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專題 > 正文

    英媒稱中國每年放生2億只動物 成一些和尚搖錢樹

    英媒稱,每周六早晨,數百名佛教徒聚集在上海黃浦江畔放生。短短三個小時內,約有2000條泥鰍伴著唱誦聲被倒進了渾濁的江水中。

    據《經濟學人》雜志9月12日報道,這是放生,東亞佛教的一個字眼,就是將俘獲的動物放歸大自然。放生的目的在于顯示慈悲心,積德行善,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在毛澤東時期,和其他佛教行為一樣,放生被指是迷信活動。如今,放生又卷土重來,尤其得到了年輕人和富有階層的青睞。相關人員估計,每年放生的魚、蛇、烏龜、鳥,甚至螞蟻的數量約有2億,不過究竟有多少誰也不知道。

    報道稱,放生組織的年收入可達到100萬人民幣。對于一些和尚來說,放生成了搖錢樹。然而,真正要付出代價的,是被放生的動物,以及它們的來源和歸處——生態環境。

    大規模的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是為了迎合人們對野生動物的需求。雖然具體數字很難確定,不過有文章估算,香港的兩個市場每年會售賣掉63萬只鳥,而它們中的大多數鳥兒歸宿都是放生。很多動物,可能有一半鳥兒,會在捕獲和轉運的過程中因壓力、疾病或處理不當死亡。

    報道稱,使用人工飼養和珍稀物種放生也無濟于事,放生會對當地生態系統帶來巨大災難,中國水生生態學專家周卓誠就舉了北美食蚊魚——一種很火的放生魚類的例子。這種魚以日本米魚的魚卵為食,導致后者在某些水域徹底絕種。更為殘酷的是,很多被放生的動物又被人捕撈上來,售賣給別的放生者。那些禁不起折騰而死掉的動物就被當成食物論斤賣掉了。

    26歲的程序員、佛教徒王天寶(音)承認,花錢買剛剛被放生的動物放生是“浪費錢”。不過盡管如此,他還是打算花錢放生,因為通過這個活動,他能夠向大眾傳播佛教知識,同時接觸新近皈依的佛教徒。王說他第一次放生的時候還是個學生。那一次,他放生了兩只烏龜,花了98塊錢,相當于他三個禮拜的飯錢。如今,他花了5000-7000元放生,相當于年收入的5%。其實要想積德行善,還是會有更好的方式的。(編譯/文怡)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