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娛樂 > 明星 > 正文

    張泉靈自述離職央視心路歷程:感覺像離婚

    張泉靈自述離職央視心路歷程:感覺像離婚

    張泉靈 (資料圖)

    張泉靈公開發聲離職央視   生命后半段重來一次截圖

    張泉靈公開發聲離職央視 生命后半段重來一次

    時長:1'8''

    播放:2816870

    來源:QQ播客

    張泉靈公開發聲離職央視 生命后半段重來一次關閉自動播放相關專輯 推薦視頻: 收起視頻

    正在播放

    長沙晚報9月13日報道 中央電視臺最近成為了最熱門的“圍城”,外面的人使勁渾身解數想擠進去,而里面的名嘴卻紛紛辭職離走。幾天前,《新聞聯播》主持人郎永淳 (微博)遞交了辭職信。

    9月9日早間,央視原主播、記者張泉靈發布長微博,記錄自己從央視離職的心路歷程。

    2015年年初的一場“咳血”之癥,讓她開始換角度思考人生;《三體》和《大設計》中的獨特角度,讓她開始轉變思維方式。她說:“如果好奇心已經在魚缸外,身體還留在魚缸內,心會混亂吧。”

    于是,她決定離開工作了18年的央視,投身“創投界”。

    “我要跳出去的魚缸,不是央視,不是體制,而是我已經在慢慢凝固的思維模式。”

    發微博公開證實離職央視

    9日上午8時,張泉靈發表長微博《生命的后半段》,首次公開證實離職央視:“今后,我的身份不再是央視主持人,因為生命的后半段,我想,重來一次。”文中,張泉靈表示辭職之后將成為基金的合伙人,投入創投界。

    其實早在8月6日,曾經執導過三屆春晚的央視導演哈文 提出辭職當天,網曝央視主持人張泉靈已提出辭職,去向或是一家有眾多大佬投資的基金公司。此前,央視主持人趙普曾發出微博,“打包祝福仨同行,郎永淳、李小萌 (微博)、張泉靈”,似乎預示張泉靈辭職傳言的真實性。時隔一個月,有關張泉靈離職原因及去向的傳聞終于塵埃落定。9月8日下午,張泉靈離職央視后首次亮相,以紫牛基金合伙人身份主持今日頭條的活動。

    有“北大才女”之稱的張泉靈,祖籍浙江寧波,1973年出生于上海,199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德語語言文學系,1997年考入中央電視臺國際部。在校期間主持了北大與央視共同制作的《中華文明之光》。進入央視后,先后擔任《中國報道》記者、編導、主持人、2000年新版《東方時空》總主持人、《人物周刊》《新聞會客廳》等節目的主持人。

    張泉靈先后主持了跨世紀慶典的直播、張健橫渡英吉利海峽、雅典奧運會、連戰及宋楚瑜大陸之行等大型直播活動,同時還以記者身份深入到抗擊非典第一線、羅布泊無人區、阿富汗戰亂地震災區等做連線報道。并連續多年擔任《一年又一年》節目的主持人。張泉靈每每以其大氣的表現和得體的談吐,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成為央視具有大型直播節目主持能力的主持人之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張泉靈赴地震災區采訪。張泉靈用大量現場視頻報道,證明了自己是央視最優秀的外景記者之一。她說話層次鮮明、邏輯清晰,既有外景主持的勇敢,又不乏職業新聞人的干練。2010年,她獲得第十一屆長江韜奮獎。

    一場病促使重新思考人生

    9月9日午間,張泉靈又開始收拾行李,下午準備飛印度參觀公司和創業項目。在趕往機場的路上,她和記者聊起這個選擇時,提到最多的詞語是“好奇”。

    在離職前,張泉靈便好奇地接觸了不少創業者,聽他們的故事,了解他們看世界的方式,自己也越來越被互聯網和創業所吸引。

    記者:什么時候產生離開央視的想法,是什么促使了該想法?

    張泉靈:最直接原因是,今年年初得了莫名其妙的病,促使我重新思考人生。

    當時的狀況就是長時間咳嗽,所有驗血報告都不符合急性感染或病毒感染。于是,我就歇下來了。

    歇下來后,我就想去學潛水。一開始,我沒把咳嗽當回事。其實,潛水時吸的是純干空氣,會加重咳嗽,這是我事后才知道的。學潛水后,我咳嗽時就開始咳血,一口一口往外吐血很嚇人。大夫也說必須趕回來查肺癌排除。

    我想了半天,到底要不要回去,后來想通了。如果真是肺癌,按照這種狀態,回去也沒什么意義,不如先把潛水學了。最壞的情形也就是這樣了。

    這件事觸發我去思考,發現人生有很多想不到的進程。你認為它是線性的,但也許未必。如果未必,就得自己想想是否有另一種活法。

    其實,在學潛水前后的時間里,我都在關注互聯網,當時完全不是為了跳槽,就是好奇。一個很龐大、很新的東西滲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自己對它了解不深,心里就很焦慮,想去關注互聯網對生活、生產、經濟產生的影響。

    所以,當有一天我去獵豹時,傅盛安排了公司各階層的7個員工和我聊天,從副總到普通產品經理都有,我很受觸動。其實,拜訪各互聯網公司時,我也要求大佬們,“我想聽聽你的員工怎么想。”這不僅僅是在了解一個公司,也是在了解一群人怎么看世界,怎么看行業,工作狀態是什么樣的。

    那天,我們聊得挺興高采烈的,晚上傅盛約吃飯繼續聊。就是那個晚上,他很快說服了我。

    決不會踏出門檻扭頭吐痰

    記者:你決定從央視離職時,家人和臺里是什么態度?

    張泉靈:臺里當然希望我留下。可以說,沒有中央電視臺就沒有我。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在央視的平臺上做到的,包括我的好奇心以及滿足好奇心的經歷和眼界。

    跟領導談想換工作崗位、換條路徑時,很難開口。這種感覺特別像離婚。很難跟一起奮斗了那么久的同事們開口,說也許不能陪你們一起把這條路走下去了。因為大家都理解,這條路現在走得不像原來那么輕松,央視的發展受到了很大挑戰,也面臨著自己的變化。我還是有愧疚的,說好大家一起堅持,卻沒有陪大家走下去。

    領導花了很大力氣勸,問是不是給的平臺還不夠。我說當然不是,是我自己看到了互聯網給世界帶來的新變化。領導、同事也有另一層擔心:出去這件事靠不靠譜?家人也是一樣的顧慮。

    我花了幾個月時間來說服自己,確定此對我來說有沒有那么重要。但大方向要對,就是互聯網對這個世界的改變,這個大方向是不可阻擋的。大方向確定以后,無非是(失敗后)在別的領域再開始,積累的都是經驗。

    記者:你長微博中提到的“魚缸”,很難讓人不去猜想是否和體制有關,近年越來越多的央視人出走,選擇了新的方式,你怎么看這些選擇?

    張泉靈:不要把體制看成制度或框架,體制本質上也是一群人的思維模式。每個體制都有弊端,也有更有效率的工作機制。

    要說離職的話,我相信,任何一個互聯網公司的離職率都要高于央視。所以,不要把個人選擇歸結為共性原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因。央視對于培養一個人的視角非常有幫助。另外,我不會做“踏出這個門檻,扭頭吐一口痰”這種事。

    越來越被互聯網和創業吸引

    記者:你主要關注什么領域,投資什么領域?

    張泉靈:我本人會看內容領域比較多。我認為,從現在開始,未來一年是互聯網內容爆發的重要時間。

    其實,對創業者來說,難得的經驗是談判桌兩頭的經驗。我創過業,也見過創業者,知道怎么談判。兩頭經驗匯集起來,對創業者來說是巨大的(財富)。投資人見過太多項目的生和死,他知道什么樣的項目會死,當然所有的創新領域沒人敢告訴你怎么會贏。但是其實在早期創業領域,你讓項目“活”得更長,就是一種幫助。

    記者:你說最佳創業年齡是25歲,那對于已經42歲的你來說,現在的優勢是什么?

    張泉靈:如果是自己搞一個新項目,42歲可能有點老。但對于投資來說還好,因為投資界的年齡普遍要比創業界的年齡老。

    我做了18年記者,積累了很多人脈。做投資有一點和記者非常像,就是要被迫了解各行各業的人,積累人脈。原來做記者時了解新東西的方法可能未必有效,但看人的方法論卻是有效的。特別是在早期投資上,重要的是看人。

    還有,你不可能了解每一個行業,但做記者給我的經驗是,當我不懂一個行業時,我一定能在24小時內找出一個懂該行業的人教我。

    “好奇”,也許是源于記者的職業探究。在離職前,張泉靈就好奇地接觸了不少創業者,了解他們看世界的方式,自己也越來越被互聯網和創業所吸引。現在,她已在紫牛基金新崗位上開始談項目了。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