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4日,陳納德夫人陳香梅女士在湖南懷化芷江與媒體記者見面。圖為陳香梅在見面會上與“飛虎隊”隊員重聚。新發社發
“飛虎隊”飛行員R·T·史密斯于1942年拍攝的中國上空的“飛虎隊”。資料圖片
1942年5月左右,陳納德在中國昆明的辦公室中。資料圖片
一架美軍運輸機1944年在“駝峰航線”執行任務時,墜毀在西藏林芝境內海拔4000多米的無人區,長眠冰川深處71年。2015年8月10日,“銘記·致敬——探尋駝峰英雄軌跡”公益活動志愿者走進深山找到部分殘骸,并即日啟程送往位于成都的建川博物館收藏。新發社發
中美兩國在二戰中并肩抗擊法西斯侵略的歷史,充分體現兩國人民互助互愛、友好合作,對新時期中美關系的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今天,中美兩國構建新型大國關系,要建設新的“駝峰航線”,飛越新的“駝峰”。
在中國人民氣壯山河的抗日戰爭中,各國人民給予了巨大支持和援助。其中,威震敵膽的“飛虎隊”就是一個耀眼的名字,它的歷史功績至今給中美關系深刻啟示。
抗戰時,中美共同開辟的“駝峰航線”上,每位飛行員平均飛三次就會犧牲
美國素有孤立主義外交傳統,加之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美國以及整個西方世界只關心如何恢復本國經濟,對于東方發生的事,對于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事實,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的“七七”事變,都認為與己無關。美國總統羅斯福雖然看得見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野心,也同情中國的遭遇,但國內濃重的孤立主義捆住了他的手腳。
1936年4月,陳納德以上尉軍銜從美國陸軍航空隊退休,來華擔任顧問。他曾在南昌、南京等地訓練中國戰斗機駕駛員,也曾駕機與日軍較量,在武漢會戰中,他與蘇聯空軍志愿隊并肩作戰。1940年初,陳納德從美國重返中國。這時,中國的形勢更趨惡化。由于歐洲局勢吃緊,蘇聯航空志愿大隊撤離回國,中國空軍力量急劇下降,可飛行的飛機總共只有61架,而當時日軍在中國上空保持著800多架飛機。1940年底,陳納德組織志愿航空隊的計劃獲得羅斯福和美國軍方的支持。羅斯福簽署行政命令,準許預備役軍官和現役美國軍人退役加入陳納德的美國志愿航空隊(俗稱“飛虎隊”)。兩批志愿航空隊先后從美國到達中國,保衛中國西南空防,空中支援在緬甸作戰的中國軍隊和其他盟國軍隊,奪回了中國領空的制空權。1943年3月,志愿航空隊和美國其他部隊合并,成立美國第十四航空隊。
這支航空隊的另一重大功績是開辟了“駝峰航線”。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軍占領了中國東部海岸,外國援華物資主要從仰光上岸,再通過緬甸到昆明的公路運到中國。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仰光淪陷,這條路被堵死。于是,“飛虎隊”開辟從印度東部飛越喜馬拉雅山到昆明的“駝峰”空運航線。這是反法西斯戰爭中最危險的運輸線。飛機在7000多米的高空飛行,航程長達800多公里,氣候條件惡劣,飛機還可能遭到日軍攻擊。據統計,每位飛行員平均飛三次就會犧牲,在這條航線中墜毀的美國運輸機數以千計。直到現在,在航線經過的各地,尤其在西藏高原上還可能找到美軍飛行員的遺骨以及散落的飛機殘骸。那些年輕的美國熱血男兒,永遠地把鮮血灑在了異國他鄉。
“飛虎隊”來華助戰得到中國民眾的全力支持。幾十萬中國老百姓不顧日軍轟炸,用原始的工具為“飛虎隊”修建機場、跑道,日軍一將其炸毀,他們就連夜修復。陳納德對他們深表欽佩,將他們視為英雄。對一些被日軍擊落的飛機或在日軍占領區降落的美國飛行員,中國村民冒著生命危險進行救助。更有24位中國飛行員加入美軍第十四航空隊一起作戰。
中國人民沒有忘記這些為中國抗戰獻出年輕生命的英雄。2012年12月,昆明建立飛虎隊紀念館。今年,中國政府邀請陳納德將軍的遺孀陳香梅來華參加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昆明市邀請了15名美國二戰老兵重返昆明,并授予他們昆明市榮譽市民稱號。
反法西斯戰爭中,中美兩國軍事合作的另一戰場在滇緬。羅斯福派遣史迪威將軍來華,任中國戰區參謀長。1942年春,緬甸保衛戰失敗,史迪威在印度比哈爾邦拉姆加爾建立訓練基地。1943年冬,緬北反攻戰打響。史迪威指揮的中國軍隊從印度進入緬北,中國遠征軍從云南入緬,戰況慘烈。緬北反攻戰是中國正面戰場取得反攻勝利的重要戰役。同時,從昆明到印度通過緬北的史迪威公路也開通了。這條穿越崇山峻嶺、曲曲彎彎的公路成為抗戰后期向中國運送援華物資的主要交通線。
中美軍事合作最主要還是體現在亞洲大陸戰場與太平洋戰場的相互配合和支持上。中國戰場始終牽制著日本陸軍的主力,中國軍民以浴血奮戰減輕了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對美軍的壓力,為美軍摧毀日本海軍創造了有利條件。中美的合作對取得東方戰場的完勝作出了決定性貢獻。
應該像飛越“駝峰”那樣,堅韌不拔地推進新型大國關系
中美是反法西斯同盟的兩個主要盟國。1942年1月1日發表由26國簽署的《聯合國家宣言》,中、美、英、蘇是四個領銜的簽字國。1943年11月,開羅會議舉行,中國領導人參與討論戰后亞洲的政治安排。12月1日發表的《開羅宣言》規定日本竊取于中國的領土戰后歸還中國,使中國的領土完整得到了莊嚴的國際保障。1945年7月的《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并確認了《開羅宣言》的規定。1944年秋,中國參與籌備創建聯合國的敦巴頓橡樹園會議。中國代表廣大弱小國家提出了反映其利益和要求的建議,豐富了《聯合國憲章》的內容。所有這些重要的國際會議和國際文件是戰后國際秩序的基礎,其中中美合作不可或缺。隨后,中國又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成員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可以說,中美合作并與其他同盟國一起,構建了戰后的國際秩序。
1 2 下一頁 1 2 下一頁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