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美食 > 健康飲食 > 正文

    飯后百步走能活99?并非所有體質都適合

    年近六十的魯大爺一直堅信,越是到了老年越要堅持運動,可以讓身體遠離疾病。

    兩年前他開始出現腿疼的現象,為了緩解疼痛,他每天都要出去快步走,希望能通過鍛煉恢復健康。

    昨日,遼寧省人民醫院血管疝外科主任吳丹明教授表示,有些下肢疼痛是出現了血管疾病,實際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通過運動得到緩解。

    腿發涼麻木,活動活動可能會更糟

    魯大爺已經快60歲了,有高血壓、高血脂和二型糖尿病,更是從十幾歲就開始吸煙,現在平均一天20支香煙。

    大約兩年前,魯大爺突然發現自己的腿不像以前那么靈便了,總是感覺一陣陣的發麻,用手一摸腿也是冰涼的,有時還會疼。他以為是自己運動不夠,開始有意識地加強室外體育鍛煉。

    白天會出去遛彎,晚上飯后也會跟一些老鄰居一起出去快步走,不僅消食還能強身健體。

    可堅持了一段時間,他發覺腿越來越沉,疼痛越來越明顯。前陣子哪怕出去慢走,頂多走200米,腿就疼得無法走路了,只有停下來休息一會兒,這種感覺才會逐漸消失。他以為自己是年輕時干活累著了得了腰脫,自己買點藥吃但不見效,直到自己用手摸左腳背的動脈都感覺不到脈動了,才害怕。

    家人帶他來到遼寧省人民醫院血管疝外科檢查,確診是雙下肢動脈硬化。

    適當運動,可減少動脈硬化發病率和死亡率

    雖然適當的運動可以讓人們得到更加健康的體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體育鍛煉。

    遼寧省人民醫院血管疝外科主任吳丹明教授告訴記者,下肢血管疾病的患者,因為對疾病的不了解,在實際生活中,往往為此產生疑慮:下肢活動后出現不舒服癥狀,到底適合不適合體育鍛煉?

    調查資料表明,現今從事體力勞動者,動脈硬化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低于靜坐職業者。運動和體力活動可使血清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顯著降低,增加體內熱能消耗,提高脂蛋白活力,提高抗動脈硬化脂蛋白含量并促進機體代謝,增加側支循環建立。

    因此不是得了下肢血管疾病就不能鍛煉了,而是要選擇適合的運動。吳丹明表示,最好要根據個人特點和興趣愛好選擇適合病情的運動項目,主要有散步、跑步或活動平板鍛煉及伯格運動。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