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專題 > 正文

    黑洞有多黑

    圖為美國NASA繪制的巨型黑洞概念圖。資料圖片

    黑洞即演變到最后階段的恒星,由中子星進一步收縮而成,有巨大的引力場,使得它所發射的任何電磁波都無法向外傳播,變成看不見的孤立天體。人們只能通過引力作用來確定它的存在,所以叫作黑洞,也叫坍縮星。

    射向黑洞的光無論有多強,都會被黑洞全部“吞噬”,不會有一點兒反射。1798年,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就根據牛頓建立的力學理論推測:“一個直徑像地球、密度為太陽的250倍的發光恒星,在其引力作用下,將不允許它的任何光線到達我們這里?!?/p>

    11.2千米/秒的速度是地球的“逃逸速度”,618千米/秒是太陽的“逃逸速度”。如果一個天體的逃逸速度達到了光速,那么就連光線也不可能從它那里逃逸出去了。這樣的天體就是黑洞,它的基本特征是有一個封閉的邊界,稱為黑洞的“視界”。外界的物質和輻射可以進入視界,視界內的東西卻不能逃逸到外面去。

      在20世紀70年代,英國科學家霍金等人以量子力學為基礎,對黑洞做了更縝密的考察,結果發現黑洞會像“蒸發”那樣穩定地往外發射粒子??紤]到這種“蒸發”,黑洞就不再是絕對“黑”的了。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