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娛樂 > 明星 > 正文

    術爺讀票房:算筆賬,到底哪部華語片最賺錢?

    騰訊娛樂專稿(文/喻德術 責編/蕭頎)

    最近一段時間,內地電影市場發生了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票房井噴,各種紀錄被刷著玩兒,街頭巷尾也都在談論票房,這不禁讓人心生好奇:這其中到底哪部影片賺錢最多?

    截至7月26日,《捉妖記》票房已達13.5億,超過《人再囧途之泰囧》的12.67億,刷新華語影史票房紀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6.7億,超過《功夫熊貓2》的6.17億,刷新內地影史動畫片票房紀錄。《煎餅俠》也已突破8.5億,總票房最低10億起步。

    而在此之前,《泰囧》、《西游·降魔篇》、《心花路放》和《西游記之大鬧天宮》都在國內拿下了10億以上票房,《智取威虎山3D》和《澳門風云2》單片票房也都在8億以上,都曾轟動一時。

    但是,票房越高并不意味著賺錢越多,因為各個影片的成本不一樣。而有關成本這個事情,即便是同一部影片的投資,也往往會有無數個版本,片方公布的是一個數字、媒體報道的是另一個數字、坊間流傳的更不相同。

    因此,本文有關哪部影片賺錢最多的測算,只是一個大概而已。但望各方人士被算多了不要驚喜,被算少了也不要生氣,一笑置之。

    不過筆者想要強調的是,在一個絕大多數人都“向錢看”的年代,誰賺錢最多,并不意味著它對中國電影的貢獻就最大;這就像一個人社會貢獻的大小,跟他有多少錢是兩碼事。

    術爺讀票房:算筆賬,到底哪部華語片最賺錢?

    雖然《泰囧》締造的票房紀錄已被打破,但目前影片仍保持著最賺錢電影的稱號

    科普一下

    片方只能拿到總票房的30%多

    《捉妖記》票房沖向20億,不排除有人天真地以為這些錢都歸投資方所得,這里再次科普一下中國電影票房的分成方式。

    一般情況下,每100元票房,需要上交電影專項基金5元,收稅3.3元,院線和影院分成約為50%,發行代理費約為5%-10%。也就是說,作為投資方,一般只可以拿到總票房的30%出頭,姑且統一按1/3計算。

    需要說明的的是,一些影片的投資方為了鼓勵影院增加排片,經常會主動降低自己分成的百分比,這就是所謂的“返點”,一般在3%-5%左右,本文暫且不論。

    同時,一部影片除了制作成本,往往還需要數額不菲的宣發成本。不過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影片的新媒體版權高漲,今年單片已經突破4000萬人民幣,姑且讓這些影片的新媒體版權、產品開發和海外票房去抵消宣發成本吧,本文只按制作成本計算。

    術爺讀票房:算筆賬,到底哪部華語片最賺錢?

    憑借低成本優勢,《煎餅俠》有望成為最賺錢的華語片

    分析

    《煎餅俠》有望榮膺最賺錢電影

    盡管《捉妖記》、《煎餅俠》等片的票房扶搖直上;但如果要說賺錢,極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恐怕還是《泰囧》最多——除非《煎餅俠》總票房超過13億。

    這部由徐崢執導并主演,黃渤和王寶強等人聯合主演的喜劇于2012年底上映,一度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事件,萬人空巷,最終票房以12.67億收官,創下當時的歷史新紀錄,直到上周末才被《捉妖記》打破。

    不僅票房極高,《泰囧》的制作成本也控制得極好,只有3000萬左右。因此就這一部影片,就為制作方帶去了大約3.88億凈利潤,排在所有影片之首。

    正在熱映的《煎餅俠》則是另一個掘金大戶。目前其累計票房已超過8.6億,最后姑且只按12億計算,但由于其制作成本只有2500萬,凈利潤可高達3.75億,距《泰囧》只有一步之遙。如果其累計票房超過13億,凈利潤可達4.04億,超過《泰囧》位居歷史第一。

    相比之下,已經創造了華語片票房紀錄的《捉妖記》目前累計票房已超過13.5億,總票房直奔20億而去,但由于其制作成本高達3.5億,仍然不是史上最賺錢的電影。

    術爺讀票房:算筆賬,到底哪部華語片最賺錢?

    《捉妖記》的大賣不僅證明高成本巨制的吸金力,更提升了電影制作水準

    結語

    對中國電影的貢獻并非由票房高低決定

    《泰囧》、《煎餅俠》等片以小搏大,成為史上最賺錢的影片,令人羨慕不已;但如果說到對中國電影的貢獻,卻并非單由票房而決定。

    業內人士認為,多出現一些以小搏大的影片固然值得欣喜;但這類影片太多,并不足以推動整個華語電影工業前行。這個時候,那些耗資巨大、制作水準較高的影片,盡管沒能獲得最高利潤,也值得讓人尊敬,因為是它們在提升整個華語電影工業的水準,比如《捉妖記》。

    實際上,《捉妖記》制片人江志強在這一點上看得很清楚,他在接受騰訊娛樂專訪時坦言,盡管影片耗資巨大,上映前又前途未卜,但他并沒有過多擔心:虧就虧了,只要自己做出了對得起觀眾的影片就行。“有錢以后就多拍幾部(電影),沒錢就少拍幾部。”

    而之所以有這個底氣,除了江志強人生態度的豁達,更重要的是《捉妖記》代表了華語電影的全新制作水準。如果這種電影虧了,那是觀眾的不幸,因為以后再也沒有人愿意花大價錢去冒險了。

    《太平輪》導演吳宇森也說,好萊塢的六大制作公司即便冒著巨大的投資風險,也還是會去嘗試那些耗資數億美元的豪華巨制:“他們會把從別的影片身上賺到的錢,用到這些大片身上,因為只有大片才能提升工業水準。”

    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向那些耗資巨大、制作質量過硬但又賺錢不多的大片致敬,向這些大片幕后的電影人致敬。

    《捉妖記》江志強專訪 要把賺到的錢都“還”給觀眾截圖

    《捉妖記》江志強專訪 要把賺到的錢都“還”給觀眾

    時長:18'40''

    播放:30074

    來源:騰訊視頻

    《捉妖記》江志強專訪 要把賺到的錢都“還”給觀眾關閉自動播放相關專輯 推薦視頻: 收起視頻

    正在播放

    作者介紹:

    喻德術,騰訊娛樂資深電影記者,從業超過十年,是國內最早專注于電影產業報道的記者之一。代表作有《貴圈:小鎮青年撐起中國電影半邊天》、《引進片份額或于2017年全面放開》等,曾獲藝恩咨詢2014年度中國“最佳文娛記者”稱號。

    個人口號:讀透票房,與中國電影同行

    術爺讀票房:2015票房破200億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娛樂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