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香港9月20日電(記者姜婷婷)正在此間參加“香港在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中的地位與作用”論壇的專家表示,內地金融國際化給香港金融業(yè)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香港可在內地金融國際化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香港特區(qū)政府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20日表示,金融國際化包含相輔相成的4個方面,即市場國際化、貨幣國際化、監(jiān)管國際化和人才國際化。他認為,內地金融國際化發(fā)展很快,但金融開放水平落后于整體經濟的開放水平。“內地金融業(yè)還有很多改革開放的空間。”
馬時亨表示,香港擁有完善的法制、充足的人才及高水平的監(jiān)管,可在內地金融國際化過程中起到推動促進作用。他認為,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香港應擔當更加積極的角色。特區(qū)政府應加強與中央政府在人民幣回購及期貨等領域的研究,共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他表示,人民幣若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一攬子貨幣,將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預計,人民幣納入一攬子貨幣不存在太大問題。成功后,各國外匯儲備中自然會吸收人民幣,各經濟體央行也必然會加強研究人民幣及其匯率和產品。香港正可以抓住這個巨大商機,提升專業(yè)服務水平,進一步鞏固其全球金融中心地位。
巴曙松說,近期國家外匯儲備變化反映出國內企業(yè)與民眾有很大的對外投資需求,香港亦可以以此為契機,努力從一個融資平臺拓展為具有融資加資產管理功能的多元化平臺。
巴曙松表示,央行上月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轉折點。他認為,建立在匯率雙向波動基礎上的人民幣國際化,才是可持續(xù)的。
他表示,如若深港通開通,將開辟海外資金進入內地市場的新渠道,在目前情況下對內地更為有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