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科普秦州 > 科普秦州 > 正文

    好老師黎富炎:20年幫扶60貧困生 救助60車禍傷員

    如果這個時代需要沉默的好人,來自茂名的黎富炎就是其中之一。

    山區(qū)小學老師、樣貌平平、家境拮據,按照世俗的眼光,黎富炎遠談不上成功,但在他身上,“善良”可以通過量化來呈現——他今年不過40歲,生命中卻有20年都用于行善。這20年里,他先后資助幫扶60多名貧困學生讀書,連續(xù)6年中秋節(jié)為貧困學生送月餅,為改造兩所老區(qū)小學爭取資金200多萬元,志愿服務時間超過2000小時。在“扶不起”的今天,他還救助了超過60名車禍傷者。善意似乎已經成為了這位中年男人的一種本能。

    今年夏天,黎富炎榮登“中國好人榜”,當贊譽和敬意洶涌而至,好人黎富炎卻只有兩個愿望:繼續(xù)做好人好事、在荒田上種滿蓮花。

     扶貧救困,學生們的“第二父親”

    黎富炎一家不過三口,逢年過節(jié)家里卻能聚齊二三十人,他們都是黎富炎救濟過的學生,在這些孩子心里,黎富炎是“第二父親”。

    作為信宜市池洞中心小學的一名教師,黎富炎家境并不寬裕,但從任教師以來,他堅持用微薄的工資資助幫扶貧困學生讀書,并積極籌集善款救助患危重病特困生。

    在黎富炎救助的眾多“孩子”中,孤兒羅智滿就是其中一個。十多年前,羅智滿的父母雙雙去世,年僅9歲的羅智滿一人獨居,無依無靠。

    黎富炎還記得羅智滿當時的模樣。“他住一間比較殘破的房子,原來他是跟阿嬸吃飯的。因為他的家庭教育比較缺失,有時會跟阿嬸鬧意見,也沒飯吃。當時也沒有孤兒補助之類的。”

    他陪著羅智滿聊天,讓羅智滿跟老師們在一起吃飯,甚至主動邀請羅智滿與自己同住,悉心照料羅智滿的起居飲食至到六年級。為了讓羅智滿得到更多學習機會,黎富炎不辭勞碌奔波,聯系幫扶單位,資助他讀書,直到中職畢業(yè)。

    “逐漸感化他,后來就感覺到這個孩子變了很多。”如今,羅智滿已經21歲了,早已畢業(yè)出來工作,提起他,黎富炎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記者了解到,黎富炎的救助對象不僅是孤兒,得知池洞鎮(zhèn)新洞村殘疾之家羅超熙的子女肌肉萎縮癥都無法站立,只能爬行時,黎富炎非常同情,多次前往羅超熙家看望慰問,并聯系市紅十字會等市直單位,共籌集到3萬多元善款送到羅超熙。在多方聯系支持下,中山大學附屬一醫(yī)院愿意免費給羅超熙尚未發(fā)病的子女作檢查治療,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黎富炎親自戶送孩子們到廣州,從檢查到返程,像父親一樣全程陪護。

    如今,已有60多個孩子受到過黎富炎的幫助,時間久遠,有的孩子漸漸失去聯系,有的孩子依然在身邊。“這兩年新增了二三十個(幫助對象)左右,我經常會把他們集中到一起包餃子或者表演節(jié)目,都聯系。”黎富炎笑言,懷鄉(xiāng)現在有個“愛心屋”,這里是貧困孩子集中的地方。每逢過年過節(jié),黎富炎就會帶著孩子們坐在一起做飯或講講生活的故事。“有什么問題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也建立了一個QQ群,有時間的話就會把這些孩子和我們的隊友集中在一起開交流會。”

     連續(xù)六年中秋為貧困孩子送月餅

    身處大城市的人們,或許已體會不到一塊月餅的珍貴,但對貧困兒童、孤兒們來說,月餅不僅是節(jié)慶美味,更意味著被人珍視和關懷。

    6年來,黎富炎堅持和志愿者一起聯系商家,給有需要的孩子們送去愛心月餅。“我們會去問一些商家,看他們肯不肯贊助我們一些月餅,送給那些貧困孩子,因為他們沒有月餅吃。有很多商家是支持我們工作的。也有一些商家會說‘我們現在也沒有月餅啊’。”

    從最初的不被理解,到如今商家主動上門要求送上月餅,背后的轉變與黎富炎的努力密不可分。黎富炎絕不愿讓貧困兒童感到低人一等,送給孩子們的月餅“都是盒裝的、精裝的”。

    他的慷慨遠不止一塊月餅。黎富炎成立了信宜市池洞鎮(zhèn)銅鼓嶺志愿者服務點,為過往司機免費提供停車休息場所。此外,作為信宜最早的紅十字會志愿者之一,信宜市紅十字會志愿者服務隊還沒成立,黎富炎就要報名當志愿者,服務隊成立后,黎富炎鼓勵身邊的親友加入,幫助組織“防災減災急救”知識培訓班;協助實施 “送眼鏡送光明行動”以及“扶貧助學行動”;和志愿者一起去慰問救助鎮(zhèn)隆“雙性”兒童;積極籌集善款參加紅十字會“暖冬行動”,并帶頭進行義務獻血,累計服務時間超過2000小時。

     無畏訛詐,20年救助60多名車禍傷者

    在黎富炎的行善對象中,車禍傷者是最特殊的群體。

    盡管我們不愿承認,但當救人反被訛詐的戲碼一再上演,敢在路上扶起車禍傷者的人越來越少,行善似乎成了一件要與風險和欺詐相博弈的行為。

    可黎富炎不怕。

    “社會上的確存在極少數泯昧良心的人,但我們自己可以選擇做一個有良心的人。”

    黎富炎往返學校需要走很長的公路,該路段是事故多發(fā)路段。去年4月15日的清晨,207國道信宜市池洞鎮(zhèn)銅鼓嶺路段發(fā)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名40多歲的中年男子在駕駛摩托車途中不慎沖下路邊水溝,傷勢過重無法報警求助。兩個小時過去了,一些路過的司機見此并未停下施以援手,傷者躺在路邊鮮血直流。正從此經過的黎富炎果斷停車,第一時間報警并將傷者送往池洞鎮(zhèn)中心醫(yī)院,傷者最終得到及時救治而脫離生命危險。

    “當時也沒考慮太多,只想著趕快救人。”說起當時的情形,黎富炎表示,銅鼓嶺路段過往車輛車速較快,而行人卻極少,在沒人見證情況下獨自救助傷者,有可能會被誤會為肇事者,且停車的地方也很危險,“但是看見有人受傷了,我也顧不了那么多,只想著先救人再說。”

    黎富炎說,他開車將傷者送到池洞衛(wèi)生院時,剛好傷者的一個親戚來到衛(wèi)生院看病,他便囑咐該親戚通知傷者家人來衛(wèi)生院。上午9點,傷者的妻子來到醫(yī)院,黎富炎得知傷者家庭很困難,他的妻子也沒帶什么錢來,就把身上僅有的幾百塊錢拿出來給傷者當醫(yī)藥費,才放心回去上班。

    這并不是黎富炎第一次救助車禍傷員,據他回憶,九五年參加工作時開始幫助這些傷者,1996年的一天,有人發(fā)生車禍,黎富炎獨自把傷者拉出路面的時候,一輛大車就從傷者摔下來的地方碾了過去。提起當年,黎富炎至今感到萬分后怕,“不拖走的話就會被大車壓到,(車)很快,大概只有三十秒左右。”

    20年來,黎富炎熱心救助了60多位車禍傷者,但當中僅有一兩個與自己成為了朋友,其他人皆不知道救命恩人就是黎富炎。“一般送到醫(yī)院我就走了,有需要的話我就報警,由救護車來處理。”

     想在荒原上種滿蓮花

    在信宜,黎富炎有個不那么動聽的名字——化緣校長。

    妻子同是小學教師,黎富炎家庭收入平平,他能夠自掏腰包救助學生,卻很難僅憑自己的力量改善山區(qū)學校落后的辦學條件。

    “化緣校長”的名頭來自他募捐200萬元改造學校的義舉,在山區(qū),200萬元絕非一朝一夕可得的小數字,全靠黎富炎一點一點地募捐回來,他至今非常感激那些愿意出錢的好心人們。“遇到的困難很多。找贊助的話很難找,經常吃閉門羹,不過大多數人對我們工作還是支持的。”

    黎富炎還記得,募捐過程中有個茂名離休干部,當其聽要改造學校的情況,立即給了三萬塊錢。在2000年,這筆錢相當可觀,為了保險起見,黎富炎和村支書騎摩托車趕到茂名領取善款。不久后,有個老板也聽說此事,叫黎富炎買地把學校球場建起來,不僅出了五六萬元,還特意幫忙把學校球場鏟出來,這讓黎富很是感動。

    在眾多好心人的共同努力下,善款用于改造池洞鎮(zhèn)兩所老區(qū)小學,“現在情況好很多,原來比較破爛,地方比較窄,現在校舍修整了,學校面積比原來擴大了很多,設施也比較完善了。”黎富炎說。

    20年里,也有人不理解黎富炎的行為,為什么要做好人好事?是不是想出名或有其他目的?

    “有時做好事不是當事人不理解,而是旁邊的人不理解,其實我做好事不是刻意的,好像路上你遇到有人出車禍,還有那些貧困孩子,遇到了就會幫幫他。”當自己的善舉不斷登上新聞,黎富炎曾感到苦惱,擔心別人會誤解自己的初衷。“其實我也想低調一些,但有人告訴我,你能夠上新聞、上報紙,把自己推出去作為一個榜樣,可以傳遞一個正能量,所以后來我就不介意這個問題了。”

    所幸,妻子十分支持黎富炎。在她眼里,黎富炎是個善良的人。提起妻子,黎富炎的聲音里盡是溫情:“沒有她的支持我什么都做不了。”夫妻倆的兒子已經上六年級了,黎富炎有時間也會帶著兒子一起做好事。

    好人黎富炎有兩個愿望。第一個愿望很樸素——想幫助更多的人,想帶動更多人去做好人好事。

    第二個愿望美極了,也詩意極了。黎富炎告訴記者,如今在信宜和周邊地區(qū),許多人外出打工,種上的田地不足原來一半,越來越多田地拋荒,尤其是山區(qū),泥潭和水田拋荒較多。“我有一個理想,可能你們都覺得很離譜。如果有水的話,我想在這些丟荒的地里都種上蓮花,這樣農民又有收成,風景還優(yōu)美。”

    現在,黎富炎已經開始著手實現他的“蓮花夢”,計劃今年先普及一些,再看看當地農業(yè)局和政府有沒有相關補助。“種蓮花的成本不高,我已經準備好銷路了。”(文/羊城晚報記者 王田歌)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關鍵詞: 經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