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國學 > 儒道文化 > 正文

    西周禮樂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源流(圖)

    《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國學流變與傳統價值觀》陳來  《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國學流變與傳統價值觀》陳來 著

    任何一種文明在歷史長河中能發展、壯大,并且走向成熟與輝煌,必定有其獨特的價值觀作為支撐,中華文明也同樣如此。中華文明中的傳統價值觀,并不是哪一個人提出來的,而是在漫長的歷程中孕育出來的。當中華文明的傳統價值觀形成之后,對于中國歷史的作用是巨大的。《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國學流變與傳統價值觀》一書,對于我們清晰、系統地了解中華文明與傳統價值觀,提供了思想上的借鑒。

    本書作者陳來,現為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國學研究院院長。除了本書之外,他還著有《東亞儒學九論》《孔夫子與現代世界》《回向傳統》等著作?!吨腥A文明的核心價值:國學流變與傳統價值觀》一書,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主要內容:一是中華傳統價值觀,討論其哲學基礎、傳承與發展,關注其對當代社會的影響。二是國學相關問題,關涉國學概念、流變,及其近代國學研究的發展、國學名家與大師。書中收錄的文章,是根據他近年來在國內外高校數次演講報告的基礎上整理而成。因此,本書的內容既有學術性,又有針對性;文辭既重準確性,同時也不乏通俗性。

    當前,有學者喜歡套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認為中國古代沒有哲學,也沒有一以貫之的哲學理論與流派。但是這并不代表中國沒有思想智慧,相反中國有著深厚的哲學傳統,只是由于語境的差異,中國文獻典籍中沒有哲學一詞而已。陳來在本書“中華文明的哲學基礎”一文中認為:“中華文明的哲學基礎主要體現為宇宙觀,這與西方近代以來的機械論的宇宙觀相比,中華古代文明的哲學宇宙觀是強調連續、動態、關聯、關系、整體的觀點,而不是孤立、實體、主客二分的自我中心的哲學。”從這種有機整體主義出發,宇宙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每一事物都是在與他者的關系中顯現自己的存在和價值。正是這種宇宙觀的中國哲學,為中華文明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思想之源。

    中華文明是在長江、黃河流域發展起來的文明,這種文明在早期時,與農業生產、親族血緣緊密相關。除了中華文明,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都因為宗教信仰、生態環境、戰爭入侵等原因而不復存在。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中華文明歷經數千年而血脈不斷?其中主因,就是中華文明傳統價值觀的魅力。

    本書“中華文明的價值觀與世界觀”一文中,陳來簡要梳理了中華文明演化脈絡之后,對于中華文明內在的價值發展進行了層層入理的剖析??鬃邮侨寮宜枷氲募蟪烧?,不少人誤以為他就是儒家思想的開創者,其實并非如此。因為孔子本人的思想主張在很大程度上,是西周文明思想的繼承者。陳來認為:“儒家思想的真正締造者,是西周禮樂文化”。西周文明在經過夏、商之后的發展,形成比較穩定的精神氣質,主要體現在“崇德貴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親的倫理文化、文質彬彬的禮樂文化、天民合一的存在信仰和遠神近人的人本取向”。儒家思想及其倡導的人文精神,是中華文明自身連續發展的產物,體現了夏商周三代傳衍的傳統及其形成的精神氣質。儒家所奉行的核心價值觀,成為中華文明價值觀的核心。

    而最能體現儒家核心價值觀之要義的,簡要地講就是崇仁、尊禮。仁是自我對他人的關懷和愛護,或對他人施以恩惠。就字面而言,“仁”字的左邊是人,右邊是二,表示二人之間的親愛關系,所以談到仁,必然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一個人若獨居閉戶,是談不上仁的。而仁的概念在孔子之前,是指對雙親的愛,但是孔子、孟子強調仁者愛人,仁漸漸變化為普遍的仁愛。仁愛的對象從家庭擴展到社會乃至對自然的愛護。在陳來看來,仁的實踐有其原則,就是忠恕之道。恕也就是孔子所言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種原則是充分尊重對方而不會把自己的各種想法主張強加于他人。

    在儒家眼中,道德是在人與人交往的具體行為中實現的,這些行為的共同模式則是禮。禮是相互尊重的表達,也是人際關系的人性化形式。盡管禮在文獻典籍中有多種解釋,而古語中的“禮尚往來”,就強調了雙方交往中的某種規則和規范。中國自古都是禮儀之邦,盡管禮儀的形式在不同歷史時期各不相同,可是禮的精神原是一以貫之的。陳來認為:“中華文明的禮是以敬讓他人為其精神,以溫良恭儉讓為態度,以對行為舉止的全面禮儀化修飾與約束為其目的的文明體系。”今天,禮不僅對個人修身有其意義,對社會更有提升精神文明層次的效能。而在外交關系里,“好禮”則體現了尊重他國和人民的行為方式。

    長期以來,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以完全不同的形式朝前發展,并且形成各自的價值特征。但是這種價值特征,并沒有先進與落后之別,而與各自的文化傳統有緊密關系。陳來在書中旁征博引,他從中西方比較的視角進行論證之后,認為中華文明有幾個方面的價值特征:責任先于自由,義務先于權利,社群高于個人。中華文明核心價值中所強調的仁愛原則、禮教精神、責任意識、社群取向,以及對王道世界的想象與實踐,貫穿于中國漫長的歷史,彰顯出中華文明對關聯性、交互性倫理的特別重視,以及對多樣性和諧的特別推崇。

    中華文明的傳統核心價值不僅在古代的東亞世界廣受認可,在當今時代的國際關系、社會治理以及公民道德修養等方面,依然具有極大的探索的空間。我們只有深入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對中華文明的價值自信,才能更好地培育和踐行全社會大力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文/陳華文

    netease 本文來源:南方日報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