了武漢,秘書和司機都沒跟著,到站才給朋友打電話,讓朋友把自己送回了家”。

    梅永紅家中還有老母和弟弟,住在老小區里,梅的弟弟在黃梅打工,弟媳一人在家照顧母親。梅每次回家總少不了給母親買補品。

    梅永紅念書時的拮據至今令王洋印象深刻。1983年9月,梅永紅考入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農學專業,每個月24.5元的生活費,家境好的學生還可以從家里得到幫助,但對于梅永紅而言,從家里拿錢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冬天的武漢陰冷潮濕。梅永紅是襯衫套著襯衫,套了好幾層,他沒有毛衣。

    梅永紅大學期間還擔任學校《華農青年》的主編,文筆頗受學生喜歡。

    據《齊魯晚報》報道,熟悉梅永紅的人士回憶,梅永紅屬于學者型官員,講話時經常脫稿,就某一個領域展開陳述,技術和人才是他經常被提到的兩個關鍵詞。

    公開資料顯示,梅永紅主政濟寧的5年間,在煤炭產量沒有增加、價格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濟寧全市經濟總量翻了一番,地方政府收入增長一倍多。先進制造業超過煤電產業,占據主導地位;高新技術產業包括工業增速、農業增速超過GDP增速。統計顯示,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40多家選擇在濟寧投資興業。

    對于梅永紅而言,這些都已成為過往。

    (應受訪者要求,豐凱、王洋均為化名)

    鏈接:梅永紅2015年3月在談資源城市轉型時曾多次提到知識產權、研發、人才:

    今天我們在談一個觀點,就是要從傳統的投資擴張的模式轉變到創新驅動的模式上,實際上最核心的就是圍繞知識資產,包括我們剛才講的,科學技術、人力資本、圍繞這個來展開,而且這樣一種形態,或者是這樣一種發展狀態它一定是可持續的,一定是更為健康的。

    所以濟寧這些年圍繞這樣的轉型,我們是做了很多文章的。比如說,我們構建了一系列的高端的研發平臺,或者是研發服務業平臺,近幾年來政府搭建的公共研發平臺就達到了17個,包括構建的國家級的研發平臺。還有我們省的,我們市的,也包括我們企業層面上的研發平臺已經達到了17個。這些研發平臺就為很多的人和很多的產業提供了很好的研發的支持。

    另外還有就是我們對人才的重視,高端產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才,這些年來,我們濟寧在為人才提供服務,引攬高端人才方面我們是不遺余力,做了大量的工作。現在僅是國家級的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在濟寧落戶就已經達到了16個,這個可能放在我們的一線城市算不了什么,但是在濟寧這個城市,這個數字還是非常可觀的。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們對人才的態度,對人才的重視。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