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江蘇 > 正文

    江蘇貪官落馬前頻上交財物 上演“廉戲”仍被查

    江蘇貪官落馬前頻上交財物 上演“廉戲”仍被查

    陳善樂(右)在訊問筆錄上簽字2015年8月4日,由江蘇省鎮江市經濟開發區檢察院偵查終結的句容市原副市長陳善樂受賄案,在鎮江市中級法院開庭審理,庭審過程在“江蘇法院庭審直播網”上同步直播。于是,陳善樂,這個昔日句容市寶華鎮開發建設中的“弄潮兒”,又一次成為當地干部群眾關注的對象。

    法庭經審理認定,陳善樂利用職務之便,為他人牟取利益并多次非法收受錢物折合人民幣534萬余元。鑒于其具有立功表現,認罪悔罪并退出全部犯罪所得,最終判處其有期徒刑十年,并處沒收財產100萬元。

    一個原本前途光明的年輕處級干部,就這樣沉淪為罪犯,讓人唏噓不已。

    能人

    當年,在江蘇省句容市很多干部眼里,描述陳善樂只需要兩個字——“能人”。

    出生在一個易旱缺水小山村的陳善樂,幼時上有兄姐,下有弟妹,全家七口人全靠父母種田為生。父母常去借米下鍋,自己穿哥哥舊衣服長大的貧苦記憶,讓參加工作之初的陳善樂懂得珍惜機遇,努力改變命運。也正因為此,他33歲就擔任句容市春城鎮鎮長,在白兔鎮短暫任職后,37歲又調到句容市開發建設的“橋頭堡”——寶華鎮,擔任寶華鎮黨委書記、寶華山國家森林公園管委會主任、寶華新城管委會主任,仕途進入順暢的上升通道。

    在寶華任職的六年多,陳善樂趕上了南京東擴戰略和句容市委、市政府“五大板塊”戰略的實施,這給了他一展身手的舞臺。南京發展的強大輻射,對接句容的順勢而上,使寶華地區城市化建設以日新月異的速度發展。身為寶華地區黨政主要領導,陳善樂那些年確實是“蠻拼的”。

    在高強度的工作中,陳善樂展示了較強的工作能力。很快,寶華新城一大批道路、場館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全面開工,一大批房地產項目相繼開發,就連南京自來水、天然氣、公交車也陸續接通至寶華,寶華的電信固定話機在江蘇省創造性地開通了“一機雙號”,“寧句同城”一步步變為現實。同時期,寶華地區的財政收入也由0.32億元飆升至3.9億元,每年向市里貢獻數億元的土地凈收益。2011年,陳善樂功成名就,被組織上任命為句容市副市長。

    寶華從小鄉鎮變為繁華都市,看著自己治下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紅紅火火的發展成果,陳善樂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時冒出來的還有一種自居“功臣”的感覺。而每當想到這一切自己功不可沒,另一種失落、失衡感就在他心中潛滋暗長。

    看著一個個億萬富翁涌入寶華,有的攬下一個建設工程就能輕松賺取千萬元,有的靠自己協調形形色色的矛盾就能省下上億元,陳善樂眼花了,認為自己與他們相比,付出的汗水更多,站在他們身邊卻是一副窮酸相,未免自慚形穢。和老板們打交道久了,陳善樂對他們的富足生活更加心向往之,力爭在消費水準上與他們看齊。奢侈的生活必然要靠經濟實力支撐,陳善樂雖官居寶華地區的“一把手”,可畢竟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務員,其工資收入根本擔負不起奢華的消費。

    陳善樂知道,手中的權力就是搖錢樹。有了錢,面子和排場自然就有了。當然,他也很清楚,以權換錢是觸碰高壓線,很危險。糾結矛盾之下,他竟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只要不開口索賄,逢年過節收些主動送上門的禮品禮金,應該沒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陳善樂不再羞羞答答,春節、中秋、端午全都成了他收禮的盛大節日。老板們雖然生活光鮮,可要在寶華地面上承攬道路工程、建設安置房、經營企業、支取工程款、協調各種矛盾,哪一樣都得求助于陳善樂。于是,每個節日前后,陳善樂的辦公室都會人來人往,沒有人空手進門。數目過大的賄款陳善樂不敢收,他從來沒有一次收受幾十萬元、上百萬元的賄款,但長年累月收個不停,其總數也已遠超百萬。

    在向陳善樂行賄的眾多老板中,過年過節跑動最勤快、令陳善樂印象最深的,當數鎮江本地一個工程承包商陳某。陳善樂剛到寶華任職不久,兩人就經人介紹相識。從2005年春節到2012年中秋節,陳某逢節必送,前后十多次向陳善樂“進貢”幾十萬元。陳善樂起初羞羞答答,后來半推半就,最后習以為常。拿人手短,陳善樂對陳某極力照顧,使其獲得豐厚回報。寶華鳳壇小區安置房部分工程、寶華森林公園“雙清雙美”工程、龍蜀路部分路段重建工程,讓陳某賺得盆滿缽溢。

    洗卡

    逢年過節給陳善樂送節禮的老板,大都喜歡在送上大把現金的同時,附帶“孝敬”一些商場購物卡。數年積累下來,數量也頗為龐大。案發后,法院審理查明購物卡案值達215萬余元。

    犯罪分子為使犯罪所得合法化,總要想方設法“洗錢”。陳善樂對老板們送來的購物卡喜憂參半,考慮到家庭消費用不了多少,且過多過頻使用也太顯眼,容易引起別人議論,必須想辦法“洗卡”。開動腦筋后,他很快練就了一套“洗卡”功夫。

    原來,陳善樂從老板們送卡給自己的行為中挖掘到“商機”,想到這些老板反正要購買購物卡送人,在哪買都是一樣。于是,他觍著臉找到一些老板,試著將一沓卡遞過去表明用意。對方一看,正好賣給陳善樂一個人情,二話沒說一手付錢、一手收貨。于是,一些購物卡在陳善樂這個“中轉站”短暫停留后,又變成大把的鈔票。

    除了卡,還有煙酒。陳善樂也不會讓這些禮品閑著。為掩人耳目,他“多措并舉”,一會兒請自己熟悉的老板幫忙處理,一會兒托酒店的熟人寄賣,一會兒又開小賣部銷售。后來,他認為在句容本地處理煙酒目標還是太大,便跑到南京物色到一家偏僻的小賣部,將其作為一個相對固定的煙酒變現點。

    在寶華任職期間,陳善樂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招商引資。外出考察、洽談時,陳善樂用到自己秘書的地方并不多,常伴其左右的都是他信任的老板。在他眼中,這些老板儼然是自己的“二秘”。

    陳善樂讓老板陪同考察,倒不是為了講排場,而是因為有老板在列,沿途自然會有人招待服務,安排好高檔食宿,既能吃好住好休息好,又能帶來其他可觀的收益。2007年初,陳善樂帶隊到浙江省杭州市考察學習,工程承包商陳某也在邀請之列。晚飯后,眾人去逛杭州解放百貨商城。陳某見陳善樂游興較濃,立即心領神會。在該商場一樓至二樓的樓梯上,趁其他人不在場,借助人流的掩護,陳某偷偷塞給陳善樂一萬元現金作為“零花錢”,陳善樂欣然接納。隨后的廣州、上海考察,陳某也都鞍前馬后效力,“二秘”當得很盡職,也適時送了不少“銀子”。

    除了陳某,姚某、吳某也“有幸”陪同過陳善樂考察內蒙古、新疆、成都、長沙、北京等地。他們也和陳某一樣,非常清楚自己陪同陳善樂出行的職責。每次考察中,都會找時機到陳善樂的房間坐坐,噓寒問暖之際送上裝有一兩萬元的信封。對“二秘”的殷勤,陳善樂十分享受,也少不了在職權范圍內對他們關照甚多。

    廉戲

    長達數年,連續受賄,數額巨大,應該說,陳善樂很貪婪,也很瘋狂。

    然而,局外人不了解的是,和許多做賊心虛的人一樣,陳善樂其實也是一個內心膽怯的人。巨額賄款非但沒有像他當初想象的那樣帶來“權貴人生”,反倒成為壓在心頭的一塊巨石。

    于是,一邊瘋狂斂財一邊又膽戰心驚,成為那些年陳善樂的生活常態。在他心中,理智和貪婪的纏斗一刻也沒有停息過。四下無人時,陳善樂會想到剛正的老岳父要求自己廉潔自律的諄諄教誨,母親“拿了別人錢財會壞事、會丟官丟人”的告誡也時常縈繞在他耳畔,讓他深感不安。

    為了掩人耳目,也為了給自己減輕一些心理壓力,陳善樂開始上演一出出“廉戲”。案發前,他多次向紀檢機關上交部分收受的財物,每次都有數萬元。一時間,他似乎又成了廉潔模范。

    然而,對于收、退老板們的賄款,陳善樂又表現出可笑的反復。2007年4月,陳善樂聽聞紀委在調查他的問題,立刻想到上一年春節前后曾收過陳某10萬元。為防事發,他把陳某叫到寶華鎮政府辦公室,補打了兩張借條給陳某。風聲過后,陳善樂見風平浪靜,又故態復萌,繼續收受陳某的財物,且再也不提那10萬元借條的事。2014年,全國上下反腐敗聲勢浩大,陳善樂聽聞中紀委規定對十八大后不收手的貪腐干部要嚴肅處理,更加惶惶不可終日,又將2012年以后收受陳某的6萬元錢退還,可其他賄款卻仍不舍得放手。

    想到風某曾在2013年送過5萬元錢托自己辦事,自己努力了卻沒能辦成,陳善樂心里直打鼓,擔心風某翻臉不認人,將其約到自己辦公室,將5萬元錢如數退還。

    陳善樂雖然絞盡腦汁,企圖逃避組織的調查和法律的懲處,但最終還是在膽戰心驚中等來了紀檢和檢察機關。不該拿而拿的總是要還,而陳善樂要還的,已經不僅是金錢,還有自由和家庭的幸福。

    在懺悔書中,陳善樂寫出了遲到的悔恨:

    “曾經追逐夢想的青年、曾經追求理想的組工干部、曾經意氣風發的鄉鎮書記、曾經獨當一面的副市長等形象,皆因貪婪而轟然倒塌,成為令人不齒的罪人……在雙規以后才痛心疾首,但是為時已晚,因為所有的事都有因有果,自己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也是自己種了惡因產生了惡果,打擦邊球,碰高壓線,犯罪是必然的。”

    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