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人書畫金榜題名特刊P1
中國華人書畫網9月25日電( 記者李劍)自中國華人書畫金榜題名特刊2014年3月3日刊發“中國華人書畫金榜題名邀稿函”以來,得到了業界諸多藝術家、學者以及專業媒體、藝術機構的鼎力支持,編輯部收到了海內外各地藝術社團組織、個人的資訊電話和來稿。
本項目為金榜題名工程是中國華人書畫網聯合北京天天藝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為海內外優秀藝術家提供的全方位服務體系,她結合市場推廣、作品銷售、藝術家服務三位一體的綜合優質服務,金榜題名=推廣+服務+銷售;中國華人書畫網在藝術品行業精心耕耘已有8年,在藝術品銷售及市場推廣方面已積累豐富的實戰經驗,成功的幫助了大量的藝術家,讓藝術家朋友們本人及其作品走向社會為廣大收藏者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通過中國華人書畫網平臺銷售作品的藝術家已達5000多位,這一數字還在迅速增大,自成立初中國華人書畫網書畫類作品銷售額已達1.2億元;目前在線可售的作品量3多萬件,隨著大量藝術家的不斷加入作品的量還在繼續飆升,這對中國華人書畫網的藏家來說即是一個好事,也是一個問題,說是好事是因為藏家可選擇的面更大了,說是問題是因為藝術家的量太大作品過多,作品品質難以區分,給藏家選擇好的作品制造了難度;中國華人書畫網在征詢廣大藝術家及藏家建議后決定推出“金榜題名計劃”來解決上述問題,這就是本計劃由來。
趙建龍,字志成,甘肅通渭人,1982年生,甘肅省通渭美術家協會會員,深圳市觀瀾美術家協會會員。自幼酷愛書法與繪畫藝術,并常以畫山水為趣。
自十歲學畫至今,始終懷著一份對藝術誠摯的熱愛,鍥而不舍,孜孜不倦,一直堅持 “藝術源于生活,源于自然”的理念,常勤于練習,創作靈感多來自于民間藝術,寺廟建筑、壁畫、磚雕、自然山水等。曾先后拜三名民間畫家為師,并自學自悟何延喆、王建平、吳其才、曾剛等名家畫作。在沿襲前人優良畫風的同時,努力尋求傳統與現代文化的交融點,以生活和真山真水為師,經過多年努力體驗和實踐,形成了自己的畫作風格,深得各界人士喜愛,并得到多位美術家前輩們的贊賞和鼓勵。
余常旺,1988年生于江西鷹潭。2010年畢業于貴州民族大學并留校任教,講師,主要教授國畫、書法專業課程。師從蔡錦倫、韓亞明、喬任俠先生,后拜入王振中先生門下學習山水畫,為王振中先生入室弟子。
2008年9月榮獲《貴州省第4屆青年美術作品展暨全國第3屆青年美術作品展選拔展》優秀獎
2008年12月榮獲《貴州省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書畫展》優秀獎
2009年5月榮獲《花溪銀行杯—書畫大賽》二等獎
2009年6月榮獲《慶祝建國60周年貴州省美術大賽暨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優秀獎
2011年6月榮獲《貴州省首屆恒安杯篆刻大賽》優秀獎
2012年10月獲《貴州省第三屆中國畫精品展》優秀獎
2012年作品曾被北京市王夢湖畫院收藏
2013年參加全國第六屆美譽展榮獲教師組一等獎
2014年作品被贛南畫院收藏
2014年作品參加貴州省大學城大型文化活動,并獲教師組二等獎。
余常旺師弟畫學散述
文/張 記
初識常旺師弟,是在多年前,那時我們一起在貴州長順縣山區寫生,他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為人耿直爽快,對專業非常熱愛并很刻苦。因為當時他的很多同學都在準備考研,可他卻頗有自知之明地放棄了令人頭疼的英語學習,而暢游之于鄉野。長順縣是有名的貧困縣,既缺水又交通困難,可這個江南來的師弟卻將頭一埋就是月余。
再次見到師弟,是在他們的本科畢業展覽上,那次我算是比較深入地了解到他不但善畫且善書,這在當今繪畫領域中不多見。后來才知道,在民族大學人文學院的中國畫專業學習中,有著先天的優勢,就是可以省掉許多不必要的文化課負擔,而是安排了一種更加有專業深度的學習,即專門學習書法和篆刻,可以說他們的四年專業學習,更加純粹、專業和學術化,這可是大部分繪畫專業學生夢寐以求的事兒!這樣的機會對很多書畫的研究生來講都很難碰到。純粹的書畫浸潤,就如同釀酒的天然發酵,來得更加的醇厚自然,刻苦好學的師弟自然不會白白浪費如此難得的機會,他如饑似渴地享受著這樣的學習過程。
他的學習與常人稍異,雖從傳統出發,卻沒有落入傳統的窠臼與程式,而是遵從可染先生的教誨,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自然,齊頭并進,了解熟悉傳統的筆墨,去與自然和造化相對,感會體悟對象,并常常對景寫生創作。這樣不斷反復地在自然和傳統之間打進打出,使他的畫具有天然的清新與生動,加之師弟天性敦厚,落筆自有一股古意。這里還不得不提到他的書法,師弟的字從帖學入手,專研王字多年,卻不像他人一樣只進不出。古今寫字的多少人中,十有八九學習王字而多得其典雅秀逸之氣,卻少有能知其骨力強健者。董其昌評王羲之的字如“龍躍天門,虎臥鳳闕”竟有人不知其所謂!然師弟能悉察之,引漢隸與魏碑以強其氣骨,讓王字在其筆下煥發出別樣的生氣與韻致!正是有鑒于此,師弟在兩年前被黔中名宿、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王振中教授收為門下弟子,盡管其并不善飲!
畢業后,因成績優異,師弟留校任教,但他并沒有因此竊喜自得,反而以一種更加專注純粹的心態去自然和造化中求索,幾年來,他的腳步一次次踏上了黔地山區的苗鄉侗寨,描繪了大量的寫生墨跡,這為他不時推出打動人心和令人欣喜的作品打下了堅實基礎。前些天他給我發了一系列近作,又讓我為之感嘆他的刻苦、專注和進步!尤其《河山如畫圖》等一系列佳作,把貴州最美的景致用他自己獨特的布置和經營,使之變得更加一派燦然!使我這個地道的貴州人汗顏無地。
然而書畫之事對于師弟來講,卻有著如同剛剛踏上征途的新鮮感,加上他稟賦功力俱佳,又有名師可以不時求教,自己又可以常年埋頭醉心于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并期待他在未來的藝術道路上創造更多的佳作!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